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马太福音 11:25-27 含义

耶稣向天父祷告,显明了他与神之间作为神儿子的关系。正如父将子的身份启示给祂所拣选的人一样,父也只被那些子愿意向其显明的人所认识。

这一事件在其它福音记载中并没有对应记载。

马太告诉读者,耶稣肯定约翰的事工,斥责哥拉汛,伯赛大和迦百农的那时,了以下的祷告。

这是马太史记中耶稣的第二个祷告记录。第一个是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教导门徒的主祷文 (马太福音 6:9-13)。

耶稣感谢赞美和承认神的身份来开始他的祷告。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耶稣直接对讲话,再次显明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耶稣承认,天地的主。他祷告的开场建立了谁是主宰的真实视角——;是掌管天地万事的至高主宰。值得注意的是,耶稣 (他是神) 会以这一认知开始,这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和向祷告时应当有的视角。

耶稣称颂父说,父以祂的至高权柄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耶稣所指的是什么呢?了什么?明了什么?谁是聪明通达人?谁是婴孩

这些事主要指的是约翰作为弥赛亚先锋的身份和耶稣作为弥赛亚的身份。我们可以这样总结是因为这些是约翰门徒问耶稣是否是 "等候的那位" 之后 (马太福音 11:3),耶稣刚刚才讲过的

聪明通达意思是具有成熟度和理解力。聪明通达人不仅知道这些事,还有能力探究和寻求真理,如果他们保持谦卑的话。在这种情况下,聪明通达人可能指的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特别是文化和宗教权威,也就是文士,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如果有人有能力认出约翰是弥赛亚的先锋,耶稣是弥赛亚的话,那应该是聪明人,因为他们对圣经非常了解。然而,他们虽有智慧聪明,却无法看到这些真理,因为父将这些事向他们起来。

为什么父将这些事向他们就藏起来呢?我们可以从耶稣聪明通达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在其它时刻的互动,对他们所说之事中寻得一个可能的答案。

耶稣说他们是自义的假冒为善之人 (马太福音 15:7),侵吞寡妇房屋之人 (马太福音 23:14),瞎眼的引路之人 (马太福音 23:16),操纵律法之人 (马太福音 23:16-22),忽视公义怜悯和信实之人 (马太福音 23:23),粉饰的坟墓 (马太福音 23:27),毒蛇的种类 (马太福音 23:33)。

有关约翰和耶稣身份的这些事向他们隐藏,因为这些聪明通达人并不顺服神。他们已经选择了一个无法让他们看见的视角。虽然他们了解经文,但他们并不遵守经文,而是滥用自己的聪明通达来强迫和操纵他人,以谋取私利。他们并不照神所命令他们的,爱自己的邻舍,而是滥用他们的权柄去剥削。

将约翰和耶稣的身份向聪明通达人藏起来,但祂向婴孩显出来婴孩并无聪明和通达;婴孩不能阅读或做复杂的逻辑推理。这一上下文中,与聪明通达人对比的婴孩包括普通老百姓;那些没有受过教育,受压迫的,疲惫不堪的大众,先是蜂拥而至去到约翰那里,后是去到耶稣那里。其中也包括社会边缘者,比如娼妓,税吏和其他罪人。这些婴孩对约翰和耶稣是谁的认知比受教育的文士和法利赛人的认知更好。

正如耶稣的门徒约翰在他福音书的序言中所描述的一样:

"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着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 (约翰福音 1:10-12)

耶稣继续马太福音所记载的祷告说,父啊,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他肯定说,向了解圣经却滥用圣经的聪明通达人隐藏他的身份,却向通达人所掠夺的婴孩显出他的身份,这是正确的。

随后,耶稣似乎结束了他的祷告,改变了他的说话对象。他不再在众人前向讲话,而是转向众人讲他所享有的与之间的关系。在他说的时候,耶稣给了我们一瞥三位一体神的奥秘。

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因为天地的主,祂已将一切所有的都赐给了耶稣耶稣说,他被赋予了一切所有的权柄。他会在马太福音 28:18 给出相似的宣告,在通常被称为 "大使命" 的开头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

在做出这一断言时,耶稣是在宣告他拥有与神同等的权柄。耶稣是在明确地宣称自己是神。这是一个大胆的宣告——因为如果这是假的,就是在说亵渎的话;这也是一个谦卑的宣告——因为他是在说,自己掌管一切所有的权柄源自于神,是交付他的。耶稣在此宣称,一切所有的都已交付于他,虽然其它经文表明,耶稣被授予了以人类君王的身份统治全地的荣耀和尊贵,因他完全地顺服了神的旨意,甚至死在了十字架上。既然耶稣还未完全地顺服,那他为什么说一切所有的都已经交付于他了呢?

我们可以看一下亚伯拉罕的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在创世记 15 章,亚伯拉罕被无条件地赐予了土地,作为顺服的赏赐。但亚伯拉罕被告知说,他的后裔要等 400 多年之后才能承受那地。圣经的模式是,神赐予产业作为赏赐,但这取决于被赋予之人要通过顺服来承受这份产业。所以在这一部分,耶稣已经被赐予了统治一切所有的权柄,但要等到他复活,完全顺服了天父之后,在天上这能力和权柄才被赐给他,那时他要坐在父的宝座上 (腓立比书 2:5-10;启示录 3:21)。在第二次降临时,耶稣将要实际地在地上作王,以人的身份,用地上的权柄实际地统治全地。

接着耶稣描述了如何认识是三位一体神的角色。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在这节特定的经文中,耶稣并没有从字面意义上说,"我是",但基于他刚刚直接对为天地说话,就像和父说话一样的事实,就会很自然地假设耶稣在强烈暗示他就是。他刚刚才指自己是 "人" (马太福音 11:19)。

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三位一体神之间的永恒关系,虽然贯穿整本旧约,却一直笼罩在神秘之中。此刻,没有人 (甚至是犹太人) 真正地了解三位一体。在这一点上,没有人知道子是因为没有人知道神是,神也是。正如使徒约翰所记载,耶稣说 "我和父原为一" (约翰福音 10:30)。

但是,耶稣所讲论的不只是神学,而是在讲论关系。他所描述的关系是他自己作为之间的关系。但同样重要的是,他描述了人和神之间缺乏关系的悲剧。

马太使用希腊文单词 "epiginosko" 来翻译知道,以捕获耶稣的意思。新约中通常可以找到两个意为"知道"的基本希腊文词汇:"oida" 描述的是一个概念性理解;"ginosko" 描述的是熟悉感和来自与某人之间个人亲密关系或经验的认知。马太在 "ginosko" 上添加了前缀 "epi",作为强调耶稣和父之间团契交往之深度或质量的方式。耶稣不是在谈论人对的概念性或哲学性认知,而是在谈论他和父之间的一种亲密的个人性熟悉感和团契交往。

人被造是要 "epiginosko" 神。我们被造是要与神合作,和祂一起同工,熟悉祂,并享有祂 (创世记 2:15;诗篇 8:3-8; 100:3)。但是,因着罪和它所带来的人与神之间的隔绝 (称之为死),而没有人知道神 (创世记 2:15; 3:17-19)。

目前的情况下,除了神自己,没有人知道神。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没有人知道父。父见证,见证(约翰福音 8:18)。除了通过子耶稣,没有人能够来到神面前 (约翰福音 14:6)。离了,人不可能认识;离了,人也不可能认识。认识神是一个 "两者既/又" 的命题。

但这种 "epiginosko" 的关系意味着分享。神依然与子所愿意指示的人分享自己。人无法自己来到神面前。人若要来到神面前,神必须首先向人显明自己。这正是耶稣 "道成肉身" (约翰福音 1:1, 1:14) 和 "不能看见之神的像" (歌罗西书 1:15)。耶稣是显示为人的神,是人类可以到神面前的门。有时人们说,到神面前的路有很多座山。但这节经文清楚表明,通向神的路上没有山。这正是神来到地上的原因。通过耶稣,我们来到神面前。我们通过相信进入与神的关系,成为祂的儿女 (约翰福音 3:14-16),而且通过选择耶稣所选择的思维模式,我们进入与神的亲密团契,从而引向彻底的顺服 (腓立比书 2:5-10)。

广义上来讲,神的儿来到世上,使人可以与神恢复关系,且知道认识神。我们能够知道认识神的方式是藉着信:首先,通过相信耶稣是神的儿(约翰福音 3:14-16; 20:31上);其次,藉着信,在我们人生中所遇到的所有环境和试炼中跟随耶稣,使我们通过凭信行事而 "因他的名得生命" (约翰福音 20:31 上)。

知道认识神的机会是向所有相信之人开放的 (约翰福音 3:16),任何人都可以这样做。神并不拦阻人来到祂面前。使徒彼得说,神愿人人都来到祂面前,且延迟了祂的再来,让更多人有机会来到祂面前。

"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彼得后书 3:9)

但是,尽管马太的这处经文显明了神向人的可达性和开放性,但其中也有一种排他性因素。只向所愿意或选择指示的人显明愿意一词是 "Boulomai",意思是 "故意的,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有爱意意愿的想要"。"Boulomai" 并非描绘一种抽象,无名的欲望,而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在身上有一个明确的意图,要向谁显明

那么问题就是,子愿意指示谁向谁显明呢?这人是谁呢?具体来讲,是任何相信耶稣的人。耶稣的思想中有一个对称,以聪明通达人藏子的身份作为开始。任何不相信的人都无法知道父。如果我们拒绝,那么也会拒绝我们知道父

我们在此看到一个具有悖论性的现实,即神是掌管一切所有的主宰,却依然赐给人真正的选择权,且愿意所有人都选择来到祂面前。所有的基础真理在本质上都具悖论性。例如,相对论的公理 "一切都是相对的"。然而,这是一个具有悖论性的陈述,因为公理 "一切都是相对的" 本身就是一个绝对陈述。这一陈述的存在证明一切不都是相对的。圣经悖论性的公理可以被认为是圣经的开场陈述 "起初神"——或神对摩西说自己的名是'自有永有,我是我是' (出埃及记 3:14) 的类似陈述。

点击这里阅读我们有关 "基础悖论" 的圣经难题文章

这是具有悖论性的,因为神是在亘古起初之前,但这问题由神是存在本身的现实得以解答。在相对论的情形下,基础悖论是一个矛盾,因为它是一个人为构想。在圣经的情形下,有关神的这些真理是根植于神的超然本性。对我们而言,它们具有悖论性,但是为了弄懂人生的意义,它们必须是真实的。因此,当我们可以一瞥三位一体位格间的亲密对话,听到我们无法理解的事情时,我们不应当感到惊奇。

罗马书 9-11 章,保罗论及神的主权和人的选择自由,得出了这样的感慨:

"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谁是先给了他,使他后来偿还呢?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 (罗马书 11:33-36)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