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马太福音 11:16-19 解释

耶稣用一个简短的比喻,即小孩子为他人演奏不同的乐器,而他人拒绝接受,来说明犹太人如何拒绝了以利亚和他自己的弥赛亚身份。

这一教导的对应福音记载是在路加福音 7:31-35

耶稣知道当时人们并无耳听他的供给提议,也不接受天国。他知道他们会拒绝他的弥赛亚身份,就像他们正处在拒绝约翰为以利亚的过程一般。他用一系列的戏剧化言论来展示他们的不明白。

我可用什么比这世代呢?这世代一词指生活在基督和约翰事工期间的特定犹太人世代

随后,耶稣做了两个比较。

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说: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捶胸

街市是一个公共场所,是交易的社会场所,人们在这里交换商品和想法,相互交往。因为这些场所是交通繁忙区域,音乐家们会在人们忙碌个人业务时演奏歌曲。在耶稣的比喻中,孩童是这些音乐家,他们奏欢快的子,唱着举哀的音符,但在两种音乐中,同伴都没有给出适当的回应。其他人吹笛跳舞,也举哀捶胸。两种情况下,他们都不为所动,演奏者向那些演奏对象指出了他们不合宜的无动于衷。

随后耶稣解释了这个直言不讳的迷你比喻。就像一首哀歌一般,约翰来了,住在旷野,衣衫褴褛,饮食古怪,也不吃也不喝,人们并不理会他和他的信息,说他是被鬼附着的。他们并不悔改,而是拒绝约翰的信息。另一方面,当耶稣来了,与被人憎恶的税吏和其他与外邦人交往的罪人也吃也喝,他们就因这些感观的社会恶习而拒绝了他。人拒绝约翰,因为他太古怪异常;他们拒绝人子 (犹太人对弥赛亚的称呼,基督频繁地用它来称呼自己),因为他太贪图享乐。他们控告耶稣是是贪食好酒的人。先锋约翰和耶稣弥赛亚的生活方式,衣着外表,以及最终的教训和人格,都被犹太人所拒绝,因为他们并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最终,他们拒绝了神和他们宣称要寻求的国度,因为祂并不符合他们的神学框架。

耶稣用这有关智慧为的比喻结束了他对犹大拒绝人子约翰的哀叹。它是一个先知性警告,提醒他们要聆听,思考,执行他所说的话。

但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耶稣这一谚语更字面一点的翻译是智慧由它的 "子孙" 或 "后代" 得以证实,意思是,智慧的选择和观点产生美好的结果。当我们有智慧 (合宜的观点和基于这一观点而做出的选择),好事就会随之而来,因此引至这些好结果的观点就被证实是智慧的。另一方面,如果随之而来的是坏结果,就表明缺乏智慧

最后,以色列会因拒绝约翰悔改的信息,或因拒绝耶稣是他们的弥赛亚,而被证实是错误的。拒绝王,他的使者将被视为是不智慧之举,因为这会导致错失他的国度。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