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约翰福音 18:33-38 含义

彼拉多第一次会见耶稣并第一次宣称自己无罪:彼拉多进入总督府,传唤耶稣调查犹太领袖对他的指控。他把重点放在叛乱指控上,问道:“你是犹太人的王吗?”在回答之前,耶稣提出了一个试探性的问题,以了解彼拉多的意图。彼拉多回答后,耶稣详细说明他的王国不属于这个世界。彼拉多有点困惑,请耶稣澄清。耶稣陈述了他的目的,他是真理之王。彼拉多嘲笑道:“什么是真理?”,然后离开总督府,向外面的犹太人宣布他的判决。耶稣没有犯叛乱罪。这一事件是耶稣民事审判第一阶段的一部分。它被称为耶稣在彼拉多面前的提审。

福音书中对这一事件的平行记述可以在马太福音 27:11-14, 马可福音 15:2-5路加福音 23:3-7 中找到。

这些事件是耶稣民事审判第一阶段的延续。耶稣民事审判第一阶段称为“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这段经文详细记载了约翰记录的彼拉多与耶稣的面谈。这段记载的事件大部分发生在总督府内(可能是希律王的宫殿,建在上城西侧,沿着城墙)。

这件事发生在清晨(可能在早上 7:00 之前)。根据犹太历法,日期可能是尼散月 15 日——无酵节的第一天。按照罗马人的计算,这一天可能是星期五。

要了解这些事件的时间和顺序,请参阅《圣经》中的“时间线:耶稣的最后 24 小时”。

耶稣的民事审判分为三个阶段。

  1. 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马太福音 27:1-2, 11-14;马可福音 15:1-5;路加福音 23:1-7;约翰福音 18:28-38
  2. 耶稣在希律安提帕面前觐见路加福音 23:8-12
  3. 彼拉多的审判马太福音 27:15-26;马可福音 15:6-15;路加福音 23:13-25;约翰福音 18:38 - 19:16

犹太人在彼拉多面前控告耶稣
耶稣的民事审判开始于犹太人将耶稣从日出审判中带出来,在圣殿由该亚法监督,耶稣那里被总督府的彼拉多以亵渎宗教的罪名判处死刑马太福音 27:1-2;马可福音 1:15;路加福音 22:66 - 23:1;约翰福音 18:28)。

衙门耶稣民事审判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所在地。它是罗马犹大总督在耶路撒冷的住所和办公室。衙门位于上城西侧,沿着城墙。里面是一座豪华的堡垒宫殿,由大希律王建造。由于它是在希律王统治期间建造的,衙门有时被称为“希律王宫”。它的审判大厅,铺砌的庭院和审判席都建在城墙的外侧,很可能有顶篷。在撰写本评论时(2023 年),可以参观衙门遗址。

彼拉多开始审讯,要求犹太领袖陈述对耶稣的指控和证据约翰福音 18:29)。犹太人给出了一个令人无法接受的答案(约翰福音 18:30),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明星证人(犹大)最近上吊自杀了(马太福音 27:3-5)。彼拉多似乎准备放弃这个案子,告诉他们“按照你们自己的律法审判他”(约翰福音 18:31a)。

宗教领袖们解释说,他们无法审判耶稣,因为罗马不允许他们处死任何人(约翰福音 18:32b)。彼拉多似乎允许他们重新提交他们的案件。此时,宗教领袖们指控耶稣犯了三件事:

  1. “我们发现这个人误导了我们的国家……”(路加福音 23:2a
  2. “并且禁止纳税给凯撒…”(路加福音 23:2b
  3. “并说自己是基督,是君王” (路加福音 23:2c)。

第一项指控是耶稣扰乱了社会秩序,因为他的教义破坏了现状,威胁到了罗马所希望的脆弱的稳定和秩序。根据罪行的严重程度,根据罗马法律,耶稣的刑罚可能是死刑。

第二项指控声称耶稣教导人们通过不纳税来反抗罗马当局。这项指控完全是谎言(见马太福音 22:15-22)。这是一项煽动叛乱的指控,根据罗马法律,可能会被判处死刑。

第三项指控是耶稣挑战凯撒作为犹大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权威。这是叛乱指控;也是最严重的指控。根据罗马法律,叛乱的惩罚是死刑。

彼拉多采访耶稣
这样的指控,尤其是叛乱的指控,要求罗马总督严肃对待。但是,如果没有证人(如耶稣的门徒犹大)作证,彼拉多就必须亲自面见耶稣。四本福音书都记载了这正是他接下来所做的(马太福音 27:11;马可福音 14:2;路加福音 23:3;约翰福音 18:33-38)。在四本福音书对彼拉多第一次面见耶稣的记载中,约翰的记载最为详尽。

于是彼拉多再次进入衙门,传唤耶稣(第 33 节上)。

“因此”一词表明彼拉多再次进入总督府的原因犹太人没有证据证明他们的指控。由于指控严重,后果致命,彼拉多传唤耶稣,亲自与指控者会面。

这次会见是在总督府内进行的,这意味着它远离了审讯耶稣的犹太人,他们留在外面,以免玷污自己(约翰福音 18:28)。彼拉多即将会见的那个人此时已是一副可怜相。在清晨之前的几个小时里,耶稣被犹太人殴打,掌掴,吐唾沫,他的胡子也被拔掉(以赛亚书 50:6;马太福音 26:67-68;马可福音 14:65;路加福音 22:63-65;约翰福音 18:22

彼拉多问耶稣: “你是犹太人的王吗?” (第 33b 节)

彼拉多提出的是路加所记载的三项指控中的第三项,也是最严重的一项(路加福音 23:2)——叛乱罪。

三本对观福音书记录了,并且可能总结了,耶稣彼拉多问题的回答:“你说的是”(马太福音 27:11;马可福音 15:2;路加福音 23:3)。

约翰记载,耶稣用他自己的一个探索性问题来回答彼拉多的问题。

耶稣回答说:“你是自己说这话,还是别人论我说的呢?”

回答彼拉多的问题之前,耶稣恭敬地想要了解这个问题的出处。耶稣想知道彼拉多是否真的在自己提出这个问题——自己的主动要求——或者这位总督只是在重复犹太议会的指控(路加福音 23:2)。

每一个来到神的儿子面前并相信他的人(矛盾的是)既是出于自己的主动性,也是受到神恩典的邀请。其他人可能会告诉我们有关耶稣的事,并带我们去见他,但为了认识,我们的互动必须是真实的,个人的,而不是虚伪的或鹦鹉学舌的。彼拉多现在听说耶稣犹太人的王,因此他问耶稣他的身份——但他是真诚地问还是肤浅地问?彼拉多的意图是耶稣回答总督的问题之前想要确定的(并希望彼拉多为了他自己而知道)

上帝认真对待我们的问题。他经常根据问题的意图来回答问题,而不是根据我们用语言表达的方式(罗马书 8:26-27)。如果我们的意图不纯,我们就不可能理解他的答案。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心地纯洁的人才能见到上帝(马太福音 5:8)——那些不真诚的人不会寻求他,也不会问出那些旨在通过信仰来认识他的问题。当他们得到他们不理解的答案时,他们缺乏获得智慧的信心,因此他们无法认识他(雅各书 1:6-8)。

彼拉多似乎并没有完全理解耶稣的问题,也没有特别感兴趣。

彼拉多回答说:“我又不是犹太人?你本国的人和祭司长把你交给我,你作了什么事呢?” (第 35 节)

他的回答表明彼拉多的问题不是真的。他是根据别人告诉他的有关耶稣的事情来问这个问题的

彼拉多的回答是,他并不是耶稣是否犹太人的角度看国王,而是从罗马总督的角度看,其职责是保护和代表凯撒的主权。

彼拉多提醒耶稣,他不想从犹太人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如果他从犹太人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耶稣早就被定罪了,因为你本国的人和祭司长把你交给我彼拉多想要确定耶稣是否以公然藐视凯撒的方式宣称自己是国王

彼拉多耶稣:你就是祭司长们指控的叛乱分子吗?对罗马的威胁吗?你做了什么让他们说你自称是犹太人的王

现在,彼拉多的观点已经清晰,耶稣回答了总督最初的问题:我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第 36a 节)。换句话说,耶稣告诉彼拉多:“我不是凯撒的对手,我也不是想接管他的地上王国。

耶稣解释自己为何不会对凯撒构成威胁的第一个理由(彼拉多问的)是“我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 耶稣教导他的仆人,如果他们得到了整个世界却失去了灵魂,那将一无所获(马太福音 16:26)。耶稣已经拒绝了撒旦的提议,即按照撒旦和这个世界的原则统治世界马太福音 4:8-10;路加福音 4:5-8)。撒旦提出的可能是让耶稣成为凯撒。

耶稣彼拉多提出的第二个理由表明他对凯撒不构成威胁(按照彼拉多询问的方式),那就是如果我的国属于这个世界,那么我的仆人就会战斗,这样我就不会被交给犹太人(第 36b 节)。

耶稣屈服于逮捕(马太福音 26:47-56;马可福音 14:43-49;路加福音 22:47-53;约翰福音 18:2-11)。他命令他的仆人放下剑。他教导他的仆人要以德报怨,不要用暴力反抗恶人(马太福音 5:39)。他教导他的仆人要爱他们的敌人,为他们祈祷(马太福音 5:44)。他教导他的仆人要通过做谦卑的仆人来追求伟大(马太福音 20:25-27)。当他像仆人一样为他们洗脚时,他体现了这个榜样(约翰福音 13:5, 15-17)。

耶稣仆人没有与犹太人或罗马作战。因此,他的王国对这个世界不构成威胁。因此,耶稣并不是犹太人指控叛乱分子

在清楚地陈述了自己的案情并证明自己的无辜之后,耶稣补充道, “但我的国不属于这个领域” (第 36b 节)。

耶稣这样说,是在彼拉多暗示,他是一个拥有王国国王,但他的王国与这个世界上任何王国都不一样。耶稣并不是彼拉多理解的那个国王。事实上,他是凌驾于世上所有王国之上的国王。但他并不寻求罗马的王位。

耶稣提供的王国并不是按照罗马,犹太人和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以来所有其他人类统治所建立的无情杀戮或被杀的世界来运作的。这个世界的王国兴衰起伏,争斗竞争,欺骗欺诈,剥削滥用,以争夺占有和控制的权利。但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除了依靠上帝之外永远无法得到的东西:人类的满足。

  • 这个世界的王国都是建立在骄傲,自私和其他各种罪恶之上的。
  • 耶稣王国建立在谦卑,仁慈,服务和爱的基础上。
  • 世上的各个王国为了追求控制彼此而自我毁灭(马太福音 20:25;加拉太书 5:15)。
  • 耶稣的王国将永远存在,永远不会动摇(出埃及记 15:18;诗篇 145:13;但以理书 4:3, 7:4;希伯来书 12:28;犹大书 1:25)。

基督王国的原则在耶稣的登山宝训(马太福音 5-7)中得到最清晰的解释。

有些人认为耶稣的“我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这句话意味着祂没有政治意图或统治地球的意图。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弥赛亚的承诺是要在地球上开创天堂的统治。所谓“主祷文”中的第二个请求——“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马太福音 6:10),是对我们的天父热切的请求,希望他建立他的王国,在地球上彰显他完美的意志。耶稣将以“万王之王”(启示录 19:16)的身份回来审判和统治地球(马太福音 25:31),建立他的王国,彰显上帝的完美意志。

但当耶稣再次出现时,祂将无可匹敌——甚至凯撒也不会挑战祂。凯撒和其他人一样,将在祂面前下拜(以赛亚书 52:15;腓立比书 2:10-11)。

耶稣的声明“我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是真实而诚实的。它的权力和原则过去和现在都来自天堂。耶稣不会按照自己的方式世界竞争。但世界无法按照耶稣作为万王之王的方式与他竞争。他的王国确实不属于这个世界。他的王国属于天堂。

彼拉多听了耶稣的话,却有些困惑。彼拉多一方面听到耶稣说他不是凯撒的对手,另一方面又听到耶稣声称自己拥有某种王国

因此,彼拉多对他说:“这样,你是王吗?” (第 37 节上)。

作为此案的唯一法官,彼拉多试图弄清耶稣是否是叛乱分子和/或对罗马构成政治威胁的问题。总督的问题似乎是:“如果你的王国不属于这个世界,那么你又怎么能成为国王呢?”

耶稣回答彼拉多说: 你说我是王,是的”,然后继续解释道:“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 (第 37b 节)。

在我们看耶稣的阐述之前,值得指出的是,希腊文本耶稣的回答没有包含“正确”这个词。耶稣彼拉多回答的直译是:“你说我是王。 ”这个回答与其他三本福音书所记载的耶稣对彼拉多的问题“你是犹太人的王吗?”的回答极为相似马太福音27:11a;马可福音15:2a;路加福音23:3a):”正如你说的”(马太福音27:11b;马可福音15:2b;路加福音23:3b)。

附加的单词“正确”是对耶稣回答的(合理)解释性翻译耶稣很可能是想肯定彼拉多认为耶稣是国王的假设。但他做得很精明。如果答案中没有“正确”一词,耶稣的回答也可以解释为:“你们(和我的控告者)说我是国王,没有这样说过我自己。”

耶稣可能故意巧妙地含糊其辞(马太福音 10:16b)。这样,他既可以肯定彼拉多的正确假设,即他是国王,又不必通过自证其罪,使自己承担对他的指控。

耶稣再一次敏锐地向彼拉多确认他是一位国王,但他是一位不同类型的国王

耶稣彼拉多解释说:我为此而生,我为此来到世上

短语“为此”是一个惯用表达,表示为此目的。耶稣在这里提到的目的很可能是他拯救世界并使其恢复与上帝的和谐。他来是为了将世界从邪恶和暴力剥削的人类王国的毁灭中解救出来。

  • 为此,道成了肉身,给全人类带来光明和生命,并向世界彰显上帝的恩典约翰福音 1:14,16)。
  •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上帝赐予了他唯一的独生子耶稣,因为他爱世界——他的创造物——以便所有相信他的人都能活着(约翰福音 3:16-18, 4:13-14, 5:24, 6:47, 6:51, 10:10;约翰福音 17:3)。
  • 因此,光才来到黑暗里照耀,照亮每个人,使每个人摆脱罪恶(约翰福音 1:4-9, 3:19-20, 8:32, 12:46)。
  • 耶稣的目的是要表明,丰盛的生活来自于遵循天父的意愿,甚至为了服从天父而献出自己的生命,以及通过对他人的爱(以赛亚书 53:10-12;约翰福音 10:18, 12:24-25, 15:13)。

复活和生命是为了代替我们死去而来的,而现在他们正站在彼拉多面前,准备接受审判:

“我该说什么呢?‘父啊,救我脱离这时候’?但原是为这时候来的。”
(约翰福音 12:27)

耶稣活出真理并教导真理约翰福音 8:32)。耶稣就是真理约翰福音 14:6)。他来是为了给人们带来真理之光(约翰福音 3:19-20)。凡是凭着信心听到——听从并接受——真理的都会追随并服从耶稣——好牧人声音约翰福音 10:11, 14, 16, 25-27)。

马太,马可和路加似乎总结了耶稣从约翰那里得到的延伸解释:你说得对,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他们总结道:“正如你所说的”(马太福音 27:11;马可福音 15:2;路加福音 23:3)。这是对彼拉多的问题的回答:所以你是王?

彼拉多似乎并没有理解他所听到的一切。但听到并理解了足够多的事情,知道耶稣对罗马不构成威胁,他没有被指控叛乱。我们知道有许多罗马士兵成为信徒(马太福音 8:5-10;使徒行传 10:22-34;腓立比书 1:13)。这是彼拉多的机会;他会做出什么决定?

讽刺地回答耶稣:“真理是什么?” (第 38 节上) ,然后立即结束了采访和调查。

讽刺的是,彼拉多刚刚听到真理的声音耶稣)真实地谈论自己,但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彼拉多的评论表明他不知道什么是真理,也不知道是真理彼拉多的评论似乎意味着他不相信有真理这回事。罗马政客习惯于声称真理就是他们自己积累的权力。一个例子就是皇帝声称他们是神圣的。现在,站在彼拉多面前的是一位真正的神圣之人。彼拉多似乎感觉到这个饱受虐待和诽谤的犹太囚犯有点不对劲,但他过早地打消了这些想法,没有看到是谁在说话,是谁站在他面前。

耶稣是真理之人,祂是在对彼拉多说话,彼拉多正专注于眼前的审判,因此对这一现实视而不见。他的问题可能带有讽刺意味,但对于彼拉多来说,这是一个严肃询问的问题。然而,这句话似乎是一种驳斥,表明他内心刚硬(罗马书 1:18-21)。

没有记录表明耶稣回答了彼拉多的讽刺问题——什么是真理?这意味着耶稣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他没有回答,那么耶稣是在针对彼拉多内心意图和主动性,而不是针对他空洞的话语。这就是上帝经常与我们相处的方式。他超越我们空洞的闲聊,根据我们内心的主动性和动机与我们相处(希伯来书 4:12)。上帝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总是按照我们的真实情况来对待我们。他并不局限于我们对自己或我们处境的想象。

彼拉多宣告他的初步判决
约翰写道:耶稣说了这话,又出来到犹太人那里,对他们说:“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 (第 38b 节)

彼拉多走出总督府的大门,焦急地等待在外面的指控耶稣的犹太人发表讲话。一到那里,他就宣布了自己的判决: “我认定他无罪。”判决如下:“我认定被告无罪。”

路加这样记录了这一刻:“彼拉多对祭司长和众人说:‘我查不出这人有什么罪来。’” (路加福音 23:4)

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都描述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马太福音 27:12-14;马可福音 15:3-5;路加福音 23:5)。

大祭司和长老们对这一无罪判决愤怒不已。他们耶稣提出了一连串严厉的指控,愤怒地恳求彼拉多重新考虑。

马太观察到,当这一切发生时,耶稣保持沉默(马太福音 27:12)。耶稣的沉默应验了以赛亚书第四首仆人之歌中的弥赛亚预言(以赛亚书 52:13 - 53:12):

“他被欺压,受苦,
但他却不开口;
像被牵去宰杀的羔羊,
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
所以他没有开口。”
(以赛亚书 53:7)

这个预言预示了弥赛亚在压迫者面前将如何保持沉默,就像羔羊在宰杀和献祭它的祭司面前保持沉默一样。

彼拉多也注意到,祭司长们严厉地控告耶稣时,保持沉默马可福音 15:3-4)。

“祭司长们就严严地控告他。彼拉多又问他说:‘你不回答吗?你看他们向你告了这么多的事!’”
马可福音 15:3-4

耶稣“连一句话也不回答,总督甚感希奇。”(马太福音 27:14;另见马可福音 15:5)除了预言中的命运之外,耶稣已经被宣告无罪——根据罗马法律,这应该是终结了。

彼拉多惊讶于耶稣在生命垂危之际,面对众人的诽谤时,他竟能保持惊人的镇定和沉默。作为罗马的犹太总督,最终的裁决权掌握在彼拉多手中但局势十分紧张。很明显,犹太人的领袖们,也就是祭司长们,都恨耶稣,迫切希望处死。而且很明显,他们决心只接受这个结果。

尽管彼拉多宣布耶稣无罪,但祭司长们“坚持”要处死耶稣路加福音 23:5a)。他们不肯接受否定的回答。他们之所以坚持,可能是因为他们知道耶稣和他的追随者知道他们的阴谋,此时他们可能认为,如果耶稣不死,他们可能会失去自己的地位(约翰福音 11:47-48)。

随着耶稣受审的进行,彼拉多既要维护罗马法律,又要维持良好秩序,他的责任开始变得矛盾。他相信耶稣是无辜的(路加福音 23:4;约翰福音 18:38)。但他需要祭司和犹太领袖的帮助,以控制聚集在耶路撒冷城过逾越节的大批犹太人。如果该省反对彼拉多,他将失去荣誉,工作,甚至可能失去生命。

无论如何,当彼拉多试图在法律(要求耶稣无罪)与维持良好秩序(这对他的政治生存至关重要)之间取得平衡时,恐惧和犹豫似乎在他心中蔓延并恶化。与此同时,犹太祭司和领袖们痴迷于一个目标——杀死耶稣

大祭司们毫不留情。他们在指控中说:“他煽动百姓,在犹太全地传道,从加利利起,直到这地方。”(路加福音 23:5)似乎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意识到他们唯一的筹码就是让彼拉多担心,如果他不按他们的吩咐做事,他可能会失去秩序。

耶稣从加利利开始的启示显然给了彼拉多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可以让他免于做出与判定耶稣无罪相反的决定。犹太领袖们的抗议越多,彼拉多的判决就越难以维持:

“彼拉多听见了,就问那人是加利利人吗?既晓得他是属希律的,就解他到希律那里去。那时希律也在耶路撒冷。”
路加福音 23:6-7

这里提到的希律是希律安提帕,大希律王(建造者)的儿子,也是耶稣的家乡加利利的罗马地方长官希律安提帕是斩首耶稣表弟施洗约翰的统治者马太福音 14:1-12;马可福音 6:14-29;路加福音 9:9)。彼拉多耶稣送到希律那里,让他处理此事。

至此,耶稣民事审判的第一阶段就结束了。审判即“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马太福音 27:1-2, 11-14;马可福音 15:1-5;路加福音 23:1-7;约翰福音 18:28-38)。

耶稣受审的第二阶段将在希律安提帕的宫廷中进行。这被称为“耶稣在希律安提帕面前受审”(路加福音 23:8-12)。

单击此链接可阅读《圣经评论》对这段经文的评论,其中详细介绍了耶稣受审的第二阶段。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