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约翰福音 18:15-18 含义

彼得第一次否认耶稣:彼得设法进入了亚那的法庭,耶稣在那里接受初步审判。彼得在那里向一名女奴否认自己是耶稣的追随者。

关于这一事件的平行福音记载可以在马太福音 26:69-71;马可福音 14:66-68;和路加福音 22:54b-57 中找到。

本段的主要事件是彼得三次否认耶稣的第一次。

彼得第一次否认很可能发生在尼散月 15 日晚上(按照罗马时间计算,这是星期五早上的黑暗时段),地点是前大祭司亚那的院子里,当时耶稣的初步宗教审判正在他家中进行。

请参阅“圣经所述的耶稣最后 24 小时的时间表”来了解有关此事件的时间和顺序的更多信息。

耶稣在客西马尼园被逮捕后(约翰福音 18:1-11),被带到亚那的家中接受初步宗教审判(约翰福音 18:12-14)。在约翰叙述耶稣初步审判的事件之前,他解释了初步审判期间西门彼得发生的事情。

本评论将分为两个部分:

  • 彼得三次不认主的背景
  • 彼得第一次不认主

如果读者希望直接跳到这段经文的直接评论,请向下滚动到副标题:“彼得的第一次否认”。

彼得三次不认主的背景

为了理解这一刻的意义,回顾当晚早些时候发生的三个时刻可能会有所帮助。

  1. 耶稣的预言和彼得的承诺

第一个值得回忆的时刻是耶稣告诉彼得,鸡叫两遍之前,他会三次不认他,而彼得承诺他会为耶稣而死,永远不会不认他(马可福音 14:30)。

看来耶稣那天晚上甚至可能已经两次警告过彼得这一点,而彼得两次都强烈拒绝了主关于他即将否认耶稣的可耻预言。

耶稣最初的警告是在晚宴上,在晚宴上,耶稣门徒庆祝逾越节。在那次谈话中,门徒们争论他们当中谁是最大的(路加福音 22:24)。耶稣提醒他们,真正的伟大植根于服务(路加福音 22:25-29),并命令他们彼此相爱(约翰福音 13:31-35)。

这时彼得插话道:“主啊,你要去哪里?”(约翰福音 13:36)。

耶稣回答说:“我去的地方,你们现在不能跟我去,但后来你们会跟我去”(约翰福音 13:36b)。

彼得说:“主啊,我为什么现在不能跟你去呢?(约翰福音 13:37a

然后耶稣很可能回应了彼得的承诺:“西门,西门,撒但想要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加福音 22:31-32)。

彼得拒绝了主让他动摇的建议:“主啊,我为你,就是下监,甚至受死,也是甘心!”(路加福音 22:33);“我也为你舍命”(约翰福音 13:37b)。

然后耶稣明确地预言:“彼得,我告诉你,今天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路加福音 22:34)约翰福音在耶稣的预言之前,问他受伤的门徒:“你愿意为我舍命吗?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约翰福音 13:38

彼得沉默了。

耶稣和他的门徒从楼上的房间走向客西马尼园时,这段对话似乎又重复了一遍。

那天晚上,当他们穿过耶路撒冷并穿过城门时,耶稣预言说,他所有的门徒都会在那天晚上堕落,正如先知所预言的那样(马太福音 26:31;马可福音 14:27)。

彼得随后反驳耶稣:“虽然众人因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马太福音 26:33;另见马可福音 14:29)。

然后耶稣重复了他具体的预言:“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马可福音 14:30:另见马太福音 26:34)。

彼得“切切地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马可福音 14:31;另见马太福音 26:35)。

从这些预言和否认中,耶稣显然知道彼得会在鸡叫两遍之前三次否认祂。彼得也显然坚信他已准备好为耶稣而死,他不会否认他的主。

 

  1. 在客西马尼园祈祷和睡觉

第二个值得回忆的时刻是耶稣门徒到达客西马尼园的时候。他们一到达,耶稣就对自己即将经历的事情深感不安(马太福音 26:37)。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要求他们“在这里等候,和我一同警醒”(马太福音 26:38;另见马可福音 14:34)。更具体地说,耶稣要求彼得和其他门徒做的是“祷告,免得入了迷惑”(路加福音 22:40)。

耶稣知道他很快就会被捕,被不公正地定罪,遭受折磨,被钉在十字架上承担世人的罪孽,并被埋葬三天。他为自己感到恐惧,需要向上帝祈求力量,以忠实地忍受这场考验。耶稣也知道,这种经历对他的门徒来说将极其难以忍受。这会动摇他们的信仰,除非他们像他一样依靠上帝,否则他们就会跌倒。因此,他要求彼得和其他门徒祈祷,让他们不要屈服于依靠自己意志和决心的诱惑,也不要让他们看到发生在耶稣身上的事情时陷入绝望。

耶稣三次来时,都发现彼得,雅各和约翰在睡觉,而不是在祷告(马太福音 26:40-45;马可福音 14:37-41;路加福音 22:45-46)。有一次,耶稣叫醒彼得,说:“西门,你睡觉吗?不能警醒片时吗?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马可福音 14:37b-38)。

彼得三次在客西马尼园祷告时睡着了,彼得三次否认耶稣,这两者之间似乎存在某种联系,即使没有别的,至少在主题上也是如此。当复活的耶稣亲自宽恕彼得,并让他回到加利利岸边,接受他的天国召唤时,主三次彼得“你爱我吗?”(约翰福音 21:15-17)。

从客西马尼的这一刻起,我们可以看出彼得并没有整夜祈祷上帝的力量来帮助他克服即将来临的考验。相反,他睡着了,依靠自己的意志。

  1. 耶稣被捕和彼得的攻击

彼得否认之前的第三个重要时刻是犹太当局和罗马军队来逮捕耶稣的时候(马太福音 26:47-56;马可福音 14:43-50;路加福音 22:47-53;约翰福音 18:2-11)。当他们来抓耶稣时,彼得兑现了他愿意与耶稣同死的诺言,他立即开始战斗。彼得拔出剑来砍大祭司的仆人,割掉了他的耳朵(约翰福音 13:10;另见马太福音 26:51;马可福音 14:46-47;路加福音 22:49-50)。

耶稣立即介入,命令彼得停下来,并医治了仆人的耳朵;从而挽救了彼得的生命(马太福音 26:52;路加福音 22:51;约翰福音 18:11)。

此时,耶稣心甘情愿地屈服于囚禁他的人(路加福音 22:53)。

耶稣不战而败,所有门徒都感到困惑,他们逃跑了 (马太福音 26:56b;马可福音 14:50),正如他所预言的那样。

从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门徒,尤其是彼得,都愿意为耶稣而死,正如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观点中所承诺的那样。他们都希望耶稣最终能从罗马手中夺取政治权力。因此,他们为耶稣而死的承诺伴随着一个条件,即他们的死亡必须按照他们的条件进行。彼得门徒都愿意为耶稣而死,只要耶稣符合他们对耶稣的期望。但他们不愿意按照耶稣的条件为他而死(即跟随他)。

此外,彼得门徒们也只是凭着自己的力量行事。他们对耶稣和祂的使命了解有限,而祂的使命要求祂为世人的罪而死,并由上帝复活。尽管耶稣已经明确地告诉了他们这一点,但他们却听不进去。他们继续依靠自己的理解,而不是凭着信心信靠上帝。换句话说,他们陷入了耶稣在他们刚进入客西马尼园时反复要求他们祈祷和准备的诱惑中。

彼得第一次不认主

耶稣被逮捕后,绑架者将他带到前大祭司亚那的家中,对他进行初步的宗教审判(约翰福音 18:12-14)。

与此同时,西门彼得跟随耶稣,还有另一个门徒(第 15 节上)。

马太福音告诉我们,彼得“远远地”跟随逮捕人,以免被发现或被抓住;他想“看看结果”(马太福音 26:58)。

那么,约翰提到的另一个门徒大概就是他自己。约翰在他的福音书中经常以第三人称间接提到自己,这可能是他标志性模式的另一个例子。如果这个未透露姓名的门徒实际上是作者约翰,那就可以解释作者为何如此熟悉这些具体细节。

三本对观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都说彼得到了“大祭司的院子”(马太福音 26:58;马可福音 14:54;另见路加福音 22:55),但只有约翰福音解释了彼得是如何进去的

那门徒是大祭司所认识的,他就同耶稣进了大祭司的院子,彼得却站在门外。那门徒是大祭司所认识的,就出来和守门的说了一声,就领彼得进去。 (15b-16节)

约翰解释说,这位不知名的门徒(他本人)是大祭司认识的。这种表述很可能意味着他认识大祭司家里的某个人或手下,而不是前任大祭司亚那或当时的现任大祭司该亚法。

这位不知名的门徒认识并被他认识的那位职员显然是守门人。由于这位不知名的门徒约翰是大祭司守门人认识的,所以他被允许进入;他和耶稣以及绑架他的人一起进入了大祭司的院子

大祭司家里的人不认识彼得,他在外面,站在门口等候。彼得似乎在那里逗留了一会儿,想往里面看一眼,直到约翰注意到他,他就出去和守门的人说了一声,然后把彼得带了进去

约翰与守门人私交甚好,不仅让他和彼得亲眼目睹了耶稣受审时发生的事情,还有助于解释他如何知道彼得削掉耳朵的大祭司仆人的名字。仆人的名字是“马勒古”(约翰福音 18:10)。约翰福音是唯一一本提到这位仆人名字的福音书。

当彼得大祭司奴仆和圣殿差役取暖时,的光芒照在他的脸上(第 18 节)(路加福音 22:56)。

那看门的使女就对彼得说:“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吗?”他说:“我不是。” (第 17 节)

从文化角度来看,看门的女奴会受到周围官员的鄙视。根据犹太法律,即使是自由妇女的证词在法庭上也是无效的。但当她看到并认出彼得时,她指控他是耶稣的追随者之一,耶稣是那个令人憎恨的囚犯(马太福音 26:69;马可福音 14:67;路加福音 22:56)。在约翰福音中,指控不是以陈述的形式提出的,而是一个问题:

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吗?

对于女奴的问题,隐含的或假定的答案是“是的,我是这个被告的门徒之一。”

彼得并没有如实回答,而是断然回答说: “我不是。”

彼得的回答不诚实,而且态度懦弱。这句话出自耶稣最亲密的门徒之一之口,更何况还曾大胆地表示自己永远不会否认耶稣,还用最坚定的语气说,他会为耶稣而死。

路加这样描述了彼得第一次否认:“妇人,我不认识他”(路加福音 22:57)。

显然,彼得否认他的主是因为害怕如果差役知道他是耶稣门徒,他会有什么下场。尤其是因为他割掉了仆人的耳朵,彼得可能会像耶稣一样被逮捕,虐待和杀害。几分钟前,彼得准备好为耶稣战斗,杀戮和牺牲(约翰福音 18:10),但在耶稣向敌人投降后,彼得感到害怕,因为他的信心和信仰动摇了。

也许彼得错误地相信了自己的能力和理解力,而没有相信上帝。太害怕了,以至于向一个卑微的女仆否认自己是耶稣门徒,而这个女仆的证言在当时的文化中被认为是毫无价值的。

在马太对彼得第一次否认的叙述中,他使用了一种希腊词 οἶδα (G1492 - 发音为“oi'-dah”) 的形式,该词被翻译为“知道”,以表示彼得女奴说的话“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马太福音 26:70)。“oidah”这个词描述的是理论知识。“Oidah”不同于另一个常用的希腊词“我知道”,即 γινώσκω (G1097 - 发音为“ghin-ōs-kō”)。“Ghinōskō”描述的是关系或经验知识或熟悉程度。

彼得否认认识(“oidahs”)耶稣,暗示对耶稣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说认识“ginōskō”耶稣,意味着彼得可能与耶稣交谈过一两次,但那并不是耶稣的真正追随者。但说不认识“ Oidah”耶稣,则暗示彼得耶稣一无所知和/或从未与耶稣互动过。因此,彼得的“oidah”否认比仅仅说他不认识“ghinōskō”耶稣要强烈得多,也更绝对。

马可对彼得第一次否认的描述体现了这种否认的力度:“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在说什么”(马可福音 14:68)。

在陈述了主要动作之后,约翰描述了当女奴向彼得提问时他正在做什么。

仆人和差役因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在那里烤火。彼得也同他们站在那里烤火(第 18 节)。

其他福音书都说了类似的事情,即彼得在院子中间的火堆旁,周围都是抓捕和指控耶稣的人,这时一个女奴走近并指控耶稣的追随者之一彼得否认了这一点。

这是彼得第一次违背当晚早些时候许下的永不否认耶稣的诺言(马太福音 26:33, 35;马可福音 14:29, 31)。这也是耶稣第一次在鸡叫之前兑现彼得的诺言(马太福音 26:34;马可福音 14:30;路加福音 22:34;约翰福音 13:38)。

“不久之后”(路加福音 22:58),彼得又两次否认耶稣,这一次是在该亚法的院子里(约翰福音 18:24-27)。但约翰首先揭示了耶稣在前大祭司亚那家中接受初步审判时发生事情(约翰福音 18:19-24)。

要从约翰的角度了解彼得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否认,请转到约翰福音 18:25-27 的圣经评论页面。

要从马太的角度了解彼得的三次否认,请转到马太福音 26:69-75 的圣经评论页面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