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路加福音 8:16-18 含义

耶稣用灯的比喻来教导揭示真理和坦率生活的重要性。他强调隐藏的事物最终会被揭露,鼓励他的追随者注意如何聆听和回应他的教导。那些凭着信心接受并实践他的话语的人将获得更多的理解和生命,而那些无视这些话语的人甚至会失去他们认为自己拥有的东西。

路加福音 8:16-18 平行的福音书记载是马太福音 5:15;;; 10:2613:1225:29马可福音 4:21-25 以及路加福音 12:2

耶稣正在教导门徒。他刚刚向他们解释了“撒种的比喻”(路加福音 8:11-15)。耶稣在解释不同的比喻时,告诉门徒,他们正在获得“知道神国奥秘”的能力(路加福音 8:10)。

路加福音中呈现的教义与马可福音中呈现的教义相似。马太福音中呈现的这些教义在几个不同的背景下给出,因此似乎有略有不同的应用。

我们首先将看看如何在路加福音(和马可福音)的背景下理解这些教义。我们将提供《圣经说》评论的链接,以了解如何在马太福音的背景下理解这些平行的教义。

这些教义是在不同的背景下提出的,这表明耶稣很可能在他的传道生涯中多次教导过这些教义。

首先,耶稣使用了光的比喻:

没有人点灯用器皿盖上,或放在床底下,而是放在灯台上,使进来的人可以看见亮光(第 16 节)。

光在整个《圣经》和古代文化中都是一个强有力的象征,代表着真理和善良。照亮并揭示存在的事物。引导人们走向正确的道路(诗篇 119:105)。人们点灯的原因是帮助他们看清黑暗并在黑暗中导航。

耶稣曾说过这样的话: “人点灯,就不放器皿盖上。同样,人也不把点着的灯放在底下,因为这样会遮挡光线,并抵消点灯的初衷。盖上器皿的并不能驱散黑暗。点灯的人,都把放在灯台上,叫进屋的人都看见光。”

耶稣教义的真理和美德就像一盏明亮的。它们驱散黑暗和混乱。它们照亮现实,揭示许多事物。福音之对所有进入看到其真理和美德的人都大有裨益。

福音的光芒将揭示一切事物,照亮每一个秘密

在马太福音中,耶稣在“登山宝训”(马太福音 5-7)中传达了这一教义。在登山宝训中,耶稣宣称他的门徒是世上的马太福音 5:14),然后他告诉他们没有人点灯藏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灯台上马太福音 5:15)。在告诉他们这些之后,耶稣立即吩咐他的追随者让他们的光照在人前,这样别人才能看到他们的善行,并荣耀上帝(马太福音 5:16)。

关于马太福音中耶稣的平行教导的圣经评论可以在这里找到。

因为没有什么隐藏的事不显露出来,也没有什么秘密不被人知道和揭露出来(第 17 节)。

光明揭示一切。隐藏的一切都不会被揭露。一切都变得显而易见。每个秘密都将被揭露,并被公之于众没有什么可以瞒过上帝。

耶稣强调真理最终揭示。即使那些目前看似隐藏或模糊的东西最终也会被揭露。这既适用于精神真理,也适用于人类心灵的状态。耶稣的教导并不意味着要被隐藏或只有少数人才能理解。它就像一盏灯,最终揭露一切。


真理终究被神显明,即使是暗中所做的事,无论是善行还是恶行,终究都会揭露,神真理的光辉照耀万物,揭露其背后的真相。

耶稣是“照亮一切人的真光”(约翰福音 1:9),他的福音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耶稣降临,是为了让所有进入其光芒的人(即遇见耶稣)能够看到并理解什么是正义和善良,并按照真理生活。

“耶稣又对他们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约翰福音 8:12

父神差遣耶稣来到世上,耶稣是“世界的光”(约翰福音 8:12)。父神将耶稣放在灯台上(十字架),好让那些进来遇见耶稣的人都能看见光

在向尼哥底母解释如何获得永生的礼物约翰福音 3:3-16)之后,耶稣描述了人们对黑暗世界中光的出现的基本反应:

“光来到世间,世人却爱黑暗而不爱光,因为他们的行为是邪恶的。”
约翰福音 3:19b

因为他们的行为是邪恶的,并且他们喜爱黑暗,耶稣继续说道:

“他们恨恶光,不敢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被揭露。”
约翰福音 3:20

他们的行为将被揭露,因为没有什么隐藏的事不会显露出来,也没有什么秘密不会为人所知和揭露(第 17 节)。

因此,问题不在于我们的罪恶是否被揭露,而是何时和如何被揭露。我们的罪恶是自愿通过悔改和信仰的行为被揭露吗?还是我们的罪恶会被上帝的审判之光揭露?

逃避光明会延迟曝光,并剥夺那些试图逃避光明的人通过忏悔和悔改而获得的治愈,恢复,亲密和生命。逃避光明只会带来死亡和审判的进一步愤怒。

但耶稣在对尼哥底母的教导中,总结了那些通过悔改和认罪实践真理的人的积极回应:

“但行真理的人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
约翰福音 3:21

上帝是仁慈和宽容的。如果我们来找他寻求医治,他会宽恕我们的罪过。如果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去仰望他的儿子,耶稣就会称我们为义人(约翰福音 3:14)。当我们得到他的义,并继续承认我们的罪之后,他是信实和公义的,他会宽恕我们的罪,并不断洗净我们甚至不知道的罪(约翰一书 1:9)。这就是我们在光明中行走的方式,就像他在光明中一样(约翰一书 1:7)。如果我们说我们没有罪,我们就是在欺骗自己,把自己排除在体验他光明的喜乐,生命和真理之外(约翰一书 1:8, 10)。

人们对耶稣之光和福音的反应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对他的福音真理做出良好反应,他承诺会揭示更多赋予生命的真理,但如果我们拒绝他的,那么我们就会播下自己的困惑和毁灭。

可以在这里找到《圣经说》对马太福音中耶稣对路加福音 8:17 的平行教导的评论。

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警告他的门徒:

“所以,你们应当谨慎怎样听。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自以为有的,也要夺过来。” (第 18 节)

这是一个双重原则。

该原则的一方面是积极的机会:对于凡拥有的,还要给予他更多

这一原则的主体是凡有 的人。但直接宾语没有明确说明。直接宾语未说明。它留空并隐含。凡有      —什么?

隐含的直接对象是信仰。凡有信仰的人。这里的信仰意味着信任耶稣和他的信息——相信他所说的是好的和真实的——相信他的光是有益的——有足够的信仰和理解,相信他的话语能提供比黑暗中更好的生活。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意思是那些心胸开阔,愿意接受理解祂教导的人,将获得更多的信仰和理解。随着他们不断获得信仰和理解,他们通过信仰认识上帝的能力将不断扩大,直到他们拥有丰盛的生命。

耶稣将永生定义为亲密地认识父,唯一的真神,以及他所差来的耶稣基督(约翰福音 17:3)。

在路加福音中,耶稣向门徒们展示了如何体验美好生活的不可思议的原则。这个扩展的原则意味着:凡有信心的人,必得更多的生命(耶稣定义——亲密地认识上帝)。

耶稣降临是为了让人们体验到生活的充实(约翰福音 10:10)。

这条原则的反面也同样适用:凡是一无所有的人,连他自以为拥有的东西也将被夺走。这是一个负面的警告。

这表明,凡是缺乏信仰或对耶稣及其福音没有开放心胸的人,不仅无法增强信仰和/或获得更深的理解,而且他们还会错过认识上帝和体验美好生活——永生的机会。最终,凡是没有信仰的人,也会失去他们目前认为自己拥有的生命。

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警告他的门徒要小心聆听——因为他们的聆听方式(无论有无信仰)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他们敞开心扉聆听,他们的信仰和与上帝的亲密关系就会增长,他们生命也会增加。如果他们用封闭的心聆听,他们甚至失去他们认为拥有的东西

耶稣在“才干的比喻”的结尾也给出了类似的警告(马太福音 25:14-30)。

“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福音 25:29)

正如马太福音中这个寓言的结尾所述,这一原则的应用表明了忠诚,责任和管理。

表现出良好管理的仆人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相反,未能管理好自己那一小笔钱的仆人则被完全剥夺了管理职责。《才干的比喻》中暗示,如果拥有一千才干的仆人至少把钱存入银行,可能还能保留一些管理职责。

每一个能证明自己投资成果的人——勤奋的奴隶——都会得到更多的报酬。相反,那些没有证明自己投资成果的人,就会被剥夺最初的资产,连同他的管理责任。一塔伦的奴隶被剥夺了一塔伦,然后了十塔伦的奴隶。

凡是善于管理圣灵赋予他的上帝王国的人,都会被赋予更大的管理机会。凡是没有管理好分配的少量资金的人,都会被剥夺所有管理责任。这是一个可以预见的结果——拥有的人会得到更多,而没有的人将一无所有。

耶稣的原则的负面回应和结果:凡不信的,连他自以为有的也要被夺去,这与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的遭遇相似(罗马书 1:18)。他们“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罗马书 1:21)。罗马书将这种失去自以为拥有的东西的行为描述为接受“神的愤怒”(罗马书 1:18)——我们罪的自然后果——并被交给堕落的情欲”(罗马书 1:26a)。

耶稣在《路加福音》中教导的双重原则——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以为自己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与耶稣后来在《路加福音》第 9 章中教导门徒的悖论有关,他说:

“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路加福音 9:24

这两个教义之间的联系是:凡有信仰为耶稣牺牲生命的人,将会拯救自己的生命,并且将会获得更多的生命;但是凡没有信仰并希望拯救他认为从耶稣那里得到的生命的人,将会失去它,并且他认为生命中拥有的一切美好事物都将被夺走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