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马太福音 21:12-13 含义

耶稣进了圣殿,赶出兑换银钱之人和商人。在责备中,他引用了先知以赛亚和耶利米。

这一事件的对应福音记载是在马可福音11:15-18路加福音19:45-46。还有一个相似,但可能不同的事件是在约翰福音2:13-25

马太写到,在和散那的欢呼声中荣入耶路撒冷之后,耶稣进了神的殿,赶出殿里一切做买卖的人。多数的买卖可能与节日和逾越节的献祭有关。圣殿有自己所要求的货币,购买者必须兑换成圣殿通用币,才可以购买用来敬拜的物品。整个产业都具有剥削性——领袖是在压榨百姓,而非服事他们,正如接下来所要描述的一样。

同步耶稣洁净圣殿的多个记录。

四卷福音书都记载了稣推倒桌子,洁净圣殿中剥削他人的兑换银钱者。但是,它们描述的不一定都是同一个个案。它们至少描述了耶稣洁净圣殿的两个不同场合,可能还有第三个。

第一个个案由约翰所记载,而马太,马可和路加在他们的福音记载中并没有包括这一事件。这一次的洁净圣殿发生在耶稣事工的初期(约翰福音2:13-25),在耶稣骑着驴驹子荣入耶路撒冷的至少两年前。

我们之所以知道这一点是因为约翰报告说,第一次洁净圣殿发生在逾越节“近了”的时候(约翰福音2:13)。约翰提到耶稣在地事工的另外两次逾越节。他所提到的下一个逾越节是在约翰福音6:4, 大约发生在耶稣神迹般喂饱5000人的时间(马太福音14:13-21;约翰福音6:1-14)。约翰提到的第三次也就是最后一次逾越节是在耶稣的最后一周,正是这一个逾越节把耶稣带到了耶路撒冷。这些事实表明,耶稣至少在两个不同的场合洁净圣殿——在他在地事工的初期和现在的尾声。

马太,马可和路加对耶稣洁净圣殿的记载都发生在他在地事工的最后一周。正如前三位福音书作者没有囊括第一次洁净圣殿一样,约翰也没有囊括这之后的一次。但是,要协调马太,马可和路加所记载围绕耶稣洁净圣殿之事件的时间顺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是因为马太和路加将其放在耶稣进入圣城之后,而马可写的是它发生在耶稣在伯大尼过夜,咒诅无花果树之后的第二天。马太写到,耶稣在洁净圣殿后的当天咒诅了无花果树(马太福音21:17-19)。

有几个可能性解决方案,但圣经并没有具体说明实际发生的情况。

有可能耶稣连续两天洁净圣殿(总共三次)。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约翰记录了耶稣事工初期的第一次洁净圣殿;马太记载了在棕榈周日的第二次洁净圣殿,而马可记载的是“第二天”的第三次洁净圣殿(马可福音11:12)。路加并没有具体表明他指的是后两次洁净圣殿的哪一次。有了这种可能性,对于福音书的作者来讲,报告耶稣在他进入耶路撒冷之后多次洁净圣殿还是连续几天洁净,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这样做了。对于马太,马可和路加来讲,耶稣在耶路撒冷为逾越节献上自己为弥赛亚的不久之后就这样做,这一事实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耶稣只有两次洁净圣殿,这也是有可能的。第一次洁净由约翰所记载,第二次由马太,马可,路加所记载。马太(或马可)可能选择按主题顺序将某些事件组合在一起,而不是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太很可能决定将耶稣以弥赛亚和逾越节羔羊身份进入耶路撒冷和他洁净圣殿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马可提到,耶稣一到耶路撒冷就去圣殿,但除了说他在那里“周围看了”以外,并没有具体提到耶稣做了什么(马可福音11:11)。

再次强调:耶稣在逾越节周两次洁净圣殿,还有马太或另一位福音书作者按主题而非时间顺序来重新安排事件顺序,这些貌似都是合理的。但是,圣经并没有明确指出哪种协调方式更为合适。对于各福音书作者来说,重要的是记录耶稣至少一次洁净圣殿,而让这一事实的意义不言自明。

耶稣时代的圣殿

耶稣进入的圣殿是犹太信仰的中心和最圣洁的敬拜之地。它最里面的圣所是至圣所,是神的灵早先在地上所居住的地方(历代志下7:1-3),尽管神的灵在巴比伦被掳之前就已经离开(以西结书10-11章)。它的目的是要成为神在地上的居所。

地上没有比圣殿更神圣,更特别的地方了。它建在耶路撒冷最高的山摩利亚山上,是亚伯拉罕将自己的儿子以撒献上的地方(创世记22:2)。在这座山上,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王建造了圣殿(历代志下3:1),纪念圣殿为神在祂百姓中间的所在地(历代志下6:1-42)。它是作为一个更永久的建筑物,来代替从出埃及记起所用的会幕。但是,所罗门的圣殿在巴比伦入侵期间被毁(列王纪下25:8-9)。

犹太人回归之后建造了第二座相对适中的圣殿(以斯拉记1:1-3, 3:3, 6:15)。在希律大帝(建造者)统治期间,圣殿进行了一次宏伟的翻新和大规模的扩建。这个十年工程在主前10或11年完成。这就是耶稣时期的圣殿,在整个新约时代为犹太人所用,直到主后68年;当时圣殿在犹太起义期间被罗马将军提图斯掠夺和摧毁。数个世纪之后,穆斯林在犹太圣殿的旧址上建造了一座清真寺——“岩石圆顶清真寺”。今天,希律所建圣殿的巨大平台只有一面存留,这一面被称为“哭墙”。

希律所建的圣殿是一个庞大的蔓延建筑群。它建在一个巨大的石头平台上,占地35英亩,相当于第一世纪耶路撒冷围城的百分之二十。它被高墙围住,其北边是罗马城堡,南边是一个带顶棚的门廊和被称为“所罗门门廊”的柱廊,周围是庞大的院子——外邦人的院(见地图)。

在蔓延建筑群的中心是圣殿本身。它是一个又长又高的通道,被一系列的庭院和房间隔开。只有犹太人可以进入圣殿本身。圣殿本身的第一个区域是“女性庭院”,是洁净了的犹太女性受允进入的最远地带。接下来是“以色列庭院”,是洁净了的犹太男性可以进入的地方。第三是“祭司庭院”,最后是“神的殿”,被分隔为圣所和至圣所,这至圣所一年只有在赎罪日那一天由一位祭司进入一次。

更多有关圣殿的信息见‘圣经说’称为“圣殿”的‘圣经难题’文章。

圣殿敬拜的腐败

最初圣殿是利未支派的领地,因神选定利未人成为以色列的祭司支派(祭司都是利未人,但利未人不都是祭司)。但数个世纪以来,经过国家分裂(主前930年),亚述入侵(主前722年),被掳巴比伦(主前588年),希腊征服以色列(主前333年),马加比时期(主前167年),和如今的罗马占领(主前63年),称之为撒都该人的宗教派系掌控了圣殿及其运作,且利用自己的祭司权柄,剥削他们应当服事的百姓。

兑换银钱之人卖鸽子之人可能是在环绕庞大外邦庭院带顶棚的柱廊那里摆摊。这个市场是耶稣进入圣殿建筑群时首先看到的东西之一。兑换银钱之人卖鸽子之人之所以在那里,是为了剥削来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忠心犹太人。

守逾越节的核心做法是向神献祭。每个家庭要各自献上一只羔羊,作为纪念神施行拯救的晚餐(出埃及记12:2-11)。根据摩西律法,祭物要毫无瑕疵,没有残疾(利未记22:17-25)。旧约并没有明确提到用鸽子作为逾越节的祭物,但在其它祭物中,比如赎罪祭或赎愆祭,如果人买不起所规定的公牛,公羊或羊羔的话,鸽子被认为是为穷人而设的合适替代品(利未记5:6-7)。要么是这一调和也被延伸至逾越节祭物,要么更可能的是,鸽子被卖作额外的赎愆祭物。

想要敬拜的人无需自我麻烦地带自己的牲畜或鸽子来圣殿献祭,那撒都该人就要确保有足够“无瑕疵”的牲畜供他们购买——高价。约翰报告说,这些买卖牲畜的人是在卖“牛羊鸽子”(约翰福音2:14)。如果敬拜者带了自己的牲畜献祭,他就有可能被撒都该人宣布是有瑕疵的,从而取消献祭资格。这是神殿守护者用来剥削前来献祭之忠心者的一种方式。

圣殿守护者用来敲诈忠心者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兑换银钱。罗马人在犹太拥有政治控制权,他们的是流通中的权威货币,但他们外邦人的银钱被视为是一种交换神圣洁祭物的不洁手段。这是对利未记22:25的应用,禁止以色列人“这类的物,你们从外人的手,一样也不可接受作你们神的食物献上。”

虽然这一规条是特定应用于接受祭物,但撒都该人认为它的解释也适用于外国货币,因此需要兑换银钱之人。这些兑换银钱之人贪婪地拿着用来换取特殊圣殿货币的不洁的罗马货币,而这殿币可用来购买圣洁的祭物。汇率一定有益于撒都该人的口袋,却剥削着百姓。

整个过程就是一场敲诈勒索。在卖鸽子和兑换银钱之间,敬拜是非常昂贵的。其焦点从敬拜和团契转移到商业利润。最糟糕的是祭司,他们的职责是在神和百姓之间作中保,却在使用自己的地位来剥削那些想要顺从神的人。神祷告的殿变成了嘈杂,熙攘的商业市场。这是对神美好意图的严重曲解。利未记律法将人聚集在一起,彼此团契庆祝,也敬拜神,纪念他们因神的拯救而有的传承。这是一个极大的提醒,即顺从神的路就会带来祝福。神的主要命令可以被总结为“爱人如己”。祭司却反其道而行,扭曲了神祝福以色列,传播爱,善意和自治的动机。

对祂殿(圣殿)的扭曲勒索激怒了耶稣。在希伯来文中,圣殿被称为“Beit Hamikdash”,意思是“圣洁的房子”。马太写道,耶稣进了神的殿,赶出殿里一切做买卖的人。他也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这个事实的描述无疑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强调了它的突发性和耶稣在做这事时的权威心态。

马可肯定耶稣赶出殿里所有兑换银钱之人和卖鸽子之人,因为这样做之后,耶稣“不许人拿着器具从殿里经过”(马可福音11:16)。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因为圣殿区域很大。耶稣却这样行了。卖鸽子的人被特别提及的事实可能是因为鸽子通常用来作穷人的献祭替代品,这些是最无力支付的人(也或许是最无力反对祭司剥削的人)。

我们有时想象耶稣是一个温和仁慈的人。虽然他温柔宽容,但他从不胆怯。我们也必须不能忘记,他也是完全公义的,是一位君王。他不惧怕让不义之人受到他义怒的冲击。当耶稣再来时,他将向那些聚集反对他的人彰显神的愤怒(启示录19:11-21)。耶稣驱逐不义的兑换银钱之人和商人,与人子之后将要差派天使所做的相似,但其范围会更大,那时他要从他的国里驱逐不义之人,正如他在田里稗子的比喻中所预言的一样(马太福音13:24-30, 13:36-43)。

马太记载道,耶稣兑换银钱之人和卖鸽子之人说,经上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在这一言论中,耶稣引用了两位旧约先知:以赛亚和耶利米。

“我必领他们到我的圣山,
使他们在祷告我的殿中喜乐。
他们的燔祭和平安祭,
在我坛上必蒙悦纳,
因我的殿必称为万民祷告的殿。”
(以赛亚书56:7)

“这称为我名下的殿在你们眼中岂可看为贼窝吗?我都看见了。这是耶和华说的。”
(耶利米书7:11)

耶稣有权柄洁净腐败的圣殿,因为作为神的儿子,这是他的殿,是他敬拜的殿。当耶稣引用以赛亚时,他不仅在引用先知的话,也在实际地说他自己。

深刻讽刺的是,耶稣,逾越节的羔羊,进入圣殿要按照神的律法接受洁净的审查(出埃及记12:3, 5-6;利未记22:18-25),而且虽然大祭司发现他是无可指摘的(路加福音19:47-48),但无暇的羔羊发现审查他的人是需要洁净的人,圣殿是需要大大洁净的地方。

马可评论说,“祭司长和文士听见这话[耶稣所说他们如何把他的殿变成贼窝的话],就想法子要除灭耶稣,却又怕他,因为众人都希奇他的教训”(马可福音11:18)。约翰明确告诉我们他们的恐惧,告诉我们大祭司和法利赛人在公会所说的话“若这样由着他,人人都要信他,罗马人也要来夺我们的地土和我们的百姓”(约翰福音11:48)。他们在耶稣使拉萨路从死里复活之后说这话(可能是几个星期前)。现在,耶稣一进城就引起了一阵骚动(马太福音21:10),又在圣殿区域制造了一幕景象,还切断了他们的现金流,他们的“地位”也受到了更大的威胁。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