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事件的对应记载是在路加福音 7:1-10。路加福音 13:28-29 也有一则对应教导。
耶稣医治了麻风患者之后,就进了迦百农城。迦百农位于加利利海的北海岸,是耶稣从拿撒勒迁移后,开始他事工的第一站 (马太福音 4:13),也是他呼召约翰,雅各,彼得和安得烈作他门徒的地方 (马太福音 4:18-22)。
当他进了迦百农,有一个罗马百夫长进前来。百夫长是罗马的一个军事长官,有权管理一百个士兵。作为罗马人,他是一个外邦人;作为在犹大的罗马士兵,他在那里是维护罗马对犹太人的权力。从许多犹太人的角度而言,罗马百夫长正是他们期待弥赛亚来推翻的敌人。
这位特定的百夫长听过耶稣施行神迹的能力,并寻找他,以一个迫切的请求来求他,主啊,我的仆人害瘫痪病,躺在家里,甚是疼苦。这位罗马百夫长以尊重的头衔称耶稣 (他的犹太下属) 为主。这位百夫长的请求并不是直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他仆人的利益。百夫长为了他仆人的缘故,将自己繁重的事务撇在一边,很可能是从五英里或更远以外的一座低加坡里城来到迦百农,这一事实显明了他对仆人的一种非凡程度的爱。
这仆人害瘫痪病,不仅无法走动,也甚是疼苦,或许是患有神经系统失调,这种疾病也会导致痉挛。这位仆人处于如此糟糕的情况,以致无法旅行,甚至也无法被带到耶稣面前寻求医治。他害瘫痪病,躺在家里。
耶稣回应这位百夫长,说:我去医治他。基督愿意立刻放下并离开他当时在迦百农所做的所有事情,去医治一个外邦仇敌的仆人。耶稣表明,他言行一致,行他所讲:愿意走额外的一里路 (马太福音 5:41),爱他的仇敌 (马太福音 5:43),向那些不是他犹太弟兄的人问安 (马太福音 5:47)。他也表明,他愿意进外邦人的家。
百夫长却以惊人的回答说: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他,作为一个有相当权力和地位的外邦人,承认自己不配 (不敢当) 让一位犹太拉比耶稣进入自己的家。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谦卑声明。百夫长接着以一个同等震惊的信心宣言说,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这位百夫长对耶稣有着如此大的信心,以至他不仅相信耶稣有能力医治他的仆人,也相信耶稣甚至都不用在场,就可以让这事发生。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
百夫长继续解释说,因为我在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以下。身为一位罗马军事长官,百夫长理解权力如何运作。他是一个服于上级权下的人,也有一百个兵在他的指挥之下。百夫长要管理很多人和很多责任。他明白自己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情,但他可以下命令,且知道他的命令会被执行。对这个说 "去!" 他就去;对那个说 "来!" 他就来;对我的仆人说:"你做这事!" 他就去做。百夫长逻辑分析认为,就像他的话对他的兵具有权柄一样,耶稣的话也具有超然的权柄,只要这话从他而出,无论何地都能医治。
耶稣被打动了,听见就希奇。他转向犹太跟随者,以百夫长惊人的信心为例,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这位罗马百夫长,这位异教外邦人,这位犹太人藐视的仇敌,他所拥有的信心比他们所有人的都大。他的信心使他们羞愧。通过突显这一事实,耶稣是在呼吁他的门徒要拥有这样的信心,而且不仅问这外邦人的安,也高举和称赞他。
在继续之前,耶稣重复指向了自己的权柄,我又告诉你们。为了让自己的声明更具可信度,犹太拉比会将自己所教导的内容根植在过去博学拉比的教训之上,会以 "某某拉比教导……" 作为开始。引用前拉比的权威,是一种让教师在自己将要教授的内容上拥有更大权威的方式。耶稣并非以这种方式教导,而只是诉诸于所存在的最高权威,就是他自己;这正是为什么他经常以 "我告诉你们" 开始自己的言论。
然后,耶稣教导说,从东从西,将有许多外邦人来,在天国里。从东来的外邦人可能包括叙利亚 (亚述) 人,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从西而来的外邦人会包括罗马人。天国会包括像罗马百夫长一样的人,这一点可能足够让人震惊的了。
但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些外邦人中有些会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是以色列的开国先祖——是神与之立约的人,祂要使他们成为大国。如果这些开国先祖出现在将来的筵席之上,他们一定会坐在贵宾席。耶稣正在告诉跟从他的犹太门徒,那有大信心的外邦人 (像这位百夫长) 将要分享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同等级别的殊荣。
从东从西而来的外邦人会参与天国,坐席,并在开国先祖的席上庆祝,休息,服侍。这样的概念,对于大多数的犹太人而言,是莫测高深的。与以色列人中最尊贵的人一同坐席,乃是为最高尊荣的客人所预留的。
但耶稣继续说了一句对他的犹太听众而言,甚至可能更为不安的话: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换言之,当忠心的外邦人在天国里因他们的大信心被尊荣的同时,会有属于本国的犹太人因缺乏信心而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这可能是对耶稣之后在马太福音中陈述的一个说明:"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 (马太福音 20:16)。
耶稣使用了一个明确的词来描述那些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的人,称他们为本国的子民。我们知道,本国的子民代表信徒,这一点耶稣在马太福音 13 章说得很清楚。他的门徒私下来到他面前,请他解释麦子和稗子的比喻。耶稣解释:
"他回答说:'那撒好种的就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种就是天国之子;稗子就是那恶者之子。'" (马太福音 13:37-38)
耶稣明确表明,本国的子民是 "好种",与 "那恶者之子" 相对立。那么,耶稣的听众,那跟从他的人,对信徒,好种,本国的子民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会有何理解呢?
耶稣所描绘的画面是尊贵客人在一天中有外边黑暗的时候坐席的画面,所以他所描绘的貌似是古近东的筵席。筵席是晚上,是在气温凉下来之后。在中间的主席桌上坐着贵宾,而不太重要的客人坐在离主席桌较远的地方。离主席桌越远的客人,所拥有的尊荣就越少。同样,离主席桌越远,光线就越差。唉,在这一情况下,似乎有些人根本无法参加筵席,得不到任何尊荣。他们被赶出,不得参加筵席,甚至都无法坐在筵席的外圈席桌上,也不许站在光的外围,吃一些残羹剩饭。他们会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所描述的是被完全排除在尊贵筵席之外。
对比很明显。从东从西而来的大有信心的外邦人 (像百夫长一样) 坐在尊贵的席位上,舒适地与尊贵的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享受荣耀,本国的子民却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为什么?因为在天国里所尊荣的是表现出极大信心的人。耶稣正在向那些跟从的人说明这一点,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重点是,像百夫长一样有大信心,比在以色列中的任何人信心都大的外邦人,会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在中间的主席桌上。同时,那并未表现出如此大信心的本国子民,会被完全排除在尊贵之外。这是一个极端的对比,说明在耶稣天国里所尊荣的是信心。
他们会在意吗?毕竟,本国的子民显然会参与天国。但是,当他们被排除在筵席之外时,就会极其失望,其悲伤程度甚至会像在葬礼上一样哀哭。他们也必要切齿了。译为切齿的词来自使徒行传 7:54 中同被译为 "切齿" 的词。在司提反为福音做了激动人心的辩护之后,听见的犹太人变得极其愤怒,开始 "咬牙切齿"。
"众人听见这话就极其恼怒,向司提反咬牙切齿。" (使徒行传 7:54)
"极其恼怒" 直译的意思是,"将他们的心一切为二"。开始咬牙切齿的人立刻用石头打司提反,并将他打死。咬牙切齿的概念表明愤怒,痛斥,失望。因此,哀哭切齿表明了悲伤,失望,或许还有愤怒和怨恨。在这个例子中,切齿似乎是针对自己,因自己没有利用好机会而懊恼。
哀哭切齿一词在新约中出现了七次,每次都是耶稣用来指那些被审判之人所经历的悲伤和失望。
在这一例子中,经历悲伤和失望的是本国的子民。他们难过,因为他们因今生在地上没有活出信心的生活,而被排除在天国的尊荣之外。他们并没有就近中间席位,或者没有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在贵宾席位上,而是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意思是他们被完全排除在筵席之外。耶稣已经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如果你想要从耶稣得赏赐,就要通过遵循国度原则和耶稣的命令来进入天国 (马太福音 6:1;; 7:13-147:21)。这种生活方式需要信心,相信神的赏赐高于世界的赏赐 (希伯来书 11:6)。忠心的生活需要进窄门,走小路 (马太福音 7:14)。
耶稣在从东从西而来,因其信心被赏赐的外邦人和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哀哭切齿之地的本国子民之间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对于人群中的犹太人而言,这会彻底颠覆世界;外邦人被赏赐,坐在尊贵的座位上,而像他们一样本国的子民却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这一极端的例子说明了重点:在天国里,神会不偏不倚地赏赐有信心的人。此外,每一位信徒都会非常在意。这赏赐是对信心而言的,会应用于任何人,甚至外邦人。
这里是在谈论讨神喜悦的信心。没有信心就不可能讨神的喜悦 (希伯来书 11:4)。这里所谈论的不是成为本国子民的起初信心。译为 "子民" 的词也用于马太福音 1:23, 被译为 "子","必有童女怀孕生子"。要成为神的儿女,只需要相信的信心 (约翰福音 3:14-16),无需任何行动。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 (约翰福音 1:12)
每一位儿女或信徒都永远属于神的家,他们不会失去神儿女的地位 (约翰福音 10:28-29;罗马书 8:31-39)。凡相信耶稣的人就作为神的儿女,重生进入永恒的生命 (约翰福音 3:16),而且他们永远安全,免受火湖的所有危险,并且他们与神的永恒将来因基督的工,而永远有保障。他们是本国的儿女,这是极大的安慰。信徒无需担忧,死后会在哪里度过永恒,因为他们因耶稣的缘故,透过相信他和他的献祭,已经接受了这一恩典 (以弗所书 2:8-9)。
但是,虽然单一相信基督的信心就能确保我们是安全的,免受火湖的永恒咒诅,但它并不能确保我们会进入天国,接受我们的产业。我们可能会被排除在尊荣之外 (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经历失望 (哀哭切齿)。赢取尊荣的赏赐需要有顺服的信心 (马太福音 5:19-20;, 7:13-1421;哥林多前书 3:11-15;腓立比书 3:7-14;提摩太后书 2:10-13;希伯来书 10:35 - 12:17;雅各书 2:14-16;彼得前书 1:3-9;彼得后书 1:4-12;启示录 2:26;; 3:2121:7;罗马书 2:7)。
耶稣警告说,作为神永远的儿女,失去在祂国度里的赏赐,是有可能的。耶稣也警告说,那不凭信而活的本国子民,会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这不是指 "火湖" 的永恒咒诅,因它是为那些名字没有写在生命册上的人所预留 (启示录 20:15),就是那些从不相信 "因着信,本乎恩之医治" 应许的人 (约翰福音 3:14-16)。
这所指的是进引向灭亡的宽门 (马太福音 7:13-14)。在这种情况下,灭亡是尊荣和赏赐的灭亡,是可以通过活出信心之举而取悦于神的尊荣和赏赐,就像这位百夫长一样。那里与赏赐的筵席相反,没有筵席上温暖的灯光,而是黑暗;没有 Makarios (有福),喜乐和满足,而是苦毒;而且,这些 (失去天国地方和赏赐的) 子民会因他们没有按基督呼召他们服侍的那样去服侍他人的事实,而哀哭切齿。这就是为什么彼得称我们在今生的信心为 "宝贵" (彼得前书 1:7),因为它是我们凭信认识神和接受从信而来之赏赐的唯一机会。
保罗对罗马的信徒写到:
"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 (罗马书 8:15-18)
当我们相信耶稣时,就成为神的儿女;这是不可更改的,且是永恒的;我们将永远与祂同在。神是我们的产业,因为我们无条件地作了 "神的后嗣" (罗马书 8:17上)。但是,要接受我们作为在祂的国里与基督同为后嗣的产业,我们必须通过活出信心的生命,发自内心地行出顺服的举动,"和他一同受苦"。如果我们这么做,神就应许我们在祂的国里有无比荣耀的赏赐,"和基督同作后嗣" (罗马书 8:17下;哥林多后书 4:17-18)。如果我们不这么做,我们就会成为本国子民之一,就是耶稣告诉门徒要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的人。
在说了这又引人注目又重要的观点之后,耶稣对百夫长说:"你回去吧!照你的信心,给你成全了。"马太告知他的读者,那时,他的仆人就好了。耶稣照着百夫长所恳求的成就了他的请求,从而完成了因忠心而得极大赏赐的实例说明。
马太所记载前两个具体神迹的顺序是具有启发性的。长大麻风的得医治可能是本乎恩因着信,使我们脱离罪重生之恩赐的实例说明。这长大麻风的表现出耶稣在约翰福音 3:14-16 所提到的相同信心,当时他提及以色列受命要举目望那被举在杆子上的铜蛇,好得医治脱离蛇的毒液,以此来说明称义的信心。同样,耶稣说,他将被举在杆子 (十字架) 上,为要使全人类从罪的毒液,罪的大麻风中得医治。麻风患者相信,并得了医治。各人同样可以从罪的刑罚中得医治,这是神的伟大恩赐,不关乎行为 (以弗所书 2:8-9)。
接下来就是有关百夫长的第二个具体神迹,耶稣用它来说明信徒将会因行为得赏赐。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后书 5:10 所说:
"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
耶稣所得出的重点是:凭信行事将是这等赏赐的主要标准。这相当有鼓励性。百夫长走了超过五英里的路,为他的仆人恳求。在事物体系中,这不是一件极大的行为,但耶稣说,因百夫长的信心,该行为会得到极大的赏赐。这表明,只要活在信心中,服侍他人,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极大的赏赐。
询问圣经说
马太福音 8:5-13 含义
这一事件的对应记载是在路加福音 7:1-10。路加福音 13:28-29 也有一则对应教导。
耶稣医治了麻风患者之后,就进了迦百农城。迦百农位于加利利海的北海岸,是耶稣从拿撒勒迁移后,开始他事工的第一站 (马太福音 4:13),也是他呼召约翰,雅各,彼得和安得烈作他门徒的地方 (马太福音 4:18-22)。
当他进了迦百农,有一个罗马百夫长进前来。百夫长是罗马的一个军事长官,有权管理一百个士兵。作为罗马人,他是一个外邦人;作为在犹大的罗马士兵,他在那里是维护罗马对犹太人的权力。从许多犹太人的角度而言,罗马百夫长正是他们期待弥赛亚来推翻的敌人。
这位特定的百夫长听过耶稣施行神迹的能力,并寻找他,以一个迫切的请求来求他,主啊,我的仆人害瘫痪病,躺在家里,甚是疼苦。这位罗马百夫长以尊重的头衔称耶稣 (他的犹太下属) 为主。这位百夫长的请求并不是直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他仆人的利益。百夫长为了他仆人的缘故,将自己繁重的事务撇在一边,很可能是从五英里或更远以外的一座低加坡里城来到迦百农,这一事实显明了他对仆人的一种非凡程度的爱。
这仆人害瘫痪病,不仅无法走动,也甚是疼苦,或许是患有神经系统失调,这种疾病也会导致痉挛。这位仆人处于如此糟糕的情况,以致无法旅行,甚至也无法被带到耶稣面前寻求医治。他害瘫痪病,躺在家里。
耶稣回应这位百夫长,说:我去医治他。基督愿意立刻放下并离开他当时在迦百农所做的所有事情,去医治一个外邦仇敌的仆人。耶稣表明,他言行一致,行他所讲:愿意走额外的一里路 (马太福音 5:41),爱他的仇敌 (马太福音 5:43),向那些不是他犹太弟兄的人问安 (马太福音 5:47)。他也表明,他愿意进外邦人的家。
百夫长却以惊人的回答说: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他,作为一个有相当权力和地位的外邦人,承认自己不配 (不敢当) 让一位犹太拉比耶稣进入自己的家。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谦卑声明。百夫长接着以一个同等震惊的信心宣言说,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这位百夫长对耶稣有着如此大的信心,以至他不仅相信耶稣有能力医治他的仆人,也相信耶稣甚至都不用在场,就可以让这事发生。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
百夫长继续解释说,因为我在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以下。身为一位罗马军事长官,百夫长理解权力如何运作。他是一个服于上级权下的人,也有一百个兵在他的指挥之下。百夫长要管理很多人和很多责任。他明白自己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情,但他可以下命令,且知道他的命令会被执行。对这个说 "去!" 他就去;对那个说 "来!" 他就来;对我的仆人说:"你做这事!" 他就去做。百夫长逻辑分析认为,就像他的话对他的兵具有权柄一样,耶稣的话也具有超然的权柄,只要这话从他而出,无论何地都能医治。
耶稣被打动了,听见就希奇。他转向犹太跟随者,以百夫长惊人的信心为例,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这位罗马百夫长,这位异教外邦人,这位犹太人藐视的仇敌,他所拥有的信心比他们所有人的都大。他的信心使他们羞愧。通过突显这一事实,耶稣是在呼吁他的门徒要拥有这样的信心,而且不仅问这外邦人的安,也高举和称赞他。
在继续之前,耶稣重复指向了自己的权柄,我又告诉你们。为了让自己的声明更具可信度,犹太拉比会将自己所教导的内容根植在过去博学拉比的教训之上,会以 "某某拉比教导……" 作为开始。引用前拉比的权威,是一种让教师在自己将要教授的内容上拥有更大权威的方式。耶稣并非以这种方式教导,而只是诉诸于所存在的最高权威,就是他自己;这正是为什么他经常以 "我告诉你们" 开始自己的言论。
然后,耶稣教导说,从东从西,将有许多外邦人来,在天国里。从东来的外邦人可能包括叙利亚 (亚述) 人,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从西而来的外邦人会包括罗马人。天国会包括像罗马百夫长一样的人,这一点可能足够让人震惊的了。
但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些外邦人中有些会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是以色列的开国先祖——是神与之立约的人,祂要使他们成为大国。如果这些开国先祖出现在将来的筵席之上,他们一定会坐在贵宾席。耶稣正在告诉跟从他的犹太门徒,那有大信心的外邦人 (像这位百夫长) 将要分享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同等级别的殊荣。
从东从西而来的外邦人会参与天国,坐席,并在开国先祖的席上庆祝,休息,服侍。这样的概念,对于大多数的犹太人而言,是莫测高深的。与以色列人中最尊贵的人一同坐席,乃是为最高尊荣的客人所预留的。
但耶稣继续说了一句对他的犹太听众而言,甚至可能更为不安的话: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换言之,当忠心的外邦人在天国里因他们的大信心被尊荣的同时,会有属于本国的犹太人因缺乏信心而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这可能是对耶稣之后在马太福音中陈述的一个说明:"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 (马太福音 20:16)。
耶稣使用了一个明确的词来描述那些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的人,称他们为本国的子民。我们知道,本国的子民代表信徒,这一点耶稣在马太福音 13 章说得很清楚。他的门徒私下来到他面前,请他解释麦子和稗子的比喻。耶稣解释:
"他回答说:'那撒好种的就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种就是天国之子;稗子就是那恶者之子。'" (马太福音 13:37-38)
耶稣明确表明,本国的子民是 "好种",与 "那恶者之子" 相对立。那么,耶稣的听众,那跟从他的人,对信徒,好种,本国的子民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会有何理解呢?
耶稣所描绘的画面是尊贵客人在一天中有外边黑暗的时候坐席的画面,所以他所描绘的貌似是古近东的筵席。筵席是晚上,是在气温凉下来之后。在中间的主席桌上坐着贵宾,而不太重要的客人坐在离主席桌较远的地方。离主席桌越远的客人,所拥有的尊荣就越少。同样,离主席桌越远,光线就越差。唉,在这一情况下,似乎有些人根本无法参加筵席,得不到任何尊荣。他们被赶出,不得参加筵席,甚至都无法坐在筵席的外圈席桌上,也不许站在光的外围,吃一些残羹剩饭。他们会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所描述的是被完全排除在尊贵筵席之外。
对比很明显。从东从西而来的大有信心的外邦人 (像百夫长一样) 坐在尊贵的席位上,舒适地与尊贵的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享受荣耀,本国的子民却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为什么?因为在天国里所尊荣的是表现出极大信心的人。耶稣正在向那些跟从的人说明这一点,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重点是,像百夫长一样有大信心,比在以色列中的任何人信心都大的外邦人,会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在中间的主席桌上。同时,那并未表现出如此大信心的本国子民,会被完全排除在尊贵之外。这是一个极端的对比,说明在耶稣天国里所尊荣的是信心。
他们会在意吗?毕竟,本国的子民显然会参与天国。但是,当他们被排除在筵席之外时,就会极其失望,其悲伤程度甚至会像在葬礼上一样哀哭。他们也必要切齿了。译为切齿的词来自使徒行传 7:54 中同被译为 "切齿" 的词。在司提反为福音做了激动人心的辩护之后,听见的犹太人变得极其愤怒,开始 "咬牙切齿"。
"众人听见这话就极其恼怒,向司提反咬牙切齿。" (使徒行传 7:54)
"极其恼怒" 直译的意思是,"将他们的心一切为二"。开始咬牙切齿的人立刻用石头打司提反,并将他打死。咬牙切齿的概念表明愤怒,痛斥,失望。因此,哀哭切齿表明了悲伤,失望,或许还有愤怒和怨恨。在这个例子中,切齿似乎是针对自己,因自己没有利用好机会而懊恼。
哀哭切齿一词在新约中出现了七次,每次都是耶稣用来指那些被审判之人所经历的悲伤和失望。
在这一例子中,经历悲伤和失望的是本国的子民。他们难过,因为他们因今生在地上没有活出信心的生活,而被排除在天国的尊荣之外。他们并没有就近中间席位,或者没有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在贵宾席位上,而是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意思是他们被完全排除在筵席之外。耶稣已经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如果你想要从耶稣得赏赐,就要通过遵循国度原则和耶稣的命令来进入天国 (马太福音 6:1;; 7:13-147:21)。这种生活方式需要信心,相信神的赏赐高于世界的赏赐 (希伯来书 11:6)。忠心的生活需要进窄门,走小路 (马太福音 7:14)。
耶稣在从东从西而来,因其信心被赏赐的外邦人和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哀哭切齿之地的本国子民之间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对于人群中的犹太人而言,这会彻底颠覆世界;外邦人被赏赐,坐在尊贵的座位上,而像他们一样本国的子民却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这一极端的例子说明了重点:在天国里,神会不偏不倚地赏赐有信心的人。此外,每一位信徒都会非常在意。这赏赐是对信心而言的,会应用于任何人,甚至外邦人。
这里是在谈论讨神喜悦的信心。没有信心就不可能讨神的喜悦 (希伯来书 11:4)。这里所谈论的不是成为本国子民的起初信心。译为 "子民" 的词也用于马太福音 1:23, 被译为 "子","必有童女怀孕生子"。要成为神的儿女,只需要相信的信心 (约翰福音 3:14-16),无需任何行动。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 (约翰福音 1:12)
每一位儿女或信徒都永远属于神的家,他们不会失去神儿女的地位 (约翰福音 10:28-29;罗马书 8:31-39)。凡相信耶稣的人就作为神的儿女,重生进入永恒的生命 (约翰福音 3:16),而且他们永远安全,免受火湖的所有危险,并且他们与神的永恒将来因基督的工,而永远有保障。他们是本国的儿女,这是极大的安慰。信徒无需担忧,死后会在哪里度过永恒,因为他们因耶稣的缘故,透过相信他和他的献祭,已经接受了这一恩典 (以弗所书 2:8-9)。
但是,虽然单一相信基督的信心就能确保我们是安全的,免受火湖的永恒咒诅,但它并不能确保我们会进入天国,接受我们的产业。我们可能会被排除在尊荣之外 (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经历失望 (哀哭切齿)。赢取尊荣的赏赐需要有顺服的信心 (马太福音 5:19-20;, 7:13-1421;哥林多前书 3:11-15;腓立比书 3:7-14;提摩太后书 2:10-13;希伯来书 10:35 - 12:17;雅各书 2:14-16;彼得前书 1:3-9;彼得后书 1:4-12;启示录 2:26;; 3:2121:7;罗马书 2:7)。
耶稣警告说,作为神永远的儿女,失去在祂国度里的赏赐,是有可能的。耶稣也警告说,那不凭信而活的本国子民,会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这不是指 "火湖" 的永恒咒诅,因它是为那些名字没有写在生命册上的人所预留 (启示录 20:15),就是那些从不相信 "因着信,本乎恩之医治" 应许的人 (约翰福音 3:14-16)。
这所指的是进引向灭亡的宽门 (马太福音 7:13-14)。在这种情况下,灭亡是尊荣和赏赐的灭亡,是可以通过活出信心之举而取悦于神的尊荣和赏赐,就像这位百夫长一样。那里与赏赐的筵席相反,没有筵席上温暖的灯光,而是黑暗;没有 Makarios (有福),喜乐和满足,而是苦毒;而且,这些 (失去天国地方和赏赐的) 子民会因他们没有按基督呼召他们服侍的那样去服侍他人的事实,而哀哭切齿。这就是为什么彼得称我们在今生的信心为 "宝贵" (彼得前书 1:7),因为它是我们凭信认识神和接受从信而来之赏赐的唯一机会。
保罗对罗马的信徒写到:
"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 (罗马书 8:15-18)
当我们相信耶稣时,就成为神的儿女;这是不可更改的,且是永恒的;我们将永远与祂同在。神是我们的产业,因为我们无条件地作了 "神的后嗣" (罗马书 8:17上)。但是,要接受我们作为在祂的国里与基督同为后嗣的产业,我们必须通过活出信心的生命,发自内心地行出顺服的举动,"和他一同受苦"。如果我们这么做,神就应许我们在祂的国里有无比荣耀的赏赐,"和基督同作后嗣" (罗马书 8:17下;哥林多后书 4:17-18)。如果我们不这么做,我们就会成为本国子民之一,就是耶稣告诉门徒要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的人。
在说了这又引人注目又重要的观点之后,耶稣对百夫长说:"你回去吧!照你的信心,给你成全了。"马太告知他的读者,那时,他的仆人就好了。耶稣照着百夫长所恳求的成就了他的请求,从而完成了因忠心而得极大赏赐的实例说明。
马太所记载前两个具体神迹的顺序是具有启发性的。长大麻风的得医治可能是本乎恩因着信,使我们脱离罪重生之恩赐的实例说明。这长大麻风的表现出耶稣在约翰福音 3:14-16 所提到的相同信心,当时他提及以色列受命要举目望那被举在杆子上的铜蛇,好得医治脱离蛇的毒液,以此来说明称义的信心。同样,耶稣说,他将被举在杆子 (十字架) 上,为要使全人类从罪的毒液,罪的大麻风中得医治。麻风患者相信,并得了医治。各人同样可以从罪的刑罚中得医治,这是神的伟大恩赐,不关乎行为 (以弗所书 2:8-9)。
接下来就是有关百夫长的第二个具体神迹,耶稣用它来说明信徒将会因行为得赏赐。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后书 5:10 所说:
"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
耶稣所得出的重点是:凭信行事将是这等赏赐的主要标准。这相当有鼓励性。百夫长走了超过五英里的路,为他的仆人恳求。在事物体系中,这不是一件极大的行为,但耶稣说,因百夫长的信心,该行为会得到极大的赏赐。这表明,只要活在信心中,服侍他人,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极大的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