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路加福音 8:22-25 平行的福音书记载是马太福音 8:18, 23-27 和 马可福音 4:35-41。
路加福音 8:22-25 和 接下来的段落(路加福音 8:26-39)强调了耶稣传教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路加的主要读者(希腊人)特别感兴趣的方面。
故事讲述了耶稣离开犹大省犹太人聚居的加利利地区,前往外邦人聚居的地区传教的故事。在前往十城的路上,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路加介绍了这次旅行:
有一天,耶稣和他的门徒上了船,他对他们说:“我们渡到湖对岸去吧!” (第 22 节上)。
表达方式:有一天,表明路加没有准确描述这次到湖对岸的旅行发生的时间。它发生在那时——有一天——当他在加利利地区教导的时候。
与路加福音类似,马可福音也说,有一天晚上,耶稣在加利利海边向众人讲了许多寓言(马可福音 4:1-34):
“那天晚上,耶稣对他们说:‘我们渡到那边去吧。’”(马可福音 4:35)
如上所述,耶稣的指示“让我们到湖的对岸去”不仅仅意味着物理上的搬迁。它还意味着去另一个外邦人居住的国家。这个湖就是加利利海,形状像一颗钻石。这个湖在功能上充当了位于北部和西部海岸的加利利犹太区与位于东南海岸线的德卡波利斯希腊区之间的边界。
十城邦是罗马的一个省。它由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建立的十座希腊城市组成。十城邦的希波斯城坐落在湖东岸的一座山顶上。尽管距离只有几英里,但该地区的文化与犹太人截然不同。因此,耶稣和他的门徒正从犹太世界走向外邦世界。
指示他去另一边似乎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方向改变,对于犹太拉比来说,这是一个不寻常的路线。外邦人长途跋涉寻求他的治疗是一回事,但现在拉比要去找他们了。
路加没有明确说明耶稣决定去外邦人那里的原因。马太表示,耶稣是为了避开人群(马太福音 8:18)。同样,马可说,当他们离开时,他们“离开了人群”(马可福音 4:36)。这可能表明耶稣试图避免引起更多关注,以免分散人们对他使命的注意力。
也许耶稣想从人群中休息一下。(几个小时后,他筋疲力尽,在可怕的风暴中在船上睡着了——路加福音 8:23)。也可能耶稣决定离开,因为他意识到那些传道对象的自私动机或铁石心肠。后来,他斥责加利利北岸的犹太人缺乏信仰(路加福音 10:13-15, 马太福音 11:21-24)。
无论动机如何,耶稣前往彼岸始终是上帝更宏大的神圣计划的一部分(以赛亚书 49:6, 12)。虽然耶稣是犹太人的弥赛亚,但福音的好消息是面向所有人的,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通过前往希腊人和罗马人居住的彼岸,耶稣以一种非常切实有力的方式将福音之光带给他们。这次“传教之旅”预示了他将给门徒的最后命令,即“大使命”。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马太福音 28:19-20)
不到三年,耶稣指示这些门徒去到对岸去向外邦世界传道,他们的行动将更加广泛。他们将成为一股动员力量,推动福音传播到全世界。耶稣通过自己的行动训练他们,并邀请他们效仿他的榜样。通过发布这一命令,耶稣也要求门徒做出更大的承诺。
路加本人可能也是希腊人,他在向外邦人传播福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是保罗在希腊各民族和城市传教的同伴。路加写了《使徒行传》,讲述了福音在希腊人和罗马人中的迅速传播和显著成功。路加福音对耶稣生平的记述也准确地将耶稣描述为他们最重要的哲学问题的答案。
耶稣和他的门徒上了船,他们从加利利海的北部(犹太海岸线)出发(第 22b 节)。
加利利海的典型船只相对较小。1986 年,在加利利海的西北岸发现了一艘公元一世纪的渔船。它长 27 英尺,宽 7.5 英尺。最多可容纳 15 人。耶稣用来渡湖的船可能大小相似,并且由帆驱动。由于这个淡水湖长约 13 英里,宽约 8 英里,因此到达对岸的旅程可能需要几个小时。
但当他们航行的时候,耶稣睡着了(第 23 节上)。
耶稣很可能因为长时间的布道,与人群打交道,治病和驱魔而精疲力竭(马太福音 8:16, 马可福音 4:1-35)。尽管耶稣拥有非凡的力量,但他也是凡人。他的身体需要休息和睡眠才能正常运作。
当耶稣在船上睡着的时候,路加告诉他的读者,一场猛烈的大风降落在湖上,他们开始被淹没并陷入危险(第 23b 节)。
狂风是一阵猛烈的风暴。风暴非常猛烈,船开始被水淹没。马太报道说“船被波浪淹没”(马太福音 8:24)。马可补充道:“波浪猛烈地打在船上,甚至船里已经满了水”(马可福音 4:37)。门徒中有几个是职业渔夫,他们意识到危险已经降临到他们头上。
半夜时分,他们乘坐一艘小船,在浩瀚的湖中央遇上了一场猛烈的风暴——船里开始进水了。门徒们,包括那些经验丰富的渔夫,都无法把船安全地拖到岸边,他们开始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危及生命的风暴中,海浪汹涌,海水灌满船体,耶稣却睡着了。马可补充道:“耶稣自己在船尾,靠着枕头睡着了”(马可福音4:38a)。
尽管很疲惫,但即使在猛烈的风暴中,他也相信父亲会保护他。
耶稣的信心和安宁与祂门徒的恐惧和紧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们无路可走,只好来找耶稣,叫醒了他,说道:“夫子,夫子,我们丧命啦!” (24节)。
门徒的恳求中带着一种迫切。他们称呼耶稣为“夫子,夫子”。
有趣的是,记录这一事件的三本福音书在门徒呼唤耶稣时都使用了不同的称呼。
马太使用“主”(马太福音 8:25)(希腊语:κύριε——发音:“ku-rié”——G2962)。在这种情况下,它用“主”来指代耶稣的弥赛亚权威。耶稣的弥赛亚身份是马太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他的主要读者群犹太人对此特别感兴趣。
马可使用“老师”(马可福音 4:38)(希腊语:διδάσκαλε——发音:“di-das-ka-lé”——G1320)。“老师”是指耶稣作为他们的宗教老师对他们的权威。犹太人通常用来指“老师”的术语是“拉比”——见约翰福音 1:38。在《罗马福音》中,马可很可能将“拉比”希腊化为更直接易懂的词语,即针对他的主要读者群的“老师”。
路加使用“夫子”(希腊语:ἐπιστάτα——发音:“è-pi-sta-tá”——G1988)。这个词在希腊语新约中很少使用。“Èpistatá”的意思是“监督者”或“掌管者”。更确切地说,它的意思是“有地位或权威的人”。英文词“夫子”广泛但直白地涵盖了这些含义。然而,翻译为“夫子”有效地捕捉到了门徒们的紧迫感和绝望感。
通过选择“èpistatá”来传达门徒们在这可怕时刻的意思,路加强调了耶稣强大的权威。
这三位福音书作者使用了三种不同的希腊语术语,这再次表明福音书是耶稣及其门徒等人最初用阿拉姆语和/或希伯来语讲的希腊语记录。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圣经说》文章:“ 耶稣的犹地亚的四种语言”。
此外,福音书的作者对门徒的恳求的表达都略有不同——再次强调了不同的重点。
路加是对此作最简洁的作者,他记录了门徒的恐惧: “夫子,夫子,我们要丧命了!”
马太更完整地记录了门徒们的绝望和希望:“主啊,救救我们,我们丧命吧!”(马太福音 8:25b)。
马可记录了门徒们惊讶地发现耶稣对他们的困境毫不害怕,“夫子,我们丧命,你不顾吗?”(马可福音 4:38b)。马可记录了门徒们的反问,揭示了他们的恐惧和缺乏信心,因为他们似乎在责备耶稣。
这些表达方式的差异——尤其是在路加福音和马太福音与马可福音之间的差异——可能表明,不同的门徒在猛烈的风暴中担心生命安全时对耶稣说了不同的话。
路加写道,在门徒恳求耶稣之后:
他起来,斥责风和汹涌的波浪,风和汹涌的波浪就停止了,海也平静了(第 24b 节)。
耶稣直接对自然元素说话,祂一说话,自然元素就停止了,天也平静了。看来,耶稣真的是风浪的“主宰”,这比门徒们想象的还要多。万物听从造物主的声音,是造物主让它存在的(创世记 1, 约翰福音 1:3, 歌罗西书 1:16)。
耶稣斥责天气之后,将注意力转向了他的门徒。
耶稣问他们:“你们的信心在哪里呢?” (25节上)
耶稣对门徒缺乏信心的责备,是对门徒的一种警告。
有趣的是,在马太福音中,耶稣两次斥责的顺序(斥责风浪,以及斥责门徒)是颠倒的。
根据马修的说法:
“他对他们说:‘你们这些小信的人,为什么害怕?’然后他站起来,斥责风和海……”(马太福音 8:26)
耶稣被唤醒后,很可能发生了以下事情:
路加报道说,当风停止,波浪平静之后,门徒们都惧怕,惊讶,彼此说:“这到底是谁,他吩咐风和水,连风和水也听从他了?” (25b 节)。
船上的人已经看到过耶稣医治麻风病人,治愈各种疾病和驱除恶魔,当他们看到耶稣如何斥责风使之静止时,都感到恐惧和惊讶。
他们自问: “这人到底是谁,他竟能指挥风和水,而它们也听从了他?”
拥有这种权柄的人,只有创造风和水的宇宙主宰。作为创造者,耶稣有权柄指挥风和水。
马太福音中门徒的问题也许更加尖锐:
“这是怎样的人,连风和海都听从他?”(马太福音 8:27b)
福音书表明,这个人就是神——风,水和万物的创造者。他是弥赛亚,是天地之王。即使亲眼目睹了这个奇迹和其他许多奇迹,船上的门徒们才刚刚开始了解耶稣作为主神的真实身份。
在下一段经文中,路加描述了耶稣和他的门徒到达湖对岸时发生的奇妙的事情。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询问圣经说
路加福音 8:22-25 含义
与路加福音 8:22-25 平行的福音书记载是马太福音 8:18, 23-27 和 马可福音 4:35-41。
路加福音 8:22-25 和 接下来的段落(路加福音 8:26-39)强调了耶稣传教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路加的主要读者(希腊人)特别感兴趣的方面。
故事讲述了耶稣离开犹大省犹太人聚居的加利利地区,前往外邦人聚居的地区传教的故事。在前往十城的路上,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路加介绍了这次旅行:
有一天,耶稣和他的门徒上了船,他对他们说:“我们渡到湖对岸去吧!” (第 22 节上)。
表达方式:有一天,表明路加没有准确描述这次到湖对岸的旅行发生的时间。它发生在那时——有一天——当他在加利利地区教导的时候。
与路加福音类似,马可福音也说,有一天晚上,耶稣在加利利海边向众人讲了许多寓言(马可福音 4:1-34):
“那天晚上,耶稣对他们说:‘我们渡到那边去吧。’”
(马可福音 4:35)
如上所述,耶稣的指示“让我们到湖的对岸去”不仅仅意味着物理上的搬迁。它还意味着去另一个外邦人居住的国家。这个湖就是加利利海,形状像一颗钻石。这个湖在功能上充当了位于北部和西部海岸的加利利犹太区与位于东南海岸线的德卡波利斯希腊区之间的边界。
十城邦是罗马的一个省。它由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建立的十座希腊城市组成。十城邦的希波斯城坐落在湖东岸的一座山顶上。尽管距离只有几英里,但该地区的文化与犹太人截然不同。因此,耶稣和他的门徒正从犹太世界走向外邦世界。
指示他去另一边似乎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方向改变,对于犹太拉比来说,这是一个不寻常的路线。外邦人长途跋涉寻求他的治疗是一回事,但现在拉比要去找他们了。
路加没有明确说明耶稣决定去外邦人那里的原因。马太表示,耶稣是为了避开人群(马太福音 8:18)。同样,马可说,当他们离开时,他们“离开了人群”(马可福音 4:36)。这可能表明耶稣试图避免引起更多关注,以免分散人们对他使命的注意力。
也许耶稣想从人群中休息一下。(几个小时后,他筋疲力尽,在可怕的风暴中在船上睡着了——路加福音 8:23)。也可能耶稣决定离开,因为他意识到那些传道对象的自私动机或铁石心肠。后来,他斥责加利利北岸的犹太人缺乏信仰(路加福音 10:13-15, 马太福音 11:21-24)。
无论动机如何,耶稣前往彼岸始终是上帝更宏大的神圣计划的一部分(以赛亚书 49:6, 12)。虽然耶稣是犹太人的弥赛亚,但福音的好消息是面向所有人的,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通过前往希腊人和罗马人居住的彼岸,耶稣以一种非常切实有力的方式将福音之光带给他们。这次“传教之旅”预示了他将给门徒的最后命令,即“大使命”。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
(马太福音 28:19-20)
不到三年,耶稣指示这些门徒去到对岸去向外邦世界传道,他们的行动将更加广泛。他们将成为一股动员力量,推动福音传播到全世界。耶稣通过自己的行动训练他们,并邀请他们效仿他的榜样。通过发布这一命令,耶稣也要求门徒做出更大的承诺。
路加本人可能也是希腊人,他在向外邦人传播福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是保罗在希腊各民族和城市传教的同伴。路加写了《使徒行传》,讲述了福音在希腊人和罗马人中的迅速传播和显著成功。路加福音对耶稣生平的记述也准确地将耶稣描述为他们最重要的哲学问题的答案。
答案:耶稣是完美的人。
答案:通过效仿耶稣谦卑的榜样和他的教诲,为上帝服务他人,凭信心生活,相信上帝的指示,依靠上帝的力量来完成他的旨意。
耶稣和他的门徒上了船,他们从加利利海的北部(犹太海岸线)出发(第 22b 节)。
加利利海的典型船只相对较小。1986 年,在加利利海的西北岸发现了一艘公元一世纪的渔船。它长 27 英尺,宽 7.5 英尺。最多可容纳 15 人。耶稣用来渡湖的船可能大小相似,并且由帆驱动。由于这个淡水湖长约 13 英里,宽约 8 英里,因此到达对岸的旅程可能需要几个小时。
但当他们航行的时候,耶稣睡着了(第 23 节上)。
耶稣很可能因为长时间的布道,与人群打交道,治病和驱魔而精疲力竭(马太福音 8:16, 马可福音 4:1-35)。尽管耶稣拥有非凡的力量,但他也是凡人。他的身体需要休息和睡眠才能正常运作。
当耶稣在船上睡着的时候,路加告诉他的读者,一场猛烈的大风降落在湖上,他们开始被淹没并陷入危险(第 23b 节)。
狂风是一阵猛烈的风暴。风暴非常猛烈,船开始被水淹没。马太报道说“船被波浪淹没”(马太福音 8:24)。马可补充道:“波浪猛烈地打在船上,甚至船里已经满了水”(马可福音 4:37)。门徒中有几个是职业渔夫,他们意识到危险已经降临到他们头上。
半夜时分,他们乘坐一艘小船,在浩瀚的湖中央遇上了一场猛烈的风暴——船里开始进水了。门徒们,包括那些经验丰富的渔夫,都无法把船安全地拖到岸边,他们开始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危及生命的风暴中,海浪汹涌,海水灌满船体,耶稣却睡着了。马可补充道:“耶稣自己在船尾,靠着枕头睡着了”(马可福音4:38a)。
尽管很疲惫,但即使在猛烈的风暴中,他也相信父亲会保护他。
耶稣的信心和安宁与祂门徒的恐惧和紧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们无路可走,只好来找耶稣,叫醒了他,说道:“夫子,夫子,我们丧命啦!” (24节)。
门徒的恳求中带着一种迫切。他们称呼耶稣为“夫子,夫子”。
有趣的是,记录这一事件的三本福音书在门徒呼唤耶稣时都使用了不同的称呼。
马太使用“主”(马太福音 8:25)(希腊语:κύριε——发音:“ku-rié”——G2962)。在这种情况下,它用“主”来指代耶稣的弥赛亚权威。耶稣的弥赛亚身份是马太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他的主要读者群犹太人对此特别感兴趣。
马可使用“老师”(马可福音 4:38)(希腊语:διδάσκαλε——发音:“di-das-ka-lé”——G1320)。“老师”是指耶稣作为他们的宗教老师对他们的权威。犹太人通常用来指“老师”的术语是“拉比”——见约翰福音 1:38。在《罗马福音》中,马可很可能将“拉比”希腊化为更直接易懂的词语,即针对他的主要读者群的“老师”。
路加使用“夫子”(希腊语:ἐπιστάτα——发音:“è-pi-sta-tá”——G1988)。这个词在希腊语新约中很少使用。“Èpistatá”的意思是“监督者”或“掌管者”。更确切地说,它的意思是“有地位或权威的人”。英文词“夫子”广泛但直白地涵盖了这些含义。然而,翻译为“夫子”有效地捕捉到了门徒们的紧迫感和绝望感。
通过选择“èpistatá”来传达门徒们在这可怕时刻的意思,路加强调了耶稣强大的权威。
这三位福音书作者使用了三种不同的希腊语术语,这再次表明福音书是耶稣及其门徒等人最初用阿拉姆语和/或希伯来语讲的希腊语记录。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圣经说》文章:“ 耶稣的犹地亚的四种语言”。
此外,福音书的作者对门徒的恳求的表达都略有不同——再次强调了不同的重点。
路加是对此作最简洁的作者,他记录了门徒的恐惧: “夫子,夫子,我们要丧命了!”
马太更完整地记录了门徒们的绝望和希望:“主啊,救救我们,我们丧命吧!”(马太福音 8:25b)。
马可记录了门徒们惊讶地发现耶稣对他们的困境毫不害怕,“夫子,我们丧命,你不顾吗?”(马可福音 4:38b)。马可记录了门徒们的反问,揭示了他们的恐惧和缺乏信心,因为他们似乎在责备耶稣。
这些表达方式的差异——尤其是在路加福音和马太福音与马可福音之间的差异——可能表明,不同的门徒在猛烈的风暴中担心生命安全时对耶稣说了不同的话。
路加写道,在门徒恳求耶稣之后:
他起来,斥责风和汹涌的波浪,风和汹涌的波浪就停止了,海也平静了(第 24b 节)。
耶稣直接对自然元素说话,祂一说话,自然元素就停止了,天也平静了。看来,耶稣真的是风浪的“主宰”,这比门徒们想象的还要多。万物听从造物主的声音,是造物主让它存在的(创世记 1, 约翰福音 1:3, 歌罗西书 1:16)。
耶稣斥责天气之后,将注意力转向了他的门徒。
耶稣问他们:“你们的信心在哪里呢?” (25节上)
耶稣对门徒缺乏信心的责备,是对门徒的一种警告。
有趣的是,在马太福音中,耶稣两次斥责的顺序(斥责风浪,以及斥责门徒)是颠倒的。
根据马修的说法:
“他对他们说:‘你们这些小信的人,为什么害怕?’然后他站起来,斥责风和海……”
(马太福音 8:26)
耶稣被唤醒后,很可能发生了以下事情:
(马太福音 8:26上)
(马太福音 8:26b,路加福音 8:24b),
(路加福音 8:25a)。
路加报道说,当风停止,波浪平静之后,门徒们都惧怕,惊讶,彼此说:“这到底是谁,他吩咐风和水,连风和水也听从他了?” (25b 节)。
船上的人已经看到过耶稣医治麻风病人,治愈各种疾病和驱除恶魔,当他们看到耶稣如何斥责风使之静止时,都感到恐惧和惊讶。
他们自问: “这人到底是谁,他竟能指挥风和水,而它们也听从了他?”
拥有这种权柄的人,只有创造风和水的宇宙主宰。作为创造者,耶稣有权柄指挥风和水。
马太福音中门徒的问题也许更加尖锐:
“这是怎样的人,连风和海都听从他?”
(马太福音 8:27b)
福音书表明,这个人就是神——风,水和万物的创造者。他是弥赛亚,是天地之王。即使亲眼目睹了这个奇迹和其他许多奇迹,船上的门徒们才刚刚开始了解耶稣作为主神的真实身份。
在下一段经文中,路加描述了耶稣和他的门徒到达湖对岸时发生的奇妙的事情。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