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籍着禁止源于人性堕落状态的某些剥削性行为,开启了这一部分。自从亚当堕落,人性(肉体)的特点就成了吝啬,诡诈,审判不义,埋怨在心,报仇雪恨,以自我为中心仇视他人,这会产生一种剥削和暴力的悲惨文化。神要祂的百姓跟随祂的圣灵,这会产生利未记19章中的果子。在爱中服事他人,会形成繁荣且享受的社会。
我们可以看看自己生命中任何时刻的果子,看我们是在选择肉体还是圣灵。肉体产生奸淫,污秽,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嫉妒,醉酒,荒宴等类(加拉太书5:19-21)。某种程度上如果信徒的生命产生了这些东西,他就不是行在圣灵中,而是行在肉体中,这是我们在任何时刻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选择了圣灵还是肉体的方式。相反,行在圣灵中产生的果子/结果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拉太书5:22-23)。
神命令祂的百姓关心地上的穷人和寄居的,不可割尽田角,也要限制拾取所遗落的。不可摘尽葡萄园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园所掉的果子。拾取也可以说是"捡起面包屑"。拾取的过程指的是捡起所掉的果子和遗落的庄稼。田的主人以不收割他们田角的方式,参与喂养当地穷人。他们忽略所遗落的,好使那些在经济上有需要的人从田角拾取。这种慷慨适用于所有穷人,包括寄居的,意思是移民和从外邦搬迁过来的人。
自治的生活方式讨神喜悦。神不想把自己强加于祂的百姓身上;祂想要他们为他们自己做出赋予生命的选择。这个供养穷人的命令在利未记23:22中被重复提及,与申命记24:19-22的七七节相关。随着每块田的主人不拾取所遗落的,穷人就可以走遍田角或遗落之处,以收集食物维持生计。与建立施舍的福利系统不同,神要祂的百姓做出自治和节俭的典范,让穷人和寄居的有为自己收集食物的尊严。
真理是任何社会或关系的重要基础。当真理分布在文化中,它会产生信任和和谐。当个人或群体偷盗或彼此说谎,它在文化结构中就会产生不信任和腐败。当人们可以彼此信任时,商业和交流就会繁荣,从而提升社区,这可以从国家,社区,家庭或个人的水平被看到。
神的道不同于血气之道,它是真理之道。祂说,"你们不可偷盗,不可欺骗,也不可彼此说谎。不可指着我的名起假誓,亵渎你神的名。我是耶和华。不可欺压你的邻舍,也不可抢夺他的物。"抢夺的一种形式是扣留人的日工价直到第二天或更久。在那个时代,许多人靠他们每天所能挣到的来度日。因此,神说,"雇工人的工价,不可在你那里过夜,留到早晨。"这个命令摩西也在申命记中强调了:
"困苦穷乏的雇工,无论是你的弟兄或是在你城里寄居的,你不可欺负他。要当日给他工价,不可等到日落─因为他穷苦,把心放在工价上─恐怕他因你求告耶和华,罪便归你了。"(申命记24:14-15)
当感知不到不良行为的后果时,我们就会被自己的肉体所诱惑,利用别人或把自己的失望释放在他们身上。神禁止这种行为,说,"不可咒骂聋子,也不可将绊脚石放在瞎子面前。"有人也许会想,因为聋子听不到咒骂,瞎子看不见绊脚石或谁把它放在那里,所以他们对自己的言行不会有直接的后果。但神清楚表明,所有这些行为都会有后果,因为神看到了所有这一切。
摩西律法的许多命令都是以律法案例的形式写作的,意思是这些命令会给出极端的例子或先例,因此所给出的原则可以用于审判性质类似的其它案例。不可咒骂聋子,也不可将绊脚石放在瞎子面前的原则,也可以应用于在任何人背后咒骂(他/她听不到咒骂),或将绊脚石放在没有意识到或对此视而不见的任何人面前。虽然人可能不会因打破这个原则而被立即逮到,但是很清楚,每个人都将不得不对此生的所有言行负责,因为神看见了和听见了所有这一切,祂有大能来纠正今生和身体死亡之后的不顺服。
"我又告诉你们,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马太福音12:36-37)
这个命令适宜于被总结为另外一个命令,敬畏(畏惧)你的神,是祂在观察着人类,也是祂将审判所有言行,
"我又看见死了的人,无论大小,都站在宝座前。案卷展开了,并且另有一卷展开,就是生命册。死了的人都凭著这些案卷所记载的,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启示录20:12)
虽然我们不被鼓励审判别人,但对我们自己来说,审判我们自己的行为和在我们头脑中别人的行为是不可避免和必须的;并且如果我们有管辖权(父母对孩子,雇主对雇员)的话,也可以公开地管辖。在一个健康文化中必须有的一个办公室就是审判办公室,神曾命令摩西在以色列各支派中指定审判官(申命记16:18)。
当审判办公室执行公平公义,正确解释所制定的律法法令时,社会就会拥护这个办公室所执行的正义(申命记16:18-20)。当审判有偏护,或审判办公室存在贿赂时,社会将变得分裂和功能紊乱,人们将倾向于将公义抓到他们自己手中。神命令审判官不可行不义;不可偏护穷人,也不可重看有势力的人,只要按著公义审判你的邻舍。
这个告诫清楚表明,审判官要基于什么是真实的和正确的来审判,不偏护任何情况。审判不可偏护穷人,不可决定"富人可以支付,因此我们要帮助穷人"。反过来说,审判不可看重有势力的人,说,"也许我为这个有势力的人做点什么,他也会为我做点什么作为回报。"每一位审判官反倒要像邻舍一般审判每一个人,并要按公义审判他们。
关于按公义审判,神命令不可在民中往来搬弄是非,也不可与邻舍为敌。搬弄是非来自自私和仇恨。如果我们关心别人,在他里面发现有过错,我们要当面告诉他该过错,尝试帮助他(雅各书5:19-20)。但是,当对一个有过错的人怀恨时,肉体就会倾向于对那人搬弄是非,在别人面前贬低他。
搬弄是非往往会产生与搬弄是非之人预期相反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所罗门在箴言10:18中说,"隐藏怨恨的,有说谎的嘴;口出谗谤的,是愚妄的人。"除了搬弄是非,还有许多的罪是从自私和仇恨而生。神希望启发我们这样的智慧,继续说,不可心里恨你的弟兄。这个告诫就像耶稣在山上布道的命令,劝诫他的跟随者专注于拥有正确的心态,因为谋杀和奸淫等可怕的罪始于内心(马太福音5:27-30)。利未记19:16意味着心态与身体暴力的连结,其后紧跟着警告以色列人搬弄是非的指示:不可与邻舍为敌,置之于死。
神的百姓应当要纠正错误。摩西继续说,总要指摘你的邻舍,免得因他担罪。不可报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国的子民。纠正错误的行为是好的,但焦点应该是使接受纠正的那人受益,而不是执行报应,报应的执行可能会导致血仇。神的百姓也不要因被错误对待而为自己报仇,也不要埋怨他们的邻居。心怀埋怨就是把我们自己的灵魂关进监狱,我们是主要的失败者;但它也会以复仇的方式表现出来,毁坏社区的和谐。
这一部分以耶稣称为整部律法中第二条最重要的诫命作为结束,即"却要爱人如己"(马太福音22:36-40;马可福音12:29-31)。如果罪可以由恨而生(利未记19:16-17),那么爱(恨的对立面)可以解决这样的纷争(利未记19:18):
"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得前书4:8)
神的每一条命令都可以用爱来成就。保罗在提摩太前书1:5中说,律法的目的是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保罗不断重复爱是如何成就律法的(罗马书13:9;加拉太书5:14)。
耶稣的兄弟雅各,在比较爱和按外貌待人时,提到了利未记18:19(爱人如己),说,
"经上记着说:'要爱人如己。'你们若全守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的。但你们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被律法定为犯法的。"(雅各书2:8-9)
保罗说,当信徒使用神赐给我们的自由做出选择为彼此服事时,我们就成就了爱人如己的律法:
"弟兄们,你们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将你们的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总要用爱心互相服事。因为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你们要谨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灭了。"(加拉太书5:13-15)
"Ahav"是爱的希伯来文单词,圣经使用"Ahav"来描写父子,夫妻,朋友,母子间的亲密情感。另外一种理解爱的方式就是把它当作一个动词,一种行动。爱的行动是寻求另外一个人的最佳利益,正如耶稣所说的,"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约翰福音14:15)。
这种行动导向之爱的选择暗含在利未记19:18中,爱邻舍如同自己,这一行动导向也在耶稣的好撒玛利亚人比喻中得到了强调(路加福音10:30-37)。耶稣就是在引用利未记19:18中的爱人如己作为第二条最重要的诫命后,说了这个比喻的。他说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是为回应某人所问的"谁是我的邻舍呢?"的问题,这个人为自己寻求辩护,为自己不顺服这条命令而找借口(路加福音10:29)。
在耶稣所说的好撒玛利亚人中,他定义"邻居"为需要帮助的任何人,不考虑自然情感。在他的比喻中,一个撒玛利亚人(犹太人的仇敌)帮助了一个有需求的犹太人,当犹太人被强盗殴打后采取了行动为他寻求医疗护理。
希腊文单词"agape"反映了这种行动式的爱,即选择的爱。agape爱被用在路加福音10:27中,也就是耶稣所说的好撒玛利亚人中所描述的那种爱。agape爱是做出用意的选择,行在跟随神的命令和服事别人最佳利益的道路上(哥林多前书13:3-18上)。彼得在他的第二封信中描述了一种源于信心的,积累agape爱的过程,它是联络全德的(歌罗西书3:14)。
"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彼得后书1:5-7)
随后利未记19:34谈到了寄居在以色列的外邦人,神说,"你们要爱他如己"。这清楚表明,"邻居"的概念指的是"在你影响范围内的任何人",正如耶稣在好撒马利亚人的比喻中所强调的(路加福音10:30-37)。
询问圣经说
利未记 19:9-18 解释
神籍着禁止源于人性堕落状态的某些剥削性行为,开启了这一部分。自从亚当堕落,人性(肉体)的特点就成了吝啬,诡诈,审判不义,埋怨在心,报仇雪恨,以自我为中心仇视他人,这会产生一种剥削和暴力的悲惨文化。神要祂的百姓跟随祂的圣灵,这会产生利未记19章中的果子。在爱中服事他人,会形成繁荣且享受的社会。
我们可以看看自己生命中任何时刻的果子,看我们是在选择肉体还是圣灵。肉体产生奸淫,污秽,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嫉妒,醉酒,荒宴等类(加拉太书5:19-21)。某种程度上如果信徒的生命产生了这些东西,他就不是行在圣灵中,而是行在肉体中,这是我们在任何时刻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选择了圣灵还是肉体的方式。相反,行在圣灵中产生的果子/结果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拉太书5:22-23)。
神命令祂的百姓关心地上的穷人和寄居的,不可割尽田角,也要限制拾取所遗落的。不可摘尽葡萄园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园所掉的果子。拾取也可以说是"捡起面包屑"。拾取的过程指的是捡起所掉的果子和遗落的庄稼。田的主人以不收割他们田角的方式,参与喂养当地穷人。他们忽略所遗落的,好使那些在经济上有需要的人从田角拾取。这种慷慨适用于所有穷人,包括寄居的,意思是移民和从外邦搬迁过来的人。
自治的生活方式讨神喜悦。神不想把自己强加于祂的百姓身上;祂想要他们为他们自己做出赋予生命的选择。这个供养穷人的命令在利未记23:22中被重复提及,与申命记24:19-22的七七节相关。随着每块田的主人不拾取所遗落的,穷人就可以走遍田角或遗落之处,以收集食物维持生计。与建立施舍的福利系统不同,神要祂的百姓做出自治和节俭的典范,让穷人和寄居的有为自己收集食物的尊严。
真理是任何社会或关系的重要基础。当真理分布在文化中,它会产生信任和和谐。当个人或群体偷盗或彼此说谎,它在文化结构中就会产生不信任和腐败。当人们可以彼此信任时,商业和交流就会繁荣,从而提升社区,这可以从国家,社区,家庭或个人的水平被看到。
神的道不同于血气之道,它是真理之道。祂说,"你们不可偷盗,不可欺骗,也不可彼此说谎。不可指着我的名起假誓,亵渎你神的名。我是耶和华。不可欺压你的邻舍,也不可抢夺他的物。"抢夺的一种形式是扣留人的日工价直到第二天或更久。在那个时代,许多人靠他们每天所能挣到的来度日。因此,神说,"雇工人的工价,不可在你那里过夜,留到早晨。"这个命令摩西也在申命记中强调了:
"困苦穷乏的雇工,无论是你的弟兄或是在你城里寄居的,你不可欺负他。要当日给他工价,不可等到日落─因为他穷苦,把心放在工价上─恐怕他因你求告耶和华,罪便归你了。"(申命记24:14-15)
当感知不到不良行为的后果时,我们就会被自己的肉体所诱惑,利用别人或把自己的失望释放在他们身上。神禁止这种行为,说,"不可咒骂聋子,也不可将绊脚石放在瞎子面前。"有人也许会想,因为聋子听不到咒骂,瞎子看不见绊脚石或谁把它放在那里,所以他们对自己的言行不会有直接的后果。但神清楚表明,所有这些行为都会有后果,因为神看到了所有这一切。
摩西律法的许多命令都是以律法案例的形式写作的,意思是这些命令会给出极端的例子或先例,因此所给出的原则可以用于审判性质类似的其它案例。不可咒骂聋子,也不可将绊脚石放在瞎子面前的原则,也可以应用于在任何人背后咒骂(他/她听不到咒骂),或将绊脚石放在没有意识到或对此视而不见的任何人面前。虽然人可能不会因打破这个原则而被立即逮到,但是很清楚,每个人都将不得不对此生的所有言行负责,因为神看见了和听见了所有这一切,祂有大能来纠正今生和身体死亡之后的不顺服。
"我又告诉你们,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马太福音12:36-37)
这个命令适宜于被总结为另外一个命令,敬畏(畏惧)你的神,是祂在观察着人类,也是祂将审判所有言行,
"我又看见死了的人,无论大小,都站在宝座前。案卷展开了,并且另有一卷展开,就是生命册。死了的人都凭著这些案卷所记载的,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启示录20:12)
虽然我们不被鼓励审判别人,但对我们自己来说,审判我们自己的行为和在我们头脑中别人的行为是不可避免和必须的;并且如果我们有管辖权(父母对孩子,雇主对雇员)的话,也可以公开地管辖。在一个健康文化中必须有的一个办公室就是审判办公室,神曾命令摩西在以色列各支派中指定审判官(申命记16:18)。
当审判办公室执行公平公义,正确解释所制定的律法法令时,社会就会拥护这个办公室所执行的正义(申命记16:18-20)。当审判有偏护,或审判办公室存在贿赂时,社会将变得分裂和功能紊乱,人们将倾向于将公义抓到他们自己手中。神命令审判官不可行不义;不可偏护穷人,也不可重看有势力的人,只要按著公义审判你的邻舍。
这个告诫清楚表明,审判官要基于什么是真实的和正确的来审判,不偏护任何情况。审判不可偏护穷人,不可决定"富人可以支付,因此我们要帮助穷人"。反过来说,审判不可看重有势力的人,说,"也许我为这个有势力的人做点什么,他也会为我做点什么作为回报。"每一位审判官反倒要像邻舍一般审判每一个人,并要按公义审判他们。
关于按公义审判,神命令不可在民中往来搬弄是非,也不可与邻舍为敌。搬弄是非来自自私和仇恨。如果我们关心别人,在他里面发现有过错,我们要当面告诉他该过错,尝试帮助他(雅各书5:19-20)。但是,当对一个有过错的人怀恨时,肉体就会倾向于对那人搬弄是非,在别人面前贬低他。
搬弄是非往往会产生与搬弄是非之人预期相反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所罗门在箴言10:18中说,"隐藏怨恨的,有说谎的嘴;口出谗谤的,是愚妄的人。"除了搬弄是非,还有许多的罪是从自私和仇恨而生。神希望启发我们这样的智慧,继续说,不可心里恨你的弟兄。这个告诫就像耶稣在山上布道的命令,劝诫他的跟随者专注于拥有正确的心态,因为谋杀和奸淫等可怕的罪始于内心(马太福音5:27-30)。利未记19:16意味着心态与身体暴力的连结,其后紧跟着警告以色列人搬弄是非的指示:不可与邻舍为敌,置之于死。
神的百姓应当要纠正错误。摩西继续说,总要指摘你的邻舍,免得因他担罪。不可报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国的子民。纠正错误的行为是好的,但焦点应该是使接受纠正的那人受益,而不是执行报应,报应的执行可能会导致血仇。神的百姓也不要因被错误对待而为自己报仇,也不要埋怨他们的邻居。心怀埋怨就是把我们自己的灵魂关进监狱,我们是主要的失败者;但它也会以复仇的方式表现出来,毁坏社区的和谐。
这一部分以耶稣称为整部律法中第二条最重要的诫命作为结束,即"却要爱人如己"(马太福音22:36-40;马可福音12:29-31)。如果罪可以由恨而生(利未记19:16-17),那么爱(恨的对立面)可以解决这样的纷争(利未记19:18):
"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得前书4:8)
神的每一条命令都可以用爱来成就。保罗在提摩太前书1:5中说,律法的目的是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保罗不断重复爱是如何成就律法的(罗马书13:9;加拉太书5:14)。
耶稣的兄弟雅各,在比较爱和按外貌待人时,提到了利未记18:19(爱人如己),说,
"经上记着说:'要爱人如己。'你们若全守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的。但你们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被律法定为犯法的。"(雅各书2:8-9)
保罗说,当信徒使用神赐给我们的自由做出选择为彼此服事时,我们就成就了爱人如己的律法:
"弟兄们,你们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将你们的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总要用爱心互相服事。因为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你们要谨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灭了。"(加拉太书5:13-15)
"Ahav"是爱的希伯来文单词,圣经使用"Ahav"来描写父子,夫妻,朋友,母子间的亲密情感。另外一种理解爱的方式就是把它当作一个动词,一种行动。爱的行动是寻求另外一个人的最佳利益,正如耶稣所说的,"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约翰福音14:15)。
这种行动导向之爱的选择暗含在利未记19:18中,爱邻舍如同自己,这一行动导向也在耶稣的好撒玛利亚人比喻中得到了强调(路加福音10:30-37)。耶稣就是在引用利未记19:18中的爱人如己作为第二条最重要的诫命后,说了这个比喻的。他说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是为回应某人所问的"谁是我的邻舍呢?"的问题,这个人为自己寻求辩护,为自己不顺服这条命令而找借口(路加福音10:29)。
在耶稣所说的好撒玛利亚人中,他定义"邻居"为需要帮助的任何人,不考虑自然情感。在他的比喻中,一个撒玛利亚人(犹太人的仇敌)帮助了一个有需求的犹太人,当犹太人被强盗殴打后采取了行动为他寻求医疗护理。
希腊文单词"agape"反映了这种行动式的爱,即选择的爱。agape爱被用在路加福音10:27中,也就是耶稣所说的好撒玛利亚人中所描述的那种爱。agape爱是做出用意的选择,行在跟随神的命令和服事别人最佳利益的道路上(哥林多前书13:3-18上)。彼得在他的第二封信中描述了一种源于信心的,积累agape爱的过程,它是联络全德的(歌罗西书3:14)。
"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彼得后书1:5-7)
随后利未记19:34谈到了寄居在以色列的外邦人,神说,"你们要爱他如己"。这清楚表明,"邻居"的概念指的是"在你影响范围内的任何人",正如耶稣在好撒马利亚人的比喻中所强调的(路加福音10: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