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路加福音 5:36-39 平行的福音书记载是马太福音 9:16-17 和 马可福音 2:21-22。
耶稣继续用一对寓言来回答法利赛人关于他的门徒的行为的疑问。
此前法利赛人曾向他挑战:
“约翰的门徒屡次禁食祈祷,法利赛人的门徒也是如此,唯独你的门徒又吃又喝。” (路加福音 5:33)
耶稣最初用一个简短的寓言来回答他们,解释说他的门徒不像法利赛人和施洗约翰的追随者那样禁食和祈祷,是因为他们是和新郎在一起的——这需要庆祝和盛宴(路加福音 5:34-35)。
那个寓言回答了他们的问题。现在耶稣又用另外两个寓言来详细阐述他的使命的力量。
第一个寓言用了衣服的比喻。第二个寓言用了酒袋的比喻。
耶稣的第一个比喻是, “没有人把新衣服撕下来一块布,补在旧衣服上;不然,他不仅把新的撕破了,而且所撕下的新布也不和旧衣服相配” (第 36 节)。
在古代,布料是一种昂贵的商品。制作衣服和服饰需要大量劳动力和时间。修补破损的旧衣服比购买或制作新衣服更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但在修补旧衣服的过程中,必须确保使用合适的材料。
因为布料会随着时间而缩水,特别是在最初几次洗涤之后,衣服修补者需要使用已经缩水的布块来修补破洞。如果他或她使用未缩水的新布块,那么洗涤后布块会缩水并从衣服接缝处脱落,从而导致更严重的破洞。
耶稣用这个比喻的意思是,他,他的教义和他的王国就像一块没有缩水的布。法利赛人围绕律法建立起来的传统(如禁食)就像一件正在撕裂的旧衣服。耶稣来不是要修补这件旧衣服。他不想加入基于外在规则遵循的旧正义体系,这种体系充斥着虚伪的眼泪。他来是要提供神与人之间内在和外在的和谐。
耶稣来不是为了修补这里或那里。他来是要使万物更新(启示录 21:5)。把他的教导当作旧系统的补丁只会让旧系统的裂痕变得更严重。这些旧方式不能充分反映出基督的美德。因此,它们需要被取代。
耶稣说他来是为了实现律法和先知(马太福音 5:17)。要实现这一点,需要一种新的方法。如果一个人要接受耶稣的教义并统治他的王国,他必须放弃以宗教实践为衡量标准的旧义袍,穿上以爱他人为衡量标准的基督义袍(马太福音 7:12, 22:11-14;启示录 3:5)。用耶稣的一些教义来弥补一个人的义是行不通的。他必须接受基督的全部以及他的命令。
此外,我们的心灵和思想就像旧衣服。用耶稣教导的未缩水的布块来修补破损的心灵和思想,并不能修补破损的心灵和思想。这只会使心灵和思想变得更糟。我们需要基督每天赐予我们的全新心灵(诗篇 51:10)和全新思想(罗马书 12:2)。
耶稣的第二个寓言是:
“也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恐怕新酒裂开皮袋,酒漏出来,皮袋就坏了。只得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 (第37-38节)
耶稣的第二个寓言的模式与第一个寓言相似。就像没有人会把一块未缩水的布补在旧衣服上一样,人们也不会把新酒装进旧皮袋里。这是因为新的,未发酵的酒会膨胀并胀破僵硬的旧皮袋。结果是新酒洒出来浪费了,旧皮袋也毁了。如果要保存新酒和新皮袋,就必须把新酒装进新皮袋里。
这两个比喻的含义非常相似。新酒是耶稣和他提供的王国生活。旧酒(虽然没有提到)是法利赛人所提倡的基于律法主义的自以为是的伪善。保罗称之为“信仰的正义”与“律法的正义”(罗马书 9:30-33)。新皮袋是心灵和思想都准备好追随耶稣和他的教导的门徒。旧皮袋是那些试图通过外表遵守律法和围绕律法建立起来的传统来制造正义的人。
这两个寓言的一个主要观点是,耶稣,他的正义教义和他的王国与法利赛人强加的陈腐,陈腐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这种不相容性在马太福音中耶稣与宗教权威之间的另一个争论时刻中可见一斑:
“那时,有几个法利赛人和文士从耶路撒冷来见耶稣,说:‘你的门徒为什么犯古人的传统呢?因为他们吃饭的时候不洗手。’耶稣回答他们说:‘你们为什么因着你们的传统,干犯神的诫命呢?’” (马太福音 15:1-3)
正如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马太福音 6:24),基督的新酒不能装进宗教习俗的旧皮袋里。我们要么继续做旧皮袋,装着自私自利,毫无品味,墨守成规,虚伪的酒,要么成为基督里新的,新鲜的皮袋,装满祂在服务他人时所表现出来的公义的活力之酒。如果我们仍然是一个旧皮袋,我们将无法体验基督的公义或祂的国度。我们必须更新。要接受基督的新酒,我们必须成为新皮袋。
耶稣用最后的观察和/或预言结束了他的第二个寓言,
“没有人喝了陈酒还想喝新的,因为他说:‘陈的就好’” (第 39 节)。
耶稣的言论违背了传统思维。传统上,陈酒或陈年的酒被认为比新酒更好,更受推崇。但耶稣说新酒更好。
新酒是耶稣的教导和他提供的新的天国生活方式。如果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节经文,那么似乎一个坚持旧律法主义和通过律法制造正义的人不太可能轻易接受耶稣提供的新酒。如果我们相信自己是对的,就很难放下我们的骄傲,意识到我们实际上可能是错的。就像黑暗不能理解光一样(约翰福音 1:5),这些老酒鬼也无法理解耶稣提供的恩典,怜悯和丰富生活的全部。他们错误而愚蠢地坚持认为他们拥有的已经足够好了。所以,他们甚至从来没有尝试过耶稣的新酒。
但任何人只要停止喝陈酒,放下旧杯,真正尝尝耶稣的新酒,就会立即“尝尝主的恩惠,便知道他是美善的”(诗篇 34:8)。他们再也不会满足于陈酒,认为它已经足够好了。就像耶稣在井边给撒玛利亚妇人提供的活水一样,尝过耶稣的新酒的人“就不再渴”(约翰福音 4:13)。
耶稣所行的第一个神迹就是把水变成新酒(约翰福音 2:1-11)。这是这一教义的具体体现。当他这样做时,领班惊叹耶稣的新酒有多好。他说:
“人人都先摆上好酒,等众人喝足了,才摆上上次的酒;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约翰福音 2:10)
耶稣的教导在法利赛人的生活里得到了体现。我们听说至少有两个法利赛人尝试了耶稣带来的新酒。一个是尼哥底母,他晚上来拜访耶稣(约翰福音 3:1-21)。由于接受耶稣,尼哥底母被他的法利赛同胞公开训诫和嘲笑(约翰福音 7:50-52)。另一个是亚利马太的约瑟(可能是撒都该人)。约瑟坐在犹太议会里,等待着上帝的国度(路加福音 23:50-51——另见约翰福音 19:38)。
耶稣赐予的新酒是现成的,而且是免费提供给我们的。但如果我们喝的是旧习惯的酒,我们就无法享受它。无论我们怎么看待我们旧的(现在的)习惯——不管它是足够好还是不好——耶稣的习惯都好得多。
“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 (诗篇 34:8)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询问圣经说
路加福音 5:36-39 含义
与路加福音 5:36-39 平行的福音书记载是马太福音 9:16-17 和 马可福音 2:21-22。
耶稣继续用一对寓言来回答法利赛人关于他的门徒的行为的疑问。
此前法利赛人曾向他挑战:
“约翰的门徒屡次禁食祈祷,法利赛人的门徒也是如此,唯独你的门徒又吃又喝。”
(路加福音 5:33)
耶稣最初用一个简短的寓言来回答他们,解释说他的门徒不像法利赛人和施洗约翰的追随者那样禁食和祈祷,是因为他们是和新郎在一起的——这需要庆祝和盛宴(路加福音 5:34-35)。
那个寓言回答了他们的问题。现在耶稣又用另外两个寓言来详细阐述他的使命的力量。
第一个寓言用了衣服的比喻。第二个寓言用了酒袋的比喻。
耶稣的第一个比喻是, “没有人把新衣服撕下来一块布,补在旧衣服上;不然,他不仅把新的撕破了,而且所撕下的新布也不和旧衣服相配” (第 36 节)。
在古代,布料是一种昂贵的商品。制作衣服和服饰需要大量劳动力和时间。修补破损的旧衣服比购买或制作新衣服更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但在修补旧衣服的过程中,必须确保使用合适的材料。
因为布料会随着时间而缩水,特别是在最初几次洗涤之后,衣服修补者需要使用已经缩水的布块来修补破洞。如果他或她使用未缩水的新布块,那么洗涤后布块会缩水并从衣服接缝处脱落,从而导致更严重的破洞。
耶稣用这个比喻的意思是,他,他的教义和他的王国就像一块没有缩水的布。法利赛人围绕律法建立起来的传统(如禁食)就像一件正在撕裂的旧衣服。耶稣来不是要修补这件旧衣服。他不想加入基于外在规则遵循的旧正义体系,这种体系充斥着虚伪的眼泪。他来是要提供神与人之间内在和外在的和谐。
耶稣来不是为了修补这里或那里。他来是要使万物更新(启示录 21:5)。把他的教导当作旧系统的补丁只会让旧系统的裂痕变得更严重。这些旧方式不能充分反映出基督的美德。因此,它们需要被取代。
耶稣说他来是为了实现律法和先知(马太福音 5:17)。要实现这一点,需要一种新的方法。如果一个人要接受耶稣的教义并统治他的王国,他必须放弃以宗教实践为衡量标准的旧义袍,穿上以爱他人为衡量标准的基督义袍(马太福音 7:12, 22:11-14;启示录 3:5)。用耶稣的一些教义来弥补一个人的义是行不通的。他必须接受基督的全部以及他的命令。
此外,我们的心灵和思想就像旧衣服。用耶稣教导的未缩水的布块来修补破损的心灵和思想,并不能修补破损的心灵和思想。这只会使心灵和思想变得更糟。我们需要基督每天赐予我们的全新心灵(诗篇 51:10)和全新思想(罗马书 12:2)。
耶稣的第二个寓言是:
“也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恐怕新酒裂开皮袋,酒漏出来,皮袋就坏了。只得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 (第37-38节)
耶稣的第二个寓言的模式与第一个寓言相似。就像没有人会把一块未缩水的布补在旧衣服上一样,人们也不会把新酒装进旧皮袋里。这是因为新的,未发酵的酒会膨胀并胀破僵硬的旧皮袋。结果是新酒洒出来浪费了,旧皮袋也毁了。如果要保存新酒和新皮袋,就必须把新酒装进新皮袋里。
这两个比喻的含义非常相似。新酒是耶稣和他提供的王国生活。旧酒(虽然没有提到)是法利赛人所提倡的基于律法主义的自以为是的伪善。保罗称之为“信仰的正义”与“律法的正义”(罗马书 9:30-33)。新皮袋是心灵和思想都准备好追随耶稣和他的教导的门徒。旧皮袋是那些试图通过外表遵守律法和围绕律法建立起来的传统来制造正义的人。
这两个寓言的一个主要观点是,耶稣,他的正义教义和他的王国与法利赛人强加的陈腐,陈腐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这种不相容性在马太福音中耶稣与宗教权威之间的另一个争论时刻中可见一斑:
“那时,有几个法利赛人和文士从耶路撒冷来见耶稣,说:‘你的门徒为什么犯古人的传统呢?因为他们吃饭的时候不洗手。’耶稣回答他们说:‘你们为什么因着你们的传统,干犯神的诫命呢?’”
(马太福音 15:1-3)
正如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马太福音 6:24),基督的新酒不能装进宗教习俗的旧皮袋里。我们要么继续做旧皮袋,装着自私自利,毫无品味,墨守成规,虚伪的酒,要么成为基督里新的,新鲜的皮袋,装满祂在服务他人时所表现出来的公义的活力之酒。如果我们仍然是一个旧皮袋,我们将无法体验基督的公义或祂的国度。我们必须更新。要接受基督的新酒,我们必须成为新皮袋。
耶稣用最后的观察和/或预言结束了他的第二个寓言,
“没有人喝了陈酒还想喝新的,因为他说:‘陈的就好’” (第 39 节)。
耶稣的言论违背了传统思维。传统上,陈酒或陈年的酒被认为比新酒更好,更受推崇。但耶稣说新酒更好。
新酒是耶稣的教导和他提供的新的天国生活方式。如果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节经文,那么似乎一个坚持旧律法主义和通过律法制造正义的人不太可能轻易接受耶稣提供的新酒。如果我们相信自己是对的,就很难放下我们的骄傲,意识到我们实际上可能是错的。就像黑暗不能理解光一样(约翰福音 1:5),这些老酒鬼也无法理解耶稣提供的恩典,怜悯和丰富生活的全部。他们错误而愚蠢地坚持认为他们拥有的已经足够好了。所以,他们甚至从来没有尝试过耶稣的新酒。
但任何人只要停止喝陈酒,放下旧杯,真正尝尝耶稣的新酒,就会立即“尝尝主的恩惠,便知道他是美善的”(诗篇 34:8)。他们再也不会满足于陈酒,认为它已经足够好了。就像耶稣在井边给撒玛利亚妇人提供的活水一样,尝过耶稣的新酒的人“就不再渴”(约翰福音 4:13)。
耶稣所行的第一个神迹就是把水变成新酒(约翰福音 2:1-11)。这是这一教义的具体体现。当他这样做时,领班惊叹耶稣的新酒有多好。他说:
“人人都先摆上好酒,等众人喝足了,才摆上上次的酒;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约翰福音 2:10)
耶稣的教导在法利赛人的生活里得到了体现。我们听说至少有两个法利赛人尝试了耶稣带来的新酒。一个是尼哥底母,他晚上来拜访耶稣(约翰福音 3:1-21)。由于接受耶稣,尼哥底母被他的法利赛同胞公开训诫和嘲笑(约翰福音 7:50-52)。另一个是亚利马太的约瑟(可能是撒都该人)。约瑟坐在犹太议会里,等待着上帝的国度(路加福音 23:50-51——另见约翰福音 19:38)。
耶稣赐予的新酒是现成的,而且是免费提供给我们的。但如果我们喝的是旧习惯的酒,我们就无法享受它。无论我们怎么看待我们旧的(现在的)习惯——不管它是足够好还是不好——耶稣的习惯都好得多。
“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
(诗篇 34:8)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