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 4 章的前面几节中,保罗提出了一个希望,那就是他所经历的所有逆境和他必然要忍受的死亡都被基督的生命所吞噬。保罗表示希望基督的生命会流经他,战胜这个世界的死亡,基督的生命会让他在一个新地球上的新身体中获得新的生命。
在复活时,他表达了希望,上帝为他的子民创造了一切,并推断那些凭信心行事的人可以期待在基督里得到丰厚的遗产作为回报(歌罗西书 3:23)。他将在第 4 章的结尾阐述他对来世基督的回报的巨大希望。
由于有这个伟大的希望,保罗断言“因此我们不会灰心” (第 16 节) ,尽管他正在经历巨大的困难。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 4:1中用了“我们不丧胆”这几个字,似乎绕了一个大弯。“我们既蒙了怜悯,就不丧胆。”所以这章以“我们不丧胆”作为结尾。重点似乎指向了本章的一个主题,即保罗在教导信徒如何在困难中选择一种帮助他们保持精神而不是绝望的视角。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 4:1 中宣称,他通过“怜悯”来传道,生活,教导,宣讲和写作耶稣。保罗承认自己和其他人是“瓦器里的宝贝”——这意味着上帝的荣耀通过脆弱的人类闪耀(哥林多后书 4:7)。尽管保罗经历了反对,但基督的福音正在传播给越来越多的人(哥林多后书 4:15)。
我们可以从保罗身上学到的一条重要原则,尤其是在这封信中,就是认识到上帝总是在我们身体的“瓦器”中工作,即使我们看不到任何事情发生。我们可以选择通过信仰不灰心,因为我们可以与保罗和诗篇 116 篇的诗人站在一起,“我信,所以我说话”,保罗在那里分享了他的信念,即通过基督的生命,他将摆脱这个世界所经历的死亡(哥林多后书 4:13)。
我们可以哀叹我们的肉体可能不再像以前那么强壮,或者不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强壮,但保罗说,虽然我们的身体在衰败,但我们的灵性存在,我们的内心却在不断更新:但是虽然我们的外在人在衰败,但我们的内心却日日更新(第 16 节)。
尽管保罗知道自己的身体正在衰弱,最终将走向死亡,但他并没有灰心。保罗认识到,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我们的外在人性正在衰败。我们的身体注定要死亡。没有人会永生,至少在今生不会。尽管衰败不可避免,但我们的内在人性却因信而蓬勃发展:然而我们的内在人性却日日更新(第 16 节) 。
内心不断更新,是因为信靠基督,顺服基督。是因为基督的生命在我们里面流淌。这或许是与本章前半部分那些“日复一日灭亡”的人形成对比(哥林多后书 4:3)。
保罗用内在人来指他的灵性自我,用外在人来指他的肉体。保罗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一个关于他自己的心理模型,该模型具有以下组成部分:
保罗说要打击他的外在人,就像运动员训练身体以赢得比赛一样(哥林多前书 9:27)。外在人包括肉体,肉体需要每天被处死,这样我们才能在基督的顺服中行走。当我们在基督的顺服中行走时,我们的内在人就会日复一日地更新。这意味着在信仰中行走是一种复合活动,成功会带来成功。
译为“更新”的希腊词也出现在歌罗西书 3:10 中,保罗在那里说信徒有一个“新我”,即“按照创造他者的形象,不断更新,获得真实的知识。”保罗心中的更新似乎是为了让内心的人符合我们最初的设计,成为上帝创造我们的样子,远离我们堕落时变成的堕落之人。
上帝原本的意图是让人类与上帝,自然和他人和谐相处,统治地球。然而,我们却堕落了,变得自私自利,想要榨取和统治他人,而不是互相服务。
我们将在下一章哥林多后书 5:17 中看到,“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这必死的身体正在腐烂,但上帝正在我们的内心准备我们继承复活的灵性身体(哥林多前书 15:42-44)。
保罗在罗马书 12:2 中告诉我们如何实现这种更新:“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 在这一章中,保罗提出了一种看待苦难的视角,让我们将困难视为通往荣耀的道路。这是一种看待环境的新方式,将引导我们走向改变的生活。
保罗在下一节中总结了他在本章中为我们提出的观点,他说:
因为,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 (17-18节)
保罗在这里将他所经受的苦难与他相信来世会因忠诚而得到回报的承诺进行了对比。正如保罗在这封信和其他书信以及使徒行传中详细描述的一些苦难一样,他所经受的极大困难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轻微苦难相去甚远。
他并没有轻视自己为耶稣所拥有和经历的一切,而是在做一个比较。在本章第 8-11 节中,保罗提到自己为耶稣而“受苦”,“受迫害”,“困惑”和“被打倒”。在这封信的后面,保罗将详细描述他所遭受的一些迫害,包括:
同样,我们通常不会将这些事情视为暂时,轻微的苦难。保罗也不会;他承认自己经历了巨大的困难。但是,他再次进行了比较。与他期望因忠实地忍受这些困难而获得的荣耀奖励相比,他认为这些困难是暂时,轻微的苦难。
相比之下,这些困难不仅短暂而微不足道,而且还为我们带来了无可比拟的永恒荣耀。实际上,困难带来了荣耀的机会。保罗选择将困难视为机遇,甚至视为特权。通过为耶稣忍受这些困难,保罗获得了获得无可比拟的永恒荣耀的机会。
这里使用的“重量”一词似乎带有“丰富”的意思。重点是,通过忍受这些困难,保罗选择将它们视为在他身上产生巨大荣耀的一种手段,这种荣耀将持续到永恒(永恒的荣耀重量)。
保罗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提到获得巨大回报的想法。以下是一些例子,可以说明他在谈到这极重的永恒荣耀时所想的是什么:
当彼得问耶稣,他和其他门徒撇下一切来跟随耶稣,会得到什么呢 (马太福音 19:27) 时,耶稣回答说:
“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这跟从我的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亲,母亲,儿女,田地的,必要得着许多倍,并且承受永生。” (马太福音 19:28-29)
当然,这不是一个容易接受的观点,特别是当我们自己正在经历磨难时。但保罗提出的这种观点给了我们很大的希望,如果我们凭着信念忍受这些困难,它们将为我们铸就永恒的荣耀,这将远远超过我们今生跟随基督的脚步所承受的任何痛苦。
NASV 译本中希腊文版本为“无可比拟的永恒荣耀”,其词根如下:
“夸张”——远远/超出“Kata”—更多“夸张”——超出/远远“Eis”——还有“Aonios”——永恒/直到世界的末了“Baros”——重量/丰度“Doxa”——荣耀/被观察事物的本质
保罗使用“夸张”或“超过”,“更多”,“超过”等词语,似乎在表示它远远超出了肉眼看不见的范围。他在第一封信中也说过类似的话,说我们无法理解上帝为爱他的人准备了什么(哥林多前书 2:9)。
要进行这种比较,使现存的困难在未来的荣耀面前变得微不足道,方法就是不要看所见的,而要看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恒的(第 18 节) 。
保罗希望我们不要关注那些看得见的事物,也就是我们因为忠于福音而忍受的艰难处境。相反,保罗劝诫我们要关注那些看不见的事物,也就是上帝对那些忠实地行事,战胜诱惑和被世界拒绝的人所作的伟大奖赏的承诺,就像耶稣战胜了诱惑和拒绝一样(哥林多前书 2:9, 启示录 3:21)。
我们自然会问,我们怎么可能看到那些看不见的东西。答案是信心。希伯来书将信心定义为“对未见之事的确信”(希伯来书 11:1)。信心就是对未见之事确信无疑,仿佛我们确实看到了一样。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恒的(第 18 节) 。
我们今生所见之物终将消逝(马太福音 13:31, 彼得后书 3:10)。但我们今生所见之物将永远存在;它们是永恒的。通过信仰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什么会持续下去,并坚持下去。当我们采用这种观点时,我们可以将我们因服从基督而忍受的当前困难视为获得巨大财富的微不足道的代价。这是保罗的观点,他劝告他的追随者也采用这种观点。
保罗在写给提摩太的最后一封信中(提摩太也是这封信的合著者,哥林多后书 1:1),劝告他要忍受困难,因为那些坚持到底的人将获得丰厚的奖赏(提摩太后书 2:1-6)。保罗即将因信仰而殉道,他最关心的是提摩太不要误会并试图避免殉道,而是要效仿他的榜样,因为他期待着死后能得到丰厚的奖赏(提摩太后书 4:8)。
希伯来书的作者也概括了这种信仰观点,他说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
“…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 (希伯来书 12:2)
我们从希伯来书的这段经文中看到,耶稣认为世人加在他身上的“羞辱”只是暂时的,轻微的痛苦。 “轻视”某样东西就是不给它任何价值。耶稣显然因世人的“羞辱”和拒绝而受到极大伤害。但忍受这种拒绝所带来的“摆在面前的喜乐”却是无可比拟的。
耶稣“面前的喜乐”是什么?就是“坐在上帝宝座的右边”。我们被告知,耶稣被授予统治的权力,因为他顺服,甚至死在十字架上(马太福音 28:18, 腓立比书 2:7-10, 希伯来书 2:9-10, 启示录 3:21)。这是永恒的重担或丰盛的荣耀。
正如希伯来书 2 章中所说,人类最初被赋予了统治地球的“荣耀和尊贵”,但在人类的堕落中失去了这一切。但耶稣通过“死亡的苦难”恢复了这种“荣耀和尊贵”(希伯来书 2:9)。耶稣希望带领许多人获得这种“荣耀”(希伯来书 2:10)。获得这一巨大回报的方法是跟随他忍受被世界拒绝的痛苦。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为基督而忍受的困难看作是暂时的,轻微的痛苦,相比之下,上帝已承诺给那些顺服信仰,遵循他道路的人永恒的荣耀。
为了采取这种观点,我们必须相信看不见的事物,并认为它比看得见的事物更真实,更持久(永恒)。看得见的事物是暂时的,会消逝。通过采取这种观点,我们可以超越环境而生活。
重要的是,在这一切中,我们需要确保自己不会因为行为不当而受苦。保持良心是至关重要的;因不法行为而受苦不会带来永恒的荣耀(彼得前书 3:16)。保罗的观点反映了一种更新的思想,一种永恒而非暂时的观点,一种专注于持久而非消逝的事物的观点。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他才能够过上一种改变的生活,并通过他的教导和榜样,邀请我们也过上一种改变的生活(罗马书 12:1-2)。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询问圣经说
哥林多后书 4:16-18 含义
在第 4 章的前面几节中,保罗提出了一个希望,那就是他所经历的所有逆境和他必然要忍受的死亡都被基督的生命所吞噬。保罗表示希望基督的生命会流经他,战胜这个世界的死亡,基督的生命会让他在一个新地球上的新身体中获得新的生命。
在复活时,他表达了希望,上帝为他的子民创造了一切,并推断那些凭信心行事的人可以期待在基督里得到丰厚的遗产作为回报(歌罗西书 3:23)。他将在第 4 章的结尾阐述他对来世基督的回报的巨大希望。
由于有这个伟大的希望,保罗断言“因此我们不会灰心” (第 16 节) ,尽管他正在经历巨大的困难。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 4:1中用了“我们不丧胆”这几个字,似乎绕了一个大弯。“我们既蒙了怜悯,就不丧胆。”所以这章以“我们不丧胆”作为结尾。重点似乎指向了本章的一个主题,即保罗在教导信徒如何在困难中选择一种帮助他们保持精神而不是绝望的视角。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 4:1 中宣称,他通过“怜悯”来传道,生活,教导,宣讲和写作耶稣。保罗承认自己和其他人是“瓦器里的宝贝”——这意味着上帝的荣耀通过脆弱的人类闪耀(哥林多后书 4:7)。尽管保罗经历了反对,但基督的福音正在传播给越来越多的人(哥林多后书 4:15)。
我们可以从保罗身上学到的一条重要原则,尤其是在这封信中,就是认识到上帝总是在我们身体的“瓦器”中工作,即使我们看不到任何事情发生。我们可以选择通过信仰不灰心,因为我们可以与保罗和诗篇 116 篇的诗人站在一起,“我信,所以我说话”,保罗在那里分享了他的信念,即通过基督的生命,他将摆脱这个世界所经历的死亡(哥林多后书 4:13)。
我们可以哀叹我们的肉体可能不再像以前那么强壮,或者不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强壮,但保罗说,虽然我们的身体在衰败,但我们的灵性存在,我们的内心却在不断更新:但是虽然我们的外在人在衰败,但我们的内心却日日更新(第 16 节)。
尽管保罗知道自己的身体正在衰弱,最终将走向死亡,但他并没有灰心。保罗认识到,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我们的外在人性正在衰败。我们的身体注定要死亡。没有人会永生,至少在今生不会。尽管衰败不可避免,但我们的内在人性却因信而蓬勃发展:然而我们的内在人性却日日更新(第 16 节) 。
内心不断更新,是因为信靠基督,顺服基督。是因为基督的生命在我们里面流淌。这或许是与本章前半部分那些“日复一日灭亡”的人形成对比(哥林多后书 4:3)。
保罗用内在人来指他的灵性自我,用外在人来指他的肉体。保罗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一个关于他自己的心理模型,该模型具有以下组成部分:
保罗说要打击他的外在人,就像运动员训练身体以赢得比赛一样(哥林多前书 9:27)。外在人包括肉体,肉体需要每天被处死,这样我们才能在基督的顺服中行走。当我们在基督的顺服中行走时,我们的内在人就会日复一日地更新。这意味着在信仰中行走是一种复合活动,成功会带来成功。
译为“更新”的希腊词也出现在歌罗西书 3:10 中,保罗在那里说信徒有一个“新我”,即“按照创造他者的形象,不断更新,获得真实的知识。”保罗心中的更新似乎是为了让内心的人符合我们最初的设计,成为上帝创造我们的样子,远离我们堕落时变成的堕落之人。
上帝原本的意图是让人类与上帝,自然和他人和谐相处,统治地球。然而,我们却堕落了,变得自私自利,想要榨取和统治他人,而不是互相服务。
我们将在下一章哥林多后书 5:17 中看到,“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这必死的身体正在腐烂,但上帝正在我们的内心准备我们继承复活的灵性身体(哥林多前书 15:42-44)。
保罗在罗马书 12:2 中告诉我们如何实现这种更新:“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 在这一章中,保罗提出了一种看待苦难的视角,让我们将困难视为通往荣耀的道路。这是一种看待环境的新方式,将引导我们走向改变的生活。
保罗在下一节中总结了他在本章中为我们提出的观点,他说:
因为,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 (17-18节)
保罗在这里将他所经受的苦难与他相信来世会因忠诚而得到回报的承诺进行了对比。正如保罗在这封信和其他书信以及使徒行传中详细描述的一些苦难一样,他所经受的极大困难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轻微苦难相去甚远。
他并没有轻视自己为耶稣所拥有和经历的一切,而是在做一个比较。在本章第 8-11 节中,保罗提到自己为耶稣而“受苦”,“受迫害”,“困惑”和“被打倒”。在这封信的后面,保罗将详细描述他所遭受的一些迫害,包括:
同样,我们通常不会将这些事情视为暂时,轻微的苦难。保罗也不会;他承认自己经历了巨大的困难。但是,他再次进行了比较。与他期望因忠实地忍受这些困难而获得的荣耀奖励相比,他认为这些困难是暂时,轻微的苦难。
相比之下,这些困难不仅短暂而微不足道,而且还为我们带来了无可比拟的永恒荣耀。实际上,困难带来了荣耀的机会。保罗选择将困难视为机遇,甚至视为特权。通过为耶稣忍受这些困难,保罗获得了获得无可比拟的永恒荣耀的机会。
这里使用的“重量”一词似乎带有“丰富”的意思。重点是,通过忍受这些困难,保罗选择将它们视为在他身上产生巨大荣耀的一种手段,这种荣耀将持续到永恒(永恒的荣耀重量)。
保罗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提到获得巨大回报的想法。以下是一些例子,可以说明他在谈到这极重的永恒荣耀时所想的是什么:
当彼得问耶稣,他和其他门徒撇下一切来跟随耶稣,会得到什么呢 (马太福音 19:27) 时,耶稣回答说:
“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这跟从我的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亲,母亲,儿女,田地的,必要得着许多倍,并且承受永生。”
(马太福音 19:28-29)
当然,这不是一个容易接受的观点,特别是当我们自己正在经历磨难时。但保罗提出的这种观点给了我们很大的希望,如果我们凭着信念忍受这些困难,它们将为我们铸就永恒的荣耀,这将远远超过我们今生跟随基督的脚步所承受的任何痛苦。
NASV 译本中希腊文版本为“无可比拟的永恒荣耀”,其词根如下:
“夸张”——远远/超出
“Kata”—更多
“夸张”——超出/远远
“Eis”——还有
“Aonios”——永恒/直到世界的末了
“Baros”——重量/丰度
“Doxa”——荣耀/被观察事物的本质
保罗使用“夸张”或“超过”,“更多”,“超过”等词语,似乎在表示它远远超出了肉眼看不见的范围。他在第一封信中也说过类似的话,说我们无法理解上帝为爱他的人准备了什么(哥林多前书 2:9)。
要进行这种比较,使现存的困难在未来的荣耀面前变得微不足道,方法就是不要看所见的,而要看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恒的(第 18 节) 。
保罗希望我们不要关注那些看得见的事物,也就是我们因为忠于福音而忍受的艰难处境。相反,保罗劝诫我们要关注那些看不见的事物,也就是上帝对那些忠实地行事,战胜诱惑和被世界拒绝的人所作的伟大奖赏的承诺,就像耶稣战胜了诱惑和拒绝一样(哥林多前书 2:9, 启示录 3:21)。
我们自然会问,我们怎么可能看到那些看不见的东西。答案是信心。希伯来书将信心定义为“对未见之事的确信”(希伯来书 11:1)。信心就是对未见之事确信无疑,仿佛我们确实看到了一样。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恒的(第 18 节) 。
我们今生所见之物终将消逝(马太福音 13:31, 彼得后书 3:10)。但我们今生所见之物将永远存在;它们是永恒的。通过信仰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什么会持续下去,并坚持下去。当我们采用这种观点时,我们可以将我们因服从基督而忍受的当前困难视为获得巨大财富的微不足道的代价。这是保罗的观点,他劝告他的追随者也采用这种观点。
保罗在写给提摩太的最后一封信中(提摩太也是这封信的合著者,哥林多后书 1:1),劝告他要忍受困难,因为那些坚持到底的人将获得丰厚的奖赏(提摩太后书 2:1-6)。保罗即将因信仰而殉道,他最关心的是提摩太不要误会并试图避免殉道,而是要效仿他的榜样,因为他期待着死后能得到丰厚的奖赏(提摩太后书 4:8)。
希伯来书的作者也概括了这种信仰观点,他说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
“…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
(希伯来书 12:2)
我们从希伯来书的这段经文中看到,耶稣认为世人加在他身上的“羞辱”只是暂时的,轻微的痛苦。 “轻视”某样东西就是不给它任何价值。耶稣显然因世人的“羞辱”和拒绝而受到极大伤害。但忍受这种拒绝所带来的“摆在面前的喜乐”却是无可比拟的。
耶稣“面前的喜乐”是什么?就是“坐在上帝宝座的右边”。我们被告知,耶稣被授予统治的权力,因为他顺服,甚至死在十字架上(马太福音 28:18, 腓立比书 2:7-10, 希伯来书 2:9-10, 启示录 3:21)。这是永恒的重担或丰盛的荣耀。
正如希伯来书 2 章中所说,人类最初被赋予了统治地球的“荣耀和尊贵”,但在人类的堕落中失去了这一切。但耶稣通过“死亡的苦难”恢复了这种“荣耀和尊贵”(希伯来书 2:9)。耶稣希望带领许多人获得这种“荣耀”(希伯来书 2:10)。获得这一巨大回报的方法是跟随他忍受被世界拒绝的痛苦。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为基督而忍受的困难看作是暂时的,轻微的痛苦,相比之下,上帝已承诺给那些顺服信仰,遵循他道路的人永恒的荣耀。
为了采取这种观点,我们必须相信看不见的事物,并认为它比看得见的事物更真实,更持久(永恒)。看得见的事物是暂时的,会消逝。通过采取这种观点,我们可以超越环境而生活。
重要的是,在这一切中,我们需要确保自己不会因为行为不当而受苦。保持良心是至关重要的;因不法行为而受苦不会带来永恒的荣耀(彼得前书 3:16)。保罗的观点反映了一种更新的思想,一种永恒而非暂时的观点,一种专注于持久而非消逝的事物的观点。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他才能够过上一种改变的生活,并通过他的教导和榜样,邀请我们也过上一种改变的生活(罗马书 12:1-2)。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