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教导在福音书中没有明显的对应记载。
耶稣开始教导是什么激发了我们的行为,指出我们内心层面的动机。他首先关注我们对正面结果的渴望,并假设人类会寻求赏赐 (在本章的结尾,他会用 "忧虑" 一词来关注我们想要逃避负面后果的渴望)。有趣的是,在本章耶稣教导说,只有寻求正确的赏赐,才能成为寻求他国度的一个健康和合宜的动机。忧虑毫无用处。
寻求他国度的合宜动机是:以合宜的方式 (顺服) 从合宜的权柄那里(神)寻求赏赐。寻求被人看见的赏赐为要获取他们的认可,这是耶稣的门徒需要小心和避免的事。采取人所定为善事/义的行为,所获取的是从人而来的认可,但它并不取悦于神。寻求认可是人的本性,是在我们的原本设计中。获取认可最切实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从其他人那里获取。小孩子寻求父母的认可,这是天性。但最好的赏赐来自藉着凭信而活以及顺从神的诫命,寻求从神而来的赏赐。
义/善事一词指的是与社会标准保持一致。每一种文化都尊重某种形式的社会和谐,也有某种形式的义/善事;每一种文化都尊重一系列获取认可的行为。在犹太文化中,义/善事与遵守摩西律法相关。这是法利赛人受到高度尊重的一个原因,因为他们一丝不苟地遵守大量的宗教条例。然而,正如耶稣将要指出的,他们这么做是为了被人看见,而非为了取悦于神 (马太福音 23:5)。
6:1 中的陈述紧接在这一命令之后,即"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马太福音 5:48)。随后耶稣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显然,耶稣不是在警告我们小心在神面前行义/善事。他的警告是:行善事为了让别人欣赏自己,这不是真正的义/善事;它不能引导我们与神的标准一致。耶稣所教导的是:在人的面前行善,为要让他们以人的标准,注意到我们的义/善事,这并不是对我们最有益的。其原因是,如果我们这样做,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我们的天父寻求赏赐那些与祂标准一致的人。
耶稣并非在教导他的门徒避开赏赐的想法,而是在教导他们如何获取最好的赏赐,一个可以持久的赏赐,一个从我们天父而来的赏赐。貌似很明显,耶稣是在教导我们必须选择。我们可以寻求从天父而来的赏赐,也可以带着被人看见,被人视为义的动机,通过行一系列的行为,而寻求赏赐。很显然,耶稣并不期待世俗的标准通常与天上的标准相匹配。
马太用为赏赐的词是 "misthos",意思是收入,工资或补偿;该词所描述的是人因所之事而当得的东西。赏赐可以是正面的 (马太福音 5:12; 10:41;提摩太前书 5:18;约翰二书 1:8),也可以是负面的 (彼得后书 2:13)。在这一具体的上下文中,耶稣是在用赏赐作为正面或期待的补偿。
基督假设我们渴望美好的事物,他知道我们会甘愿地 (有时是急切地) 承受苦难,好使我们能够获得美好的赏赐。他知道这一点,因为他创造并设计我们去寻求这些事物。神造我们去寻求赏赐,我们不得不寻求赏赐;每个人总是在追求他们认为对自己有益的东西。这里所提的问题是,我们从谁寻求赏赐——是从人,还是从我们的天父?这是一个二选一的选择,我们必须选择其一。我们的天父是更好的赏赐者;祂的赏赐远超过人可以给的任何东西。为了取悦于神,我们必须相信:若我们竭力寻求祂,祂就会赏赐我们 (希伯来书 11:6)。
在教导这些事情时,基督给他的门徒一个看清现实的准确框架。他是在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选择和因此所得之赏赐的本质,但他将选择的权力留给他们,他们要自己选择。严格意义上来讲,耶稣不是在命令他们选择一个而不选择另一个,也不是在禁止他们选择人而不选择神,就像他禁止仇恨或杀人一样。相反,耶稣是在建议他的门徒如何寻求更好的赏赐,让他们知道在他的国度里和在世界的体系中,赏赐是如何运作的。他清楚地表明,他是在让他们自己选择要追求怎样的赏赐。耶稣是在分享真理和恩典,就像他一贯所做的一样。他为门徒提供了准确的信息,赐他们遵守或忽略的自由,但他把后果说得很清楚。
耶稣是在使用自治原则,这在他的国度中是一个主要的政策原则。自治是一个原则,使每个人有能力以最高水平自由发挥功用。基督弥赛亚在他的国度里鼓励这一原则,其方式是赏赐那些运用自己的才干,能力和资源,自由地服侍神和他人的人。顾名思义,自治是无法强迫的;自治只能被选择。耶稣清楚地表明,门徒有选择的能力。耶稣只是明确地宣告了一个有关这些选择的真实观点。
耶稣论神为父。神是父的概念,对犹太人而言并不新鲜。以赛亚说耶和华是 "我们的父" (以赛亚书 63:16; 64:8)。它描述了一个亲密的家庭关系,同时也唤起一个有权柄和爱的形象。在旧约,神还有其他称呼,比如作以色列的丈夫 (如以西结书 16 章所记),牧人 (诗篇 23 篇),君王 (撒母耳记上8 章),以及以色列的高台和盾牌 (诗篇 18:2)。
但是,在所有的选择中,耶稣在这里选择了神作为父的形象。父亲通常喜欢奖励自己的孩子,他也渴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奖励。如果这位父亲是一位事件的旁观者,他主要是观察自己的孩子,希望他或她成功。貌似耶稣通过用父作神的形象,来传递神对赏赐自己儿女的渴望。由于耶稣是在对聚集在他周围的门徒讲话,那显然他的目的是要激励他们考虑他们真正的自我利益是在哪里,并鼓励他们活出讨神喜悦的生活。
作为儿子,耶稣知道神是父,并经常说神是他的父。神不只是耶稣的父,祂也是凡相信祂儿子,并成为祂儿女之人的父 (约翰福音 1:12-13)。
乍一看,基督的警告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貌似与耶稣先前在马太福音 5:16 的命令相冲突,"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我们如何让自己的好行为照在人前的同时,又能小心自己在人面前的善事不叫他们看见呢?
如果我们记得耶稣所关心的不是外在行为,而是我们的内心时,这个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他是在讲动机,正如和合本所说的 "故意"。人会看到我们所行的,听见我们所说的。他们会注意到我们的外在行为,无论这些行为是义,还是不义。这是肯定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都活在鱼缸里,暴露于世。问题是,我们行为背后的基本逻辑是为了操纵从人而来的赞美,还是取悦于神。
耶稣揭露了法利赛人在摆出一副体面和宗教纯洁的样子时却虐待弱者的行为,他将他们与粉饰的坟墓联系起来,满了人的尸骨 (马太福音 23:27)。他们外在看起来不错,但内在却是腐朽。耶稣是在告诉他的门徒,他们的动机应当是取悦于神,让我行为讨我们天父的喜悦。耶稣告诉他们,如果他的门徒像粉饰的坟墓一样活着,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
询问圣经说
马太福音 6:1 含义
这一教导在福音书中没有明显的对应记载。
耶稣开始教导是什么激发了我们的行为,指出我们内心层面的动机。他首先关注我们对正面结果的渴望,并假设人类会寻求赏赐 (在本章的结尾,他会用 "忧虑" 一词来关注我们想要逃避负面后果的渴望)。有趣的是,在本章耶稣教导说,只有寻求正确的赏赐,才能成为寻求他国度的一个健康和合宜的动机。忧虑毫无用处。
寻求他国度的合宜动机是:以合宜的方式 (顺服) 从合宜的权柄那里(神)寻求赏赐。寻求被人看见的赏赐为要获取他们的认可,这是耶稣的门徒需要小心和避免的事。采取人所定为善事/义的行为,所获取的是从人而来的认可,但它并不取悦于神。寻求认可是人的本性,是在我们的原本设计中。获取认可最切实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从其他人那里获取。小孩子寻求父母的认可,这是天性。但最好的赏赐来自藉着凭信而活以及顺从神的诫命,寻求从神而来的赏赐。
义/善事一词指的是与社会标准保持一致。每一种文化都尊重某种形式的社会和谐,也有某种形式的义/善事;每一种文化都尊重一系列获取认可的行为。在犹太文化中,义/善事与遵守摩西律法相关。这是法利赛人受到高度尊重的一个原因,因为他们一丝不苟地遵守大量的宗教条例。然而,正如耶稣将要指出的,他们这么做是为了被人看见,而非为了取悦于神 (马太福音 23:5)。
6:1 中的陈述紧接在这一命令之后,即"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马太福音 5:48)。随后耶稣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显然,耶稣不是在警告我们小心在神面前行义/善事。他的警告是:行善事为了让别人欣赏自己,这不是真正的义/善事;它不能引导我们与神的标准一致。耶稣所教导的是:在人的面前行善,为要让他们以人的标准,注意到我们的义/善事,这并不是对我们最有益的。其原因是,如果我们这样做,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我们的天父寻求赏赐那些与祂标准一致的人。
耶稣并非在教导他的门徒避开赏赐的想法,而是在教导他们如何获取最好的赏赐,一个可以持久的赏赐,一个从我们天父而来的赏赐。貌似很明显,耶稣是在教导我们必须选择。我们可以寻求从天父而来的赏赐,也可以带着被人看见,被人视为义的动机,通过行一系列的行为,而寻求赏赐。很显然,耶稣并不期待世俗的标准通常与天上的标准相匹配。
马太用为赏赐的词是 "misthos",意思是收入,工资或补偿;该词所描述的是人因所之事而当得的东西。赏赐可以是正面的 (马太福音 5:12; 10:41;提摩太前书 5:18;约翰二书 1:8),也可以是负面的 (彼得后书 2:13)。在这一具体的上下文中,耶稣是在用赏赐作为正面或期待的补偿。
基督假设我们渴望美好的事物,他知道我们会甘愿地 (有时是急切地) 承受苦难,好使我们能够获得美好的赏赐。他知道这一点,因为他创造并设计我们去寻求这些事物。神造我们去寻求赏赐,我们不得不寻求赏赐;每个人总是在追求他们认为对自己有益的东西。这里所提的问题是,我们从谁寻求赏赐——是从人,还是从我们的天父?这是一个二选一的选择,我们必须选择其一。我们的天父是更好的赏赐者;祂的赏赐远超过人可以给的任何东西。为了取悦于神,我们必须相信:若我们竭力寻求祂,祂就会赏赐我们 (希伯来书 11:6)。
在教导这些事情时,基督给他的门徒一个看清现实的准确框架。他是在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选择和因此所得之赏赐的本质,但他将选择的权力留给他们,他们要自己选择。严格意义上来讲,耶稣不是在命令他们选择一个而不选择另一个,也不是在禁止他们选择人而不选择神,就像他禁止仇恨或杀人一样。相反,耶稣是在建议他的门徒如何寻求更好的赏赐,让他们知道在他的国度里和在世界的体系中,赏赐是如何运作的。他清楚地表明,他是在让他们自己选择要追求怎样的赏赐。耶稣是在分享真理和恩典,就像他一贯所做的一样。他为门徒提供了准确的信息,赐他们遵守或忽略的自由,但他把后果说得很清楚。
耶稣是在使用自治原则,这在他的国度中是一个主要的政策原则。自治是一个原则,使每个人有能力以最高水平自由发挥功用。基督弥赛亚在他的国度里鼓励这一原则,其方式是赏赐那些运用自己的才干,能力和资源,自由地服侍神和他人的人。顾名思义,自治是无法强迫的;自治只能被选择。耶稣清楚地表明,门徒有选择的能力。耶稣只是明确地宣告了一个有关这些选择的真实观点。
耶稣论神为父。神是父的概念,对犹太人而言并不新鲜。以赛亚说耶和华是 "我们的父" (以赛亚书 63:16; 64:8)。它描述了一个亲密的家庭关系,同时也唤起一个有权柄和爱的形象。在旧约,神还有其他称呼,比如作以色列的丈夫 (如以西结书 16 章所记),牧人 (诗篇 23 篇),君王 (撒母耳记上8 章),以及以色列的高台和盾牌 (诗篇 18:2)。
但是,在所有的选择中,耶稣在这里选择了神作为父的形象。父亲通常喜欢奖励自己的孩子,他也渴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奖励。如果这位父亲是一位事件的旁观者,他主要是观察自己的孩子,希望他或她成功。貌似耶稣通过用父作神的形象,来传递神对赏赐自己儿女的渴望。由于耶稣是在对聚集在他周围的门徒讲话,那显然他的目的是要激励他们考虑他们真正的自我利益是在哪里,并鼓励他们活出讨神喜悦的生活。
作为儿子,耶稣知道神是父,并经常说神是他的父。神不只是耶稣的父,祂也是凡相信祂儿子,并成为祂儿女之人的父 (约翰福音 1:12-13)。
乍一看,基督的警告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貌似与耶稣先前在马太福音 5:16 的命令相冲突,"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我们如何让自己的好行为照在人前的同时,又能小心自己在人面前的善事不叫他们看见呢?
如果我们记得耶稣所关心的不是外在行为,而是我们的内心时,这个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他是在讲动机,正如和合本所说的 "故意"。人会看到我们所行的,听见我们所说的。他们会注意到我们的外在行为,无论这些行为是义,还是不义。这是肯定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都活在鱼缸里,暴露于世。问题是,我们行为背后的基本逻辑是为了操纵从人而来的赞美,还是取悦于神。
耶稣揭露了法利赛人在摆出一副体面和宗教纯洁的样子时却虐待弱者的行为,他将他们与粉饰的坟墓联系起来,满了人的尸骨 (马太福音 23:27)。他们外在看起来不错,但内在却是腐朽。耶稣是在告诉他的门徒,他们的动机应当是取悦于神,让我行为讨我们天父的喜悦。耶稣告诉他们,如果他的门徒像粉饰的坟墓一样活着,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