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事件的对应福音记载是在马可福音 7:17-23。
耶稣解决完门徒对他冒犯法利赛人的担忧之后,彼得请他 "将这比喻讲给我们听"。彼得想要耶稣解释的比喻是他最近向众人所说有关人不洁的解释。
耶稣告诉众人,"入口的东西并不污秽人,但出口的东西,这才污秽人" (马太福音15:11)。他用这个比喻来回应法利赛人对门徒不洗手吃饭之习惯的控告 (马太福音 15:2)。
法利赛人认为,义从根本上讲是外在的,人的义最终是由他的外在行为或他所行的礼仪而定义。他们认为,单单一个人的行为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公义或邪恶。法利赛人传统中有一点支持:不洗手吃饭是污秽人的。
法利赛人使用律法主义的框架来解释神的诫命,却没有抓住心里的问题。字面意义上的顺服和聪明的自义行为是他们对义的理解,这与耶稣在登山宝训上的教导截然不同。在登山宝训中,耶稣反复表明,没有顺服之心,只有字面意义上的顺从是空洞的义,并不能使人与神和好 (马太福音 5:21-22;;;;; 5:27-285:31-325:33-375:38-425:43-45)。真正的义是由内而外的。
法利赛人认为,义是由外而内的。彼得似乎也坚持这个错误的假设,而且他请求耶稣解释这一比喻的举动也表明他正在挣扎着要抛弃自己以前的错误观念。
当彼得请耶稣解释这一比喻时,他的老师似乎被门徒的刚硬之心所震惊。(彼得的意思是 "石头",是西门的昵称绰号。) 你们到如今还不明白吗?他希望将这个根深蒂固的谎言从彼得的思想中拔除。所以,他问了另一个问题来确定和建立一个清楚的起点。岂不知凡入口的,是运到肚子里,又落在茅厕里吗?
他是在解释,污秽人的并不是通过口进入肚子里的食物。这些物质东西是可消化的,然后落在茅厕里。耶稣似乎举了一个相当世俗的例子,试图让彼得明白这一点,"所入口的东西最终变成了屎便便。" 每个人都会拉便便,这不会污秽人,而是自然的人体功能。污秽人的不是出自下体的屎便便,而是从他口里出来的具有毁灭性的污言秽语,比如谎言和毁谤。
出口的起源于心,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这才污秽人。出口的是言语,言语是对人思想和欲望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述和他所说的内容往往能够显露一个人内心的本质。公义之座在于心,而非消化通道。
"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 (马太福音 12:34下-35)
耶稣继续向彼得解释人心的活动过程。他的评估揭露了对人性堕落的一瞥:因为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妄证,谤渎。他说这一点是要表明,不是外在的行为玷污人心,污秽人。相反,这些行为是人邪恶的流露。人堕落的根本原因和源头来自自己的内心。
内心促使一个人做这些行为 (和犯其它罪) 时,这人就变得污秽了。在重述至于不洗手吃饭,那却不污秽人之前,耶稣肯定这都是污秽人的。
询问圣经说
马太福音 15:15-20 含义
这一事件的对应福音记载是在马可福音 7:17-23。
耶稣解决完门徒对他冒犯法利赛人的担忧之后,彼得请他 "将这比喻讲给我们听"。彼得想要耶稣解释的比喻是他最近向众人所说有关人不洁的解释。
耶稣告诉众人,"入口的东西并不污秽人,但出口的东西,这才污秽人" (马太福音15:11)。他用这个比喻来回应法利赛人对门徒不洗手吃饭之习惯的控告 (马太福音 15:2)。
法利赛人认为,义从根本上讲是外在的,人的义最终是由他的外在行为或他所行的礼仪而定义。他们认为,单单一个人的行为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公义或邪恶。法利赛人传统中有一点支持:不洗手吃饭是污秽人的。
法利赛人使用律法主义的框架来解释神的诫命,却没有抓住心里的问题。字面意义上的顺服和聪明的自义行为是他们对义的理解,这与耶稣在登山宝训上的教导截然不同。在登山宝训中,耶稣反复表明,没有顺服之心,只有字面意义上的顺从是空洞的义,并不能使人与神和好 (马太福音 5:21-22;;;;; 5:27-285:31-325:33-375:38-425:43-45)。真正的义是由内而外的。
法利赛人认为,义是由外而内的。彼得似乎也坚持这个错误的假设,而且他请求耶稣解释这一比喻的举动也表明他正在挣扎着要抛弃自己以前的错误观念。
当彼得请耶稣解释这一比喻时,他的老师似乎被门徒的刚硬之心所震惊。(彼得的意思是 "石头",是西门的昵称绰号。) 你们到如今还不明白吗?他希望将这个根深蒂固的谎言从彼得的思想中拔除。所以,他问了另一个问题来确定和建立一个清楚的起点。岂不知凡入口的,是运到肚子里,又落在茅厕里吗?
他是在解释,污秽人的并不是通过口进入肚子里的食物。这些物质东西是可消化的,然后落在茅厕里。耶稣似乎举了一个相当世俗的例子,试图让彼得明白这一点,"所入口的东西最终变成了屎便便。" 每个人都会拉便便,这不会污秽人,而是自然的人体功能。污秽人的不是出自下体的屎便便,而是从他口里出来的具有毁灭性的污言秽语,比如谎言和毁谤。
出口的起源于心,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这才污秽人。出口的是言语,言语是对人思想和欲望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述和他所说的内容往往能够显露一个人内心的本质。公义之座在于心,而非消化通道。
"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 (马太福音 12:34下-35)
耶稣继续向彼得解释人心的活动过程。他的评估揭露了对人性堕落的一瞥:因为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妄证,谤渎。他说这一点是要表明,不是外在的行为玷污人心,污秽人。相反,这些行为是人邪恶的流露。人堕落的根本原因和源头来自自己的内心。
内心促使一个人做这些行为 (和犯其它罪) 时,这人就变得污秽了。在重述至于不洗手吃饭,那却不污秽人之前,耶稣肯定这都是污秽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