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马太福音 19:27-30 含义

耶稣与富有的少年官交流之后,彼得表达了他的担忧,即他们所做的是否足够可以进入生命。所暗示的隐藏问题是,跟从耶稣是否值得冒险或付出代价。耶稣向他保证,舍己跟从他的每个人都将得到极大的赏赐。

这一事件的对应福音记载是在马可福音10:28-31路加福音18:28-30

彼得,门徒的发言人,在听完耶稣说财主进天国是何等艰难的话之后(马太福音19:23-26),似乎存有疑问。彼得在此似乎在问富有少年官所提问题的个人版本,少年官问耶稣,“夫子,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马太福音19:16)。在耶稣的回答中,他用“进入永生/生命”(译者注:原文直译是“进入生命”,没有“永”这一形容词)代替了“得永生”,明确表明该主题的核心是通过今生在地生活所行的行为而获得益处,满足和赏赐。这富有的少年官问他还缺少什么,现在彼得问了同样的问题,但开头是说,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彼得似乎想要知道这是否足够,或(听完耶稣说进天国何等艰难之后)他们是否也缺少什么。

彼得就对他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路加福音更具描述性,说“所有的”包括“我们的家”(路加福音18:28;译者注:希腊文可以译为“我们已经撇下我们的家跟从你”,家可指家里的人和物,或家里的财产;引申为人的所有)。这是真的。十二门徒,像彼得一样,起初开始跟随耶稣时,就离开了他们的职业,家庭,位于加利利境内和其周围的家(马太福音4:18-22;; 8:19-239:9)。门徒都专心献上,已经放弃了所有,为要有机会在现在即将建立的弥赛亚的国度里为大。

彼得似乎跳过了耶稣刚刚告诉他们的那部分,即在神凡事都能。彼得在此似乎在寻求与他们已经付出之代价相关的切实保证。他希望的保证是,他和他的同伴跟随者将来能获得充裕的赏赐。彼得现在想要知道,“我们已经做的是否足够进入生命?”

耶稣认为这是一个合理的问题。在如此地舍己之后,又听到耶稣告诉少年官的话,他们想要确定他们的献上1)足够,且2)值得。如果他们没有资格进入天国,那么撇下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标准是无法达到的,那为什么还要费神费力呢?

耶稣并没有因这个问题而责备彼得或其他门徒,他并没有因他们思考自我利益而训斥或试图羞辱他们。神造人,让他们来寻求自我利益。按照神的设计,每个人都自然地追求他们认为对自己最有益的东西。这在第二大诫命中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教导我们要像爱自己一样地爱他人。人类的问题是:我们的观点通常是错误的,并不能正确地认识到什么是我们真正的最佳利益。这正是信心的赏赐如此巨大的原因。通过信心,我们可以看到何为真,并寻求我们实际的最大利益。

圣经告诉我们,耶稣寻求他的自我利益。即使耶稣是顺服仆人的榜样,将生命献上作为人类的赎价,但他这样做也是为了自己的更大利益。他取了奴仆的形象,顺服父的旨意直到坟墓又到复活,“所以”神将他高举,赐他超乎万名的名(腓立比书2:7-10)。他因摆在他面前的喜乐,就忍受了十字架的痛苦,藐视其羞辱(希伯来书12:1)。耶稣过着寻求荣耀的生活,却是通过爱心服事寻求真正的持久的荣耀。耶稣选择追求从天父而来的永恒荣耀,而非寻求世上国度中稍纵即逝,变幻无常的荣耀。事实上,撒但通过向耶稣提供稍纵即逝的世界荣耀来试探他,无需他受苦和受死(马太福音4:8-10)。耶稣驳回了撒但,选择了顺服的路,知道这条路有更大的赏赐,获得父赐给他永久的荣耀。

耶稣邀请他人参与他寻求荣耀的人生。当耶稣教导人要谦卑,服事他人,舍己时,也不断地提醒他们,效法他无私的态度实际上会给他们带来最大的利益。为他的缘故舍己是拯救自己的唯一方式(马太福音16:25)。投资天上永恒的财物,是比获取地上可毁坏的财物更好的生命投资(马太福音6:19-20)。比起为了赢取变幻无常的赞美而行善被人看见,从心里公义地荣耀神会给人带来更大的荣耀(马太福音6:1-4)。

耶稣并没有因彼得和门徒考虑自我利益和询问跟随他的个人利益而谴责他们,而是向他们保证只有他能做的事。他先向他们做了神圣保证:我实在告诉你们

他承认他们为他所做的牺牲,并让他们知道,他们为他撇下所有,他完全清楚。他告诉他们,你们这跟从我的人(因为门徒已经忠心地跟从),必因你们的忠心,得着完全的赏赐。

耶稣说,他们完全的赏赐到复兴的时候会临到。复兴的希腊文词汇是“palingenesia”,是一个复合词,由意为“再次”的“palin”和意为“开始”或“创造”的“genesis”组成。它描述的是自然的全面重组和政治的全面调整,是带来新天新地的宇宙事件(启示录21:1)。门徒可能认为耶稣指的是弥赛亚在以色列建立国度的就职时刻(使徒行传1:6)。他们这样认为并不为错,但要比他们或我们所能想象的更为荣耀

他告诉他们,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自己的十二个宝座上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应许。宝座是大权柄的座位,是权力的实际性和象征性座位,只有那些有权柄的人才有权利坐在其上,在宝座上执行政治权力。耶稣告诉门徒,当万物更新之时,人子——弥赛亚——耶稣自己要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它是荣耀的宝座,因为它是在万物之上的权力之位。当耶稣坐在合法的和被高举在万物之上的座位上时,万膝都要跪拜,万口都要承认他是全能的神(腓立比书2:9-11)。耶稣将是无可争议的权威。

人子也会有个人行政管理团,在他的国里与他一起服事。他的私人内阁中有十二位成员,各自在自己的宝座上。这些宝座被弥赛亚赋予了重要的责任和权力。耶稣告诉十二门徒,你们撇下所有的人将会得着十二个宝座。这十二个宝座是在以色列十二个支派之上。坐在十二个宝座上之人的责任是在复兴之后,判以色列十二支派,并要做出领导决策。

这一应许很大程度地向他们保证,他们将来要得的比他们撇下所有更有价值得多。

但耶稣继续这一赏赐的启示,将其扩展至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亲,母亲,儿女,田地的人。他邀请所有人加入他寻求荣耀的人

跟随耶稣是有代价的,有时是痛苦的,有时意味着被误解,甚至被亲近的家庭成员所逼迫(马太福音10:21)。

“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马太福音10:37)

有时它意味着舍己,有时意味着放弃世俗的追求和赚取更多钱财的机会,重新安排我们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投入国度推进的努力中。

跟随耶稣是有代价的,但也会带来巨大的赏赐。耶稣应许,凡为的名的失去家人关系或忽略职业生涯的,必要得着撇下或失去的百倍。在此译为百倍的希腊文是“hekatontaplasion”,“Hekaton”意思是“一百”或“一百倍”。大多数译本都与和合本一样,译为“百倍”。

“没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姊妹,母亲,儿女,田地,并且要受逼迫,在来世必得永生。”
(马可福音10:30)

耶稣教导说,所得的要比所付出的大“百倍”。100%的投资回报率实际上是不可思议的,尤其是我们认为10%的投资回报率是不错的,15%的投资回报率是惊人的。在马可福音,耶稣也描述了何为回报,它是享受在神家里的团契关系。当我们跟随基督时,就获得了兄弟姐妹,父母和孩子。我们获得了家和房屋,因为我们得到在基督里弟兄姐妹的接待。我们获得了真正的和谐和社区,从其他忠心的信徒那里获得了无条件的爱。在马可福音,耶稣说我们是在“今世”得到这些。所以,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在今世我们通过基督的身体获得大的益处,在来世从神获得巨大的赏赐,是我们能力不可及的(哥林多前书2:9)。

在“来世”我们将得着国度里永生的完全产业。这永生是富有少年官想要承受的,而他放弃了它的完全,为要保住他的属世财产(马太福音19:16, 22)。

耶稣向那些因跟随他受逼迫的人应许了他的国。

“为义受逼迫的人[Makarios]!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
(马太福音5:10-11)

当保罗和彼得思考即将到来的赏赐时,就因兴奋几乎晕眩。他们热情地劝勉读者要思考信靠耶稣所带来的奇妙机会和赏赐。

“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
(罗马书8:18)

“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
(哥林多后书4:17)

“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彼得前书1:7)

“亲爱的弟兄啊,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欢喜;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使你们在他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你们若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因为神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彼得前书4:12-14)

跟随耶稣要在今生付代价。任何投资都是如此,但投资在神的国里会结出巨大的赏赐。然而,不跟随耶稣有更大的代价,会让你付出自己的“psuche”/生命/灵魂,并且得到逐渐减少的回报(马太福音16:26)。

之后,耶稣用一则箴言介绍了一个比喻。耶稣所介绍的比喻记录在下一章,马太福音20章,通常被称为“葡萄园工人的比喻”(马太福音20:1-16)。这比喻描述了人人都有机会在天国得着许多,甚至是那些晚开始的人。

耶稣用来介绍比喻的箴言是: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耶稣也用同样的箴言总结了葡萄园工人的比喻(马太福音20:16)。

这箴言意味着,在今世许多在前的和在这世上国度中富有有权的人,在复兴时,将要在后。而在今世许多在后的和在这世上国度中贫穷或被视为不重要的人,在来世将要被高举在权力的宝座上,将要在前。将这一箴言和马太接下来所记载的葡萄园工人的比喻结合起来,可能也意味着起步永远不会太迟,依然会有大的赏赐(马太福音20:1-16)。神更关注我们做知道要做的事,有时我们会迟于意识到我们应当做什么,但开始忠心永远不会太迟。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