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约翰福音 2:13-17 含义

约翰报道说,耶稣的公开传道始于迦拿(约翰福音 2:1-12),尽管有些不引人注意。然而,他并没有低调行事,约翰接下来报道说,耶稣前往耶路撒冷过逾越节,在那里,他面对在圣殿里摆摊的兑换银钱的人和动物贩子。他用鞭子把他们赶出圣殿,宣称他父的家不应成为商业场所。

福音书中没有明显与约翰福音 2:13-17 平行的记载。马太福音 21:12-13, 马可福音 11:15-17路加福音 19:45-46 中也记载了类似但可能不同的事件。

迦拿婚宴之后,耶稣与家人和门徒在迦百农住了几天(约翰福音 2:12)。尚不清楚这件事和约翰即将描述的事件之间间隔了多长时间。

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第13节)

约翰将逾越节描述犹太人的逾越节,表明他的目标受众包括许多外邦人。逾越节是一个重要的圣日,犹太历法以它为中心。摩西律法要求男性每年前往耶路撒冷纪念逾越节申命记 16:16)。

耶稣前往耶路撒冷逾越节,履行了这条律法。约翰福音明确提到耶稣传道期间的三次逾越节(约翰福音 2:13, 6:4, 11:55-57)。

逾越节犹太历尼散月第十四天举行的年度节日,纪念上帝将犹太人从埃及拯救出来(出埃及记 12

要了解有关逾越节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圣经说》文章“最初的逾越节”。

约翰在其他地方强调逾越节羔羊的血使以色列的长子免于埃及的最后瘟疫(出埃及记 12:6-14),预示着基督的到来。约翰报道说,施洗约翰宣称耶稣是“上帝的羔羊”,他的血是为了“带走世人的罪孽”并拯救男人和女人免于死亡(约翰福音 1:29;另见约翰福音 19:36, 出埃及记 12:46)。

此外,耶稣将借门徒共度的最后一次逾越节来表明他是如何实现逾越节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圣经说》文章“耶稣的最后晚餐是逾越节家宴”。

耶稣耶路撒冷,自然会去圣殿,很可能是为了按照律法献祭。祂在圣殿院子里发现的东西(第 14 节)令人震惊:

耶稣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桌子上。

他发现的第一群人是商人——那些卖牛,羊和鸽子的人

这些商人出售这些动物并非为了农业目的。他们利用旧约中关于献祭的戒律,将这些动物卖给信徒,用于献祭,从而获取经济利益。

根据习俗和法律,犹太人必须在圣殿献祭。因为献祭是神圣的,所以祭祀动物必须是“无瑕疵的”(出埃及记 12:5, 申命记 17:1)。摩西律法允许信徒带自己的动物来献祭,只要这些动物符合适当的标准。律法还要求祭司在献祭前检查并确保每只动物都符合这些要求(利未记 22:18-20)。

在耶稣时代,这些法律被扭曲,以剥削那些希望通过献祭来崇拜上帝的人。圣殿动物检查员开始滥用职权,拒绝了许多用于献祭的动物,因为他们知道,信徒们将被迫从圣殿市场以相当高的价格购买预先批准的动物。

然后,崇拜者将被迫付钱,否则就不遵守律法。在以色列的历史上,动物商人曾在圣殿对面的汲沦溪谷的橄榄山上开店。但到了耶稣时代,他们已经迁入圣殿本身。

但这还不是全部。耶稣走进圣殿遇到的第二群人兑换银钱的

这是持续不断的圣殿诈骗的另一个阶段。撒都该人——控制和运营圣殿的祭司团体——不会接受罗马发行的货币,因为这些货币上印有凯撒的肖像。他们认为这种货币是亵渎神明的,违反了第二条诫命: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
出埃及记 20:4, 申命记 5:8

罗马禁止犹太臣民印制自己的货币。但罗马允许另一种货币流通,即泰尔谢克尔。

泰尔谢克尔是一种银币,铸造于古代腓尼基主要城市泰尔。这些谢克尔以纯度高而闻名,在古代近东地区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用于贸易。泰尔谢克尔早在希腊人或罗马人进入该地区之前就已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罗马承认了它们的合法性。在罗马占领以色列期间,撒都该人接受泰尔谢克尔而不是罗马硬币来进行寺庙崇拜。

任何需要购买祭祀动物的人都必须将他们不神圣的罗马货币兑换成泰尔舍客勒。货币兑换寺庙庭院里设立了摊位,渴望收取费用来提供这种“服务”。货币兑换商基本上不会“兑现”寺庙信徒给他们的零钱。他们收取了过高的额外费用,人们无法获得公平的汇率。

此外,撒都该人每年都会收取“圣殿税”。逾越节是征收这种税的时候,可能是因为这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日,每个成年犹太男性都会前往耶路撒冷朝圣。这项税款定为半舍客勒(出埃及记 30:13-14)——加上货币兑换商的服务费,还要多一些。

因此,这些做法就是犹太牧师扭曲上帝的旨意以中饱私囊的例子。

根据犹太教的《米示拿》,这种剥削似乎是在亚那的指导下进行的,亚那是一位前大祭司,他滥用职权,任命自己的儿子和女婿为司库和圣殿监督员(《塔木德》逾越节 57a:8)。古代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对亚那有这样的说法:

“…他的荣耀与日俱增,并且达到极大的程度…因为他是个大财主。”
(约瑟夫斯。《犹太古史》 XX.9.2)

这些犹太人的证言表明,亚那和他的祭司,裙带关系王朝以贪婪地从圣殿金库中积累财富而闻名。在圣殿被毁前六十年,亚那家族有多名家庭成员担任大祭司——包括他的女婿该亚法,他在耶稣被钉十字架那年担任大祭司(约翰福音 18:13-14)。

有些人将这种宗教骗局称为“亚那儿子的集市”。这意味着亚那是寺庙摊位的主要受益者之一,这些摊位环绕着寺庙庭院,通过货币兑换商和出售祭祀动物(大概价格很高)来敲诈信徒(马太福音 21:12;约翰福音 2:13-22)。

耶稣看到圣殿里祭祀动物的人和坐在桌子旁的兑换银钱的人时,生气了。

他用绳子做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钱币,推翻他们的桌子(第 14-15 节)。

这段经文似乎违背了许多人对耶稣的期望。它可能看起来很严厉,有些人可能怀疑他的回应是否不公正。我们将在本评论中进一步讨论耶稣在行动中的正直

耶稣制作了一条鞭子,所有做买卖的人和兑换银钱的人赶出圣殿(第 14-15 节)。耶稣兑换银钱的人赶出圣殿之前制作了一条鞭子,这表明他的反应不是冲动的,而是有预谋的。他的情绪没有控制他;他的反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目的是建设性的。

事实上,这正是我们应该期待的,因为耶稣是无罪的(哥林多后书 5:21)。这是耶稣愤怒有理有据,他的行为合情合理的第一个迹象。但提出这个问题也是合理的:耶稣为什么这么生气?似乎有三个原因导致他的愤怒:

  • 牧师的腐败精神虐待
  • 圣殿被玷污
  • 对上帝的误解

耶稣生气的就是祭司们腐败的精神虐待。这些行为是腐败的典型。撒都该人在圣殿里经营的并不是无害的市场。货币兑换和祭祀动物的销售都是欺诈行为。所有被出售的动物都会被用作圣殿中献给上帝的祭品这些祭品可以用于各种目的,包括敬拜上帝和赎罪。

祭祀动物的过度挑剔,标价和兑换货币的服务费都给信徒遵守祭祀诫命带来了不应有的负担,而本应在神和信徒之间调解的祭司却干涉了这些祭祀。耶稣对主的祭司为了自己的私利而精神虐待他的人民感到愤怒。

这次激怒耶稣的第二件事似乎是玷污了圣殿圣殿神圣的,是用来敬拜上帝的。当亚那和他的追随者将圣殿用于其他非神圣用途时,他们就使圣殿变得不那么神圣了。

耶稣又对那些卖鸽子的人说:“把这些东西拿走,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 (第 16 节)。

耶稣似乎对这种腐败的商业活动发生父的家里特别生气。请注意耶稣如何描述圣殿称它为:我父的家。

在希伯来语中,圣殿被称为“Beit Hamikdash”,意为“神圣的殿堂”,表明它是上帝在人间的居所,具有神圣性。当耶稣圣殿为“我父的殿堂”时,是在传达他的是上帝的信息。至少,犹太领袖会明白耶稣是在声称与上帝有着特殊的关系。这是一个大胆的主张。但耶稣所暗示的不仅仅是与上帝的特殊关系——因为耶稣就是上帝(约翰福音 1:1, 14)。耶稣是上帝之子(约翰福音 1:34, 49)。这不会是耶稣最后一次做出如此大胆的断言或将上帝称为他的父亲

钱币兑换商和动物贩子所在的具体位置也可能是耶稣愤怒的原因之一。他们占领了圣殿被称为“外邦人院”的特定区域。耶路撒冷圣殿是分层组织的。最神圣的空间是最里面的空间,越往外,神圣性就越低,排他性就越低。信徒们根据自己的身份被允许进入圣殿的某些层

外邦人的院子位于最外层,也是最不排外的一层,因为即使是外邦人——“中间的外邦人”(利未记 19:33-34)——也被允许在那里祈祷和敬拜。

因此,耶稣可能会对外邦人的宫廷进行商业活动感到愤怒,因为这剥夺了外国人的正义(玛拉基书 3:5)。在硬币叮当响,牛哞哞叫和人们谈判的喧嚣声中,祈祷或敬拜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尤其糟糕,因为在整个旧约中,犹太人被要求向各国见证上帝是谁,并表明他的道路导致人类繁荣(以赛亚书 61:6)。这可能是耶稣如此暴力地驱逐这些腐败商人并做出如此强烈声明的原因之一(第 14-16 节)。

耶稣对亚那将圣殿改成私人商业场所的行为感到愤怒的第三个原因是,这让人们对上帝产生了错误的印象。犹太领袖给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印象是,他们对上帝来说并不重要。人们一到圣殿就必须经历一个又一个的考验。这可能激怒了耶稣,因为天父上帝的情况恰恰相反,因此他的儿子也是如此。

上帝不会为人设置障碍,而是主动与人建立关系(约翰福音 3:16, 约翰一书 4:10)。此外,上帝这样做不是因为他能得到什么,而只是因为他的爱(约翰一书 4:7-9)。正如保罗所说,“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以弗所书 2:13)。

此外,耶稣的果断行动表明祭司们没有尽到他们的职责。上帝赋予利未支派传授他的律法(即教诲/律法)的任务(申命记 33:10)。“律法”一词指的是耶和华在西奈山通过摩西传授给以色列人的教义体系(申命记 1:5)。

然而,在耶稣出现的几个世纪前,上帝通过先知何西阿说,他给了以色列/犹大“一万条律法”,但他们却认为这些训诫很奇怪(何西阿书 8:12)。显然,在耶稣时代,情况仍然如此

利未人/祭司被指定为上帝的指导者和代表。因此,当他们未能正直地履行职责时,他们的坏榜样尤其具有破坏性——对他们自己的人民和他们中间的访客都是如此。他们本应成为引导人们彼此相爱,互利互惠的榜样。相反,他们却成了贪婪和剥削的榜样。

因此,耶稣在推翻这些观点时,也很可能把自己描述为第二个摩西,即上帝应许的先知,他将直接向以色列人传达他的话语(《申命记》18:18)。在某种程度上,耶稣正在摧毁祭司们制作的偶像,就像摩西摧毁了他兄弟亚伦制作的金牛犊一样,利未人就是亚伦的后裔(《出埃及记》32:2-4, 19-20)。

在继续之前,值得注意的是,约翰福音似乎暗示耶稣在祂传道生涯的第一个逾越节期间清理了圣殿。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都明确指出耶稣在祂尘世传道生涯的最后一个逾越节期间清理了圣殿。将福音书放在一起,似乎最有可能的是耶稣在两次不同的场合清理了圣殿,中间间隔了两三年。

约翰在此时暂停了他的叙述,并说门徒们想起了诗篇 69:9 中的一句话,认为耶稣的行为符合并实现了那段描述:

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着说:“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 (第 17 节)。

门徒最有可能记得这件事是在耶稣复活之后的某个时候。这很可能是门徒耶稣解释他如何实现了律法和先知对他的记载之后的“啊哈!”时刻之一(路加福音 24:25-27, 35, 44-45)。

这句旧约引文来自诗篇 69诗篇 69 是一篇弥赛亚诗篇。它预言了弥赛亚的苦难和救赎。约翰引用的经文实际上来自诗篇 69:9 的前半部分。约翰引用的经文不仅表明了耶稣在洁净父家时表现出的炽热热情,还表明了诗篇 69 的预言:弥赛亚受苦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对父家热情

事实上,耶稣义愤填膺,清除了圣殿中的商人和兑换银钱的人,这很可能是撒都该人对他怀有杀气腾腾的仇恨的原因(见马太福音 22:23-33)。逾越节是亚那腐败计划最有利可图的季节之一,耶稣清除了圣殿(不只一次,似乎两次) ,亚那的金库可能遭受了重大损失

因此,亚那对耶稣的蔑视可能源于耶稣公开谴责在他监督下发生的腐败行为,从而威胁到他的收入,威望和权力。

耶稣对他父之家的热情导致了他被钉在十字架上,成为全人类罪孽的赎罪祭(约翰一书 2:2)。

诗篇 69:9 的全文如下:

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
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
(诗篇 69:9)

诗篇原文是用过去时态写的,希伯来文的字面意思是:“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 诗篇 69:9换句话说,这是耶稣弥赛亚将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祂的使命的早期暗示。

此外,这段经文还将耶稣描绘为旧约中另一个重要的弥赛亚预言的实现:玛拉基书 3:1-5。在那段经文中,上帝警告腐败的犹太领袖,他“将突然来到他的圣殿”,带来“审判”,但也会“提炼”和“净化”他们(玛拉基书 3:1-4)。

玛拉基写下预言时,大约在基督诞生前 350 至 500 年,当时的问题与耶稣在这里观察到的大致相同:宗教领袖没有忠于他们的号召,反而带领国家陷入罪恶和精神衰落。因此,这个预言阐明了耶稣在这一事件中行为背后的建设性目的:提炼和净化他的人民。

考虑过耶稣为何因在圣殿中观察到的商业活动而发怒之后,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考虑他为什么生气是正确的。事实上,有些人从道德角度反对耶稣在这段经文中的行为,称这与他自己的教义相矛盾,例如登山宝训中的教义。

需要明确的是,耶稣的回应是正确的。

首先,说耶稣没有遵循自己的原则,就假定存在一种超越上帝本身的道德标准,这意味着上帝不是上帝。这样的假设是错误的。撇开这一点不谈,耶稣圣殿的行为与上帝的善良和他在整个圣经中的行为是一致的。

首先,上帝特别强烈地表示,他将审判那些滥用权威的假教师和领袖(玛拉基书 3, 以西结书 34)。耶稣警告人们要提防假教师,并命令他的追随者不要追随那些言行不一的人(马太福音 7:15-20)。圣经还承诺,那些对上帝的子民发挥良好精神领导作用的人将得到丰厚的回报(彼得前书 5:1-4)。

其次,人们往往误以为善良是圣经中的美德,但事实并非如此。善良根植于自私自利;是为了避免不适和获得他人认可而选择的行为。上帝并不善良。上帝就是爱(约翰一书 4:8)。爱高于善良。爱根植于恩典和真理。耶稣创造了恩典和真理(约翰福音 1:18)。爱需要自我牺牲和勇气。

圣殿,耶稣展现了圣经中勇气的美德。在圣经中,勇气常常与坚定的信仰联系在一起。例如,勇敢但道德败坏的旧约人物参孙因其信仰而受到称赞(希伯来书 11:32)。相反,在启示录中,约翰将懦弱描述为应受谴责的恶行,应被投入火湖(启示录 21:8)。

耶稣清理圣殿是一次勇敢的举动。他的行为激怒了兑换银钱的人和卖东西的人,还有宗教领袖。做这样的事,他一定更关心真相而不是自己的安慰。他强烈的反应表明他不是一个为了自己的乐趣而假装的人。他来这里是为了神的殿的秩序。他这样做可能会让自己受苦,但他还是这么做了。正如第 17 节引用的诗篇 69:9 所暗示的那样,对他父家的热情会吞噬他或撕裂他。耶稣知道圣经对弥赛亚苦难的预言,他知道自己在圣殿里的行为可能会,甚至会导致他受苦和死亡。

此外,这并不是耶稣为了他人的利益而面对宗教领袖的压力而表现出勇气的唯一一次。耶稣经常用他的寓言冒犯宗教领袖(马可福音 12:12)。他公开责备他们(马太福音 23)。他甚至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词。他称他们为“伪君子”,这是希腊语中演员的意思。也就是说,他要求宗教阶层为他们用嘴尊敬上帝而负责,而他们的内心和行为表明他们远离了上帝(以赛亚书 29:13;马太福音 15:7-9)。

此外,耶稣的强烈回应也体现了上帝正义的善良。有人可能会问:“慈爱的上帝怎么会惩罚任何人?”或者,“慈爱的上帝怎么会生气?”答案根植于这样一个现实:爱需要选择,而真正的选择为邪恶打开了可能性。上帝设计这个世界时既有物质法则,也有道德法则。他告诉人们什么对他们最有利,然后让他们选择(创世记 2:16-17;约书亚记 24:15;加拉太书 6:8)。

当人们选择犯罪时,他们就会收获负面的后果(罗马书 1:14, 26, 28, 6:23)。此外,如果世界上有正义,那么邪恶就必须有后果。然而,上帝通过为整个世界牺牲自己,以惊人的方式解决了爱与正义的问题(约翰福音 3:16;歌罗西书 2:14)——正如诗篇 69:9 的后半部分所预言的那样:“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

在上帝与以色列的盟约中,上帝阐明了以色列人违背祂的指示将招致的负面后果(申命记 28:15-63),以及遵守祂的指示将获得的祝福(申命记 28:1-14)。许多后果都是上帝设计这个世界的自然结果。例如,如果以色列人遵循拜偶像的异教方式,这种方式提倡强者剥削弱者,那么这片土地自然会遭受暴力和冲突。然而,上帝也承诺,当他的子民误入歧途时,他会直接干预,就像耶稣洁净圣殿的这个情节一样。在每一个例子中,他都把子民的最大利益放在心上,因为没有什么能使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罗马书 8:38-39)。

建设性的结果最终需要摧毁阻碍的邪恶。神的愤怒和正义是建设性的,它消除了破坏上帝美好设计的事物。如果上帝对邪恶持矛盾态度,他可能会被认为是“善良的”,但他既不善良也不慈爱。然而,一个对腐败和其他邪恶感到愤怒并发誓要制止它的上帝是善良的,慈爱的,值得赞美。因此,追随上帝需要人们相信他正在为他们的最大利益而努力,即使这会涉及令人不快的提炼(路加福音 3:16b-17;罗马书 8:28)。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