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马太福音 26:36-38 含义

耶稣把门徒带到一个叫客西马尼的地方,请他们祷告。他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走进花园深处,承认自己悲痛欲绝,几乎要死了。他请他们留下来,和他一起保持清醒。

关于这一事件的平行福音记载可以在马可福音 14:32-34, 路加福音 22:40约翰福音 18:1 中找到。

马太继续讲述耶稣被钉十字架前的最后一夜。

然后耶稣和他们来到一个叫客西马尼的地方。

马太使用了“然后”这个词来表示,在耶稣预言门徒们会背道而驰以及彼得会三次否认耶稣之后,他们到达了一个叫做客西马尼的地方马太福音 26:31-35)。

耶稣抵达客西马尼园的时间很可能是尼散月 15 日的晚上(按罗马历法是星期四晚)。请参阅“圣经记载耶稣最后一天的时间表”以了解更多有关此事件的时间和顺序的信息。

代词“他们”指的是与耶稣一起来门徒

耶稣和门徒们穿过耶路撒冷城门前往橄榄山(马太福音 26:30),到达了一个叫“客西马尼”的地方这个地方位于橄榄山的西坡,隔着汲沦溪与耶路撒冷的东墙相望(约翰福音 18:1)。今天仍然可以参观这个地方。 (见地图)

耶稣门徒吃逾越节晚餐的房子传统上位于古城的西南区。从那里到客西马尼园大约一英里路程(马太福音26:20-29)。

路加简单地将这个地方称为橄榄山(路加福音 22:39)。约翰将此描述为花园(约翰福音 18:1)。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地方经常被称为“客西马尼园”。马太和马可(马可福音 14:32)都通过将两个希伯来语单词音译为希腊语并将它们合并在一起来识别耶稣去的地方

马太和马可用希伯来语名称来描述耶稣和门徒所到之处的原因可能是,这个地方具有特殊的意义,他们希望读者能够注意到。这两个希伯来语词是“Gat”和“Shmanim”——“Gat-shmanim”。“Gat”的意思是“榨油或酿酒的地方”。“Shmanim”的意思是“油”。“Gat-shmanim”/客西马尼的粗略翻译意思是“橄榄榨汁机”或“将橄榄榨成油的地方”。

耶稣时代的橄榄榨汁机由石板和收集箱组成。压碎的橄榄放在石板上,另一块石头压在石板上,从橄榄中压出油,然后收集到下面的箱子里。橄榄榨汁机可能是一个石头重物,在某些情况下是一个轮子,由驴子或奴隶推着或拉着转圈,轮子滚动并压碎下面的橄榄。

参见古代橄榄压榨机的图片。

西马尼这个词生动地描述了耶稣在被钉十字架的前一晚,的灵魂是如何开始被我们的罪孽压垮的(以赛亚书 53:5)。正是在这里,向彼得,雅各和约翰忏悔:“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在这个地方感到悲伤和痛苦。路加记载,当耶稣痛苦地祈祷时,“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路加福音 22:44)。大滴的汗珠反映了客西马尼园中从橄榄中榨出橄榄油的画面。但耶稣承受的不是石头的重量,而是被门徒背叛和抛弃,被同胞拒绝,被上帝离弃的重担压垮。除了这些沉重的负担,还要承受世人罪孽的重担。

虽然以前也感到过沉重(约翰福音 12:27),但是世人罪孽的重担以及通过牺牲生命来拯救世界弥赛亚任务的负担(以赛亚书 53:11, 马太福音 20:28, 约翰福音 3:17, 罗马书 5:6)在客西马尼开始可怕地压在身上,耶稣被压碎了,就像橄榄在压榨机里被压碎一样。

路加告诉我们,耶稣习惯去这个地方路加福音 22:39)。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客西马尼位于耶路撒冷城和伯大尼镇之间,耶稣在逾越节期间住在伯大尼镇(马太福音 21:17, 26:6,马可福音 11:1,, 11:1114:3,路加福音 19:28-29, 约翰福音 12:1)。显然,耶稣访问耶路撒冷期间曾多次来到这个地方,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与门徒一起。客西马尼可能是耶稣门徒解释世界末日和回归的地方马可福音 13:3)。

(关于末日和基督再临的讨论被称为“橄榄山讲论”。对这一教义最完整的记述可以在马太福音 24-25 章中找到。)

如上所述,约翰将这个地方描述为“花园”(约翰福音 18:1)。这表明客西马尼很可能是一个有橄榄榨汁机的橄榄园。约翰将客西马尼描述为花园也有深远的神学含义。这是对伊甸园的令人回味的暗示。

伊甸园是亚当和夏娃受到诱惑并叛逆的地方(创世记 3)。在伊甸园,亚当和夏娃顺从自己的欲望,犯罪时将自己的意志置于上帝的意志之上(创世记 3:6)。这个决定将罪恶和死亡带入了世界(创世记 3:19, 罗马书 5:12)。这使他们与上帝及其对他们生活的美好计划隔绝(创世记 3:22-24):

“从亚当到摩西,死亡就作了王,甚至那些不与亚当犯同样过犯的人,也在他的权下。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像。”
罗马书 5:14

耶稣是“那位将要来的人的预表”。耶稣是“第二个亚当”(哥林多前书 15:45-46)。是第二个没有罪的人,有机会选择不犯罪。因为耶稣没有选择犯罪,成为了完美的上帝羔羊,可以为世人的罪牺牲。

与亚当相反,亚当在伊甸园将自己的意志置于上帝的意志之上,并将罪恶和死亡带入了世界,而第二个亚当耶稣则将上帝的意志置于自己的意志之上(马太福音 26:39)。我们在客西马尼园看到了为做出这一选择而挣扎的过程。他选择相信父的意志,从而拯救了世界。最终,这将使世界重新与造物主和谐相处。由于他的牺牲,上帝将通过恩典将永生免费赐予所有相信他的人(约翰福音 3:16):

“若因一人的过犯,死就因这一人(亚当)作了王;何况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赐之义的,岂不更要因耶稣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吗?”
罗马书 5:17

耶稣到达客西马尼园时,他对门徒说:“你们坐在这里,我去那边祷告。

马太福音 26:39 总结了耶稣的祷告:“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路加告诉我们,当耶稣告诉他的门徒你们坐在这里,我去那边祷告”时,也要求他们祷告;并且路加告诉我们耶稣要求他们祷告的内容:“你们要祷告,免得入了迷惑”(路加福音 22:40)。

耶稣知道,当那个时刻迅速临近时,他的门徒们会受到极大的诱惑而背离主(他们肯定会背离主)(马太福音 26:31)。这就是为什么告诉他们“要祷告,免得入了迷惑”(路加福音 22:40)。

耶稣告诉门徒留在这儿”后,就带着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进一步向客西马尼园走去。

马太的表达“西庇太的两个儿子”指的是耶稣门徒:雅各和约翰。雅各和约翰是兄弟,都是加利利渔夫西庇太的儿子马太福音 4:21-22, 10:2)。

彼得,雅各和约翰是耶稣最亲密的门徒耶稣曾向他们启示过一些事情,并在他们面前做过一些事情——比如让睚鲁的女儿从死里复活(马可福音 5:37-43),让他们在变像山上一睹神圣的荣耀(马太福音 17:1-9),而其他门徒都没有亲眼目睹。现在,在痛苦的时刻,带着最亲密的三个人类同伴一起去

也许想让他们靠近,以便他们能向祂学习。也许耶稣虽然神,但作为人,祂在悲痛中从他们的存在中得到安慰。也许两者都有。如果耶稣痛苦中确实从他们的亲近中寻求安慰,那么几个小时后他们抛弃祂也会深深地伤害诗篇 12:1,, 22:638:11-12,以赛亚书 53:3-4)。他们的离弃将是痛苦的,也是个人的。

尽管他们坚决保证他们绝不会抛弃耶稣马太福音 26:35),但正如弥赛亚诗篇所预言的那样,他们都被证明是骗子(诗篇 116:11)。

据马太记载,当耶稣带着彼得和西庇太的儿子们进一步进入客西马尼园时,他开始感到悲伤和痛苦

耶稣的性情与当晚早些时候庆祝逾越节时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当时,欣喜若狂,同时又考虑到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耶稣在晚餐开始时向门徒表达了“渴望在我受害以先和你们这逾越节的筵席”(路加福音 22:15)。

现在在客西马尼,耶稣彼得,雅各和约翰面前明显地开始感到悲伤和苦恼。看到他们的主处于这种状态,他们很不安。他们知道耶稣是弥赛亚。怎么会显得失去勇气呢?

耶稣向他们吐露: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

的言论揭示了耶稣的人性。耶稣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矛盾的是,他的神性并没有吞噬他的人性,他的人性也没有削弱他的神性。耶稣既是完全的人,又是完全的神。耶稣关于在这个危险时刻的感受的评论表明,尽管是人形的神,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免于体验人类的情感——例如悲伤,痛苦,焦虑和痛苦(以赛亚书 53:4, 10-11)。

无论是从对经文的理解,还是从他父亲在祈祷中告诉他,还是从他的全知,耶稣已经知道了即将发生在身上的事情。即将被钉在十字架上。害怕它。但他也鄙视它,这意味着与摆在面前的喜乐相比,他不屑一顾,与父亲对他的命令的赞美和奖励相比(希伯来书 12:2, 腓立比书 2:9)。耶稣他的父亲坦白了他的恐惧和他的愿望(马太福音 26:39, 马可福音 14:35-36, 路加福音 22:41-44)。

以凡人的身份忍受了这种诱惑(以及其他诱惑)(希伯来书 2:17-18)。耶稣放弃了作为人的神圣特权(腓立比书 2:6-7)。不是靠着自己的力量(尽管祂的力量很强大)克服诱惑,而是完全依靠天父的恩典来克服考验马太福音 4:4, 约翰福音 5:19, 30)。

耶稣在完全依赖中生活,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克服自身诱惑的典范——完全依靠约翰福音 15:5, 哥林多前书 10:13, 雅各书 4:7)。希伯来书的作者称耶稣为“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因为他的榜样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完成我们的信仰,即在最艰难的时刻依靠上帝,直到生命的尽头(希伯来书 12:1-2)。

耶稣三位门徒的评论也表明,情感既真实又强大。他说,他的悲伤如此深重,几乎要了他的命觉得悲伤可能会杀死。如果情感可以如此强烈地影响耶稣,那么情感也可以如此强烈地影响我们。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感受。情绪是上帝赐予的美好礼物。它们是我们需要采取行动的指标。情绪要求我们对自己的处境做出反应。我们应该倾听自己的情绪,但要根据价值观采取行动,同时依靠上帝。

耶稣承认自己的情绪。然而,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情绪所暗示的那样去做,那样他就会绝望。相反,选择采取的行动是祈祷。选择向天父祈求帮助。

传道书告诉我们,凡事都有定期(传道书 3:1-8)。选择适当的时间取决于我们自己。耶稣的例子表明,做出正确选择的最好方法是寻求上帝的旨意。祷告是寻求上帝旨意的重要方式。

情绪可以可靠地告诉我们:“有些事情不对劲,需要采取行动。”但是,情绪不能可靠地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如果我们效仿耶稣的榜样,我们就不会依靠情绪,而是依靠上帝来决定要采取的行动。上帝是权威的。情绪就像情况(无论是否愿意)一样,不受我们控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感受。我们唯一能选择的是我们信任的人,我们的观点以及我们做的事情。我们可以将情绪视为情况。它们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每当我们感受到强烈的情绪时,我们都应该像耶稣一样倾听,考虑它们。耶稣明白自己的情绪为何被激发。决定在祷告中向天父诉说自己的悲痛。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在处理情绪时使用一个顺序,可以用首字母缩略词 LIDD 来记住:“倾听-调查-决定-驳回。”

  • 着:永远承认自己的情绪。不要压抑它们,也不要对它们做出反应。耶稣承认自己的情绪,这些情绪让深感悲痛,甚至到了要死的地步。
  • 调查:审视内心,发现你的情绪促使你解决什么问题。就耶稣而言,认识到最大的需要是抵制诱惑(马太福音 26:41)。我们可以从第 41 节推断,耶稣调查了他的情绪,并意识到这些情绪正试图引导远离父亲的意愿。
  • 决定:根据上帝的旨意决定采取什么行动。在耶稣的例子中,选择的行动是祈祷劝告他的同伴也这样做。但他们有自己的选择。
  • 解除:在承认我们的情绪并做出正确选择之后,解除我们的情绪对行动的决定,但让它们去做它们该做的哨兵工作,告诉我们何时需要采取行动。我们将看到耶稣选择忍受十字架,尽管他非常想避免它。

通过采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感觉(就像我们的想法一样)俘虏,服从基督(哥林多后书 10:5)。如果这些情感与上帝的话语一致,它们就是对真实和善的肯定。但我们的情绪常常会诱使我们偏离上帝对我们的命令。

然后我们就有机会做出三个绝佳的选择,耶稣所作的示范。这三个选择都属于我们作为人类可以控制的三件事(信任谁,采取什么观点,采取什么行动):

  • 我们可以选择我们信任的人,选择信任上帝,而不是相信我们的情绪所暗示的任何东西。
  • 我们可以选择采取哪种观点,并采用上帝的观点,而不是我们此刻的感受。
  • 我们可以选择追随上帝的道路,而不是按照我们情绪所暗示的道路。

尽管耶稣情绪激动(以赛亚书 53:11),但事实上,与他的感受相反,选择信靠上帝(马太福音 26:39),寻求上帝的视角(希伯来书 12:2),并顺服上帝,直至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书 2:8)。因为耶稣做了这些事,“上帝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腓立比书 2:9),并且“使他与位大的人同得份”(以赛亚书 53:12)。

耶稣选择相信,被提升和荣耀地坐在“神宝座的右边”的“摆在祂面前的喜乐”值得承受的“羞辱”。因此,“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希伯来书 12:2)。

再次,当我们情绪激动并投入任何情绪时,耶稣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无论我们面对的是可怕还是看似有趣的情况,都可能诱使我们偏离上帝的旨意。像耶稣一样,我们被劝告要采取与基督相同的心态(腓立比书 2:5)。即使在我们遭受考验时,我们也有能力信任上帝,寻求他的观点,并努力按照他的命令去爱和服务他人(马太福音 22:39)。我们应该从耶稣的榜样中学习,并遵循他的方式。

我们总是知道,上帝的旨意是让我们成长,学习,并转变为他创造我们成为的人(罗马书 12:1-2)。这是每天脱离世界和肉体,效法耶稣的过程。圣经有时将这个过程称为我们的“圣化”,

“因为这是上帝的旨意,是你们的圣洁。”
帖撒罗尼迦前书 4:3上)

耶稣还要求彼得,雅各和约翰留在这里,和我一起守望

再者,也许耶稣苦难中试图从与他们在一起中得到一丝安慰。耶稣命令“与我一同警醒” ,是要提防危险。有两种迫在眉睫的危险需要门徒们警惕——一种是身体上的威胁,一种是精神上的威胁。

人身威胁来自当局,他们此时正准备逮捕耶稣,判处耶稣有期徒刑,并让罗马当局处决。他们将在几个小时内大批赶来。耶稣可能想让门徒们警惕这些当局。

但上下文表明,耶稣最关心的是他的门徒要时刻警惕自己的内心和思想——这样他们才能为即将到来的事情做好准备。耶稣希望他们战胜诱惑。路加记载的对门徒说的话表明了这一点。

“祈祷,这样你就不会陷入诱惑。”
路加福音 22:40

过了一会儿,耶稣唤醒了门徒,并对彼得说了类似的话:

“这样,你们不能同我警醒片时吗?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
马太福音 26:40b-41

这不是避免受到诱惑的祷告。诱惑本身并不是罪(雅各书 1:14)。陷入诱惑并付诸行动才是罪(雅各书 1:15)。耶稣告诉他的门徒不要“陷入诱惑”——即不要与邪恶的观点保持一致,否则就是罪。这是摆脱邪恶的祷告(马太福音 6:11b)。耶稣劝诫门徒要克服诱惑。这可能是耶稣劝诫老底嘉教会克服诱惑时所想的画面,就像克服诱惑一样(启示录 3:21)。

耶稣希望他们坚定信仰,为即将经历的一切做好准备:

  • 门徒来逮捕时,耶稣不想让他们害怕,所以服从了他们的权威(马太福音 26:52-56)。
  • 耶稣不想让他的门徒在看到被不公正地定罪和虐待时灰心丧气——默默地承受了他们的蔑视(以赛亚书 53:7)。
  • 耶稣的门徒们看到被羞辱,被殴打,被人群拒绝,被处死在罗马十字架上时,耶稣希望他们能够坚定信仰——而接受了自己的苦难(以赛亚书 53:7)。
  • 耶稣放弃了他的灵魂,将他的尸体安放在坟墓里时,不想让门徒感到绝望(路加福音 23:46, 约翰福音 19:30)。

耶稣知道,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这些可怕的事情接踵而至,门徒们要想不灰心丧气,坚定信仰,将会非常困难。告诉他们祈祷,警醒,这样他们才能在这黑暗的时刻对上帝的计划充满信心。

在下一部分(马太福音 26:39 )中,我们将更仔细地看看耶稣在这些时刻的祈祷。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