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书中没有与马太福音 28:19-20 明确的平行记载。
然而,马可福音 16:15-18, 路加福音 24:44-49, 使徒行传 1:4-5 和 /或哥林多前书 15:6 可能是马太福音 28:19-20 的平行记载。
马太福音 28:18-20 被称为“大使命”。这段经文不仅是马太福音中记载的耶稣的最后指示,也代表了马太福音记载的最后话语。
马太福音的结尾恰如其分,不像马可福音(马可福音 16:19-20)中那样以基督升天为结尾,也不像路加福音(路加福音 24:50-53)中那样以门徒在圣殿敬拜为结尾。它也没有像约翰福音(约翰福音 21:25)中那样以对耶稣众多事迹的观察为结尾。
相反,马太福音的结尾是弥赛亚亲口对信徒说的关于他们下一步该做什么的话。耶稣的话跃然纸上,直接对每一位读过或听过马太福音的信徒说话。这是一个合适的结尾,因为马太写他的福音书是为了证明耶稣就是圣经中预言的弥赛亚。
马太福音已提供大量证据证明耶稣确实是犹太人期盼已久的弥赛亚。然而,这位弥赛亚并没有像他的犹太听众所期望的那样征服罗马。因此,马太福音以弥赛亚的命令作为结尾,说明他应该如何运用他所赋予的权力,这是恰当的。
令人惊讶的答案是耶稣将会:
大使命是一个持久的号召,要求基督的门徒们直到世界的末了都要履行这个使命(第 20b 节)。
大使命只有两句话。
大使命的第一句话是耶稣的宣告:“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马太福音28:18)。
这一宣言意义重大,之前的《圣经说》注释解释了其中的一些含义。耶稣的宣言也为大使命的第二部分奠定了基础——马太福音 28:19-20, 这也是本注释所针对的经文。
大使命的第一句话是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宣言,而第二句话则发出并描述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命令: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19-20节)
第二句命令耶稣的追随者采取的简单行动是:使万民作门徒。
耶稣提出了三条指导方针,帮助解释门徒如何完成大使命,使万民作门徒。这三条指导方针是:
大使命的第二句话以令人鼓舞的承诺结束:看哪,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正如前文提到的,当门徒们听到耶稣宣告“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祂了”(马太福音 28:18),他们很可能认为祂接下来会告诉他们,祂现在将行使祂的权柄来掌管地上。
尽管耶稣给了他们大使命,但他们似乎仍然认为耶稣即将以“弥赛亚”的身份来到这个世界,消灭他的敌人,建立他永恒的王国,拯救以色列,使之获得先知预言的和平,繁荣和无尽的荣耀。这是从耶稣升天前门徒问他“主啊,你就要在这时候复兴以色列国吗?”(使徒行传 1:6b)这一事实推断出来的。当时耶稣再次重申,在获得圣灵的力量后,他们的工作就是在整个地球上为他作见证(使徒行传 1:8)。
耶稣为门徒辩护时,教导他们祈祷,祈求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马太福音 6:10)。如果这个祷告有机会得到回应,那可能就是当刚刚复活的弥赛亚站在他们面前,宣布他被赋予了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马太福音 28:18)。
但门徒们的假设是错误的。耶稣当时不会推翻罗马,不会消灭诽谤和杀戮的敌人,也不会在地球上建立他的政治王国。虽然他回来后会做这些事情,甚至更多,但现在不是时候。当门徒问什么时候会来的时候,耶稣告诉他们那是父的事(使徒行传 1:7)。
与此同时,耶稣心中还有更大的计划。
耶稣并没有立即在以色列建立他的王国,而是要在整个地球人民的心中宣告和建立他的王国。他告诉彼拉多,他的王国不属于这个世界(约翰福音 18:36)。他的王国是一个精神王国。现在耶稣正在指示他的追随者将他的精神王国传播到整个地球。这将是耶稣回归并建立物质王国的前奏。
这个精神王国将是一个没有边界和障碍的王国。但在弥赛亚在末世归来之前(马太福音 13:24-30, 37-43 和 25:13),它将是一个信仰的精神王国。它将是一个遍布所有国家的门徒王国,他们生活并教导他人遵守耶稣所命令的一切。
因此,耶稣并没有满足门徒们眼前的希望,而是委托他们完成这项伟大的任务。通过完成这项伟大的任务,门徒们将参与比恢复以色列王国更伟大的事情。他们将成为拯救整个世界的一部分。
《圣经说》对马太福音 28:19-20 的注释将逐个短语地探讨大使命,并研究这些词语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研究其其他更外在的方面。
“去…”
大使命第二句的第一个字是“去”。在大多数英文译本(包括NASB-95)对第19节的翻译中,耶稣似乎发出了两个不同的命令:
但根据希腊文原文的语言,只命令一个行动:使人成为门徒。
在这节经文的希腊原文中, Go这个词是一个被动分词,用作使万民作门徒的祈使命令的状语从句。这种用法意味着Go修饰或描述了耶稣的门徒应该如何使万民作门徒。更准确地表达马太福音 28:19 希腊原文含义的表达可能是:“你们要去,使万民作门徒……”或“你们要去,使万民作门徒……”。
换句话说,耶稣的命令不是要门徒去到万国,而是要他们去到万国去,做他们该做的事。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每个信徒都应随时随地以两种方式培养门徒:
这个状语从句——“你们要去”——也暗示耶稣的门徒将要去各个地方,而不是停留在原地。除了随时随地遵守他的命令外,耶稣还希望他们刻意努力将他的教义传播到整个地球。并且他们要在整个旅程中培养门徒。
根据基督教传统,他们亲自传播福音,并在罗马帝国境内许多国家传播信徒,包括耶路撒冷以西和以北的国家,非洲腹地以南的国家,以及波斯和印度以东的国家。
实际上, “去”是耶稣的门徒在执行和贯彻耶稣的核心指示时要遵循的三条指导方针中的第一条。他们无论去哪里或碰巧去哪里,都要去培养门徒。他们不应该只在某些时候(而不是在其他时间)或在某些地方(而不是在其他地方)去培养门徒。
他们要随时随地,在任何地方培养门徒。
马可福音的结尾记载了耶稣对他的门徒说的类似的话:
“走遍世界,向万物传播福音。”(马可福音 16:15)
这很可能是马可福音中的大使命版本,也可能是独立但类似的教导。无论哪种情况,马可福音 16:15 中的“去”一词的用法与马太福音 28:19 中“去”一词的用法相同,后者用作被动分词/状语从句。马可福音 16:15 中的命令是“向万民传福音”,这与马太福音所记录的“使万民作我的门徒”类似但不完全相同。
“…所以…”
大使命的最后一句第二个词是:因此。
因此这个词是连接两个独立分句的连接副词,表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它表明第二个分句是第一个分句的结果或结论。使人作门徒与耶稣的权柄有关。
在大使命的上下文中,第一部分是耶稣先前的宣告:“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马太福音 28:18)。第二部分是耶稣的命令,要使万民作门徒。因此,这个词清楚地将耶稣关于他的权威的宣告与他使万民作门徒的命令联系在一起。
因为耶稣被赋予了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马太福音 28:18),他的追随者要使万民作门徒(第 19 节)。耶稣被赋予绝对权威后,他选择行使和使用权威的方式之一就是授权和委托他的追随者使万民作门徒。
因此,这句话将耶稣的权威宣言与他使万民作门徒的命令联系起来,并证明了他的门徒使命的合法性。
当耶稣的追随者执行他的命令时,他们就是在服从复活的那位拥有天上地下一切权柄的人(马太福音 28:18)。耶稣的权柄超越了法利赛人,犹太议会,大祭司,彼拉多,凯撒和所有其他世俗权威的权威。此外,耶稣的权柄超越了任何恶魔势力(包括撒旦)的权威和力量。
这在《使徒行传》的开头就有所体现,当时犹太当局逮捕了彼得和约翰,因为他们宣称耶稣是弥赛亚,并宣扬他复活的力量。在公会释放使徒之前,他们警告他们不要再讲论和教导耶稣的名字(使徒行传 4:18):
“彼得,约翰回答他们说:‘听从你们而不听从神,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判断吧;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使徒行传 4:19-20)
就大使命而言,彼得和约翰选择遵循耶稣的最高权威,而不是犹太议会的权威,尽管他们会尊重并承担议会因传授耶稣之名而对他们的任何惩罚。
基督的追随者在一切事上都要服从耶稣。在传道期间,耶稣教导人们服从和遵守统治法律(马太福音 22:15-21)和宗教习俗(马太福音 23:1-2)。耶稣纳税(马太福音 17:24-27),只要不违反上帝的律法,他就会遵守宗教习俗(马太福音 15:3),并服从他的非法逮捕(马太福音 26:52-56)。
同样,圣经教导每个人,包括信徒,都应该服从执政当局,因为上帝将这样的当局置于他们之上(罗马书 13:1-7, 彼得前书 2:13-17)。圣经认可并广泛支持法治。然而,因为耶稣是最高和最终的权威,如果任何较小的权威(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机构)反对信徒服从耶稣,信徒应该满怀信心和仁慈地跟随耶稣,如果他们不公正地遭受任何世俗后果,就把自己托付给他。
就这一点,使徒保罗邀请罗马的信徒们思考:“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罗马书8:31)。
举例来说,这种服从上级权威,同时忍受不公正的下级权威的惩罚的做法有时被称为“公民抗命”。福音传教士,牧师马丁·路德·金博士在 1950 年代和 1960 年代的美国民权运动中,有效而和平地运用了这一基督教原则,努力改变人们的心和不公正的立法。
“使万民作我的门徒……”
大使命的核心是它的核心命令:使万民作门徒。
门徒是追随者。他们是老师或榜样的学生,学习者和模仿者。在犹太文化中,拥有门徒的老师或榜样被称为“拉比”(约翰福音 1:38)。门徒是超越单纯信仰某事或某人的人。门徒不断寻求更好地实践他们所相信的事情。翻译为使人作门徒的希腊词根也可以翻译为“指导”或“教导”。
耶稣并没有命令他的门徒去培养自己的门徒。他告诉他们去培养更多的门徒。正如耶稣在一切事上都跟随他的父亲一样,他也希望他的门徒在一切事上都跟随他。
成为门徒的第一步是公开作证自己是耶稣的信徒。耶稣说他们要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为这些新门徒洗礼,他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洗礼是内在信仰的外在标志。这是公开的见证或证言,表明一个人相信耶稣能拯救他脱离罪恶的毒液(约翰福音 3:14-15)。第一个见证(洗礼)是宣告对耶稣的信仰,并表达个人认同他,遵循他的教导的承诺。洗礼之后的见证是始终遵循耶稣的命令。
门徒要向其他人宣告耶稣是弥赛亚,是神的儿子,他不仅希望拯救他们脱离罪恶,获得永生的礼物,还邀请他们加入他,在他的弥赛亚王国里继承永生。
耶稣的门徒要不断繁衍。他们要培养更多的耶稣门徒,而这些门徒又会培养更多的耶稣门徒。
耶稣命令他的门徒不要仅仅将不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的人转变为相信他的人。大使命的范围更广泛。耶稣命令他的门徒培养和训练不信的人成为信徒,培养和训练信徒成为忠实的见证人。这将包括向有罪的信徒和不冷不热的信徒作证,努力帮助他们成为他的正式门徒——教导他们遵守耶稣命令他最初的追随者的一切。
在被钉十字架之前,耶稣赋予十二门徒神奇的能力,并委托他们向“以色列家迷失的羊”宣告天国(马太福音 10:5-7)。他严格告诉他们不要去外邦人或撒马利亚人的城镇(马太福音 10:5)。马太福音第 10 章详细记载了耶稣对这项使命的指示,有时被称为“小使命”。
小使命(马太福音 10:5 - 11:1,马可福音 6:7-13, 路加福音 9:1-6)和其他类似的使命(路加福音 10:1-24)似乎都是为这个大使命做准备。小使命相对较短,其范围仅限于以色列。大使命将持续到时代末期,并扩展到所有国家——地球上所有有人类的地方。
在犹太人的语境中,“国家”一词的意思是“外邦人”。由于门徒使万民作门徒,这就意味着外邦人将成为犹太弥赛亚的追随者,并参与弥赛亚王国。
耶稣告诉门徒,他们要使万民作门徒,其实是在告诉他们,他们将在实现有关外邦人将如何参与弥赛亚王国的预言中扮演关键角色。
这些承诺可以追溯到亚伯拉罕,并延伸到先知:
“并且地上万国都要因你的后裔(弥赛亚)得福。”(创世记 22:18上)
“那天列国必归向耶西(弥赛亚)的根,谁将成为人民的信号?他的安息之地将是辉煌的。”(以赛亚书 11:10)
“他(弥赛亚)不会灰心丧气,也不会沮丧直到他在地上设立公理;海岛也必等候他的律法。”(以赛亚书 42:4)
“他说:‘你做我的仆人(弥赛亚)还算小事。使雅各众支派复兴,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人归回。我还要使你成为列国的光使我的救恩得以传遍地极。”(以赛亚书 49:6)
另请参阅:弥迦书4:1-3。
大使命的核心命令是命令成为上帝的工具来实现这些预言。
耶稣命令万民作门徒,这与这些弥赛亚预言有关,这进一步表明他就是将预言变为现实的弥赛亚。在这方面,大使命是马太最后一次呼吁他的听众相信耶稣确实是弥赛亚。
耶稣的命令解决了犹太人可能存在的疑虑之一,这些疑虑原本对耶稣的弥赛亚资格持开放态度。这种疑虑可能是这样的:“如果耶稣是应许的弥赛亚,那么应许的弥赛亚王国在哪里?”
大使命的命令解决了缺乏可见王国的问题,即派遣弥赛亚的门徒去宣告和建立一个精神王国。耶稣是全地的精神之王,他的门徒要把这个王国传播到地极。
正如本评论前面提到的,大使命是耶稣王国建立的伟大前奏。国王派他的仆人到各条主要干道上去邀请他们发现的所有人参加婚宴(马太福音 22:9-10)。那一代的犹太人可以见证这一事件。他们可以看到有多少来自各个国家的人来相信,崇拜和跟随耶稣,这位甚至拯救外邦人的犹太弥赛亚。
所有愿意看的人都可以亲眼看到预言经文是如何因弥赛亚耶稣而实现的(创世记 22:18a,以赛亚书 11:10,,,, 42:449:149:649:12,弥迦书 4:1-3)。
耶稣亲自授予门徒大使命的门徒们都遵从了耶稣的命令,去使万民作门徒。
耶稣升天(使徒行传 1:9)和圣灵降临(使徒行传 2:1-4)之后,门徒们很快就开始把福音传遍世界各地,从五旬节那天的耶路撒冷开始(使徒行传 2:5-47)。那天,大约有三千名从罗马帝国各地前往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信了主(使徒行传 2:41),他们很快就带着福音回到了家乡。这三千名信主的犹太人很可能带着大使命的命令,开始在自己的家乡传播福音。
新约本身就是这项培养门徒事业的一部分。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约翰福音要么是由耶稣的门徒(马太和约翰)写的,要么由他们赞助(彼得被认为是马可福音的主要来源)。此外,彼得和约翰一共写了至少六封书信(彼得前书,彼得后书,约翰一书,约翰二书,约翰三书,启示录)。所有这些书面文件都在罗马世界的信徒中流传,以建立他们的信仰(提摩太后书 3:16, 彼得后书 3:16)。
基督教传统表明,耶稣最初的十二门徒中,所有十一位都积极参与了将福音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活动。《使徒行传》告诉我们,保罗,后来皈依耶稣,是耶稣的使徒,他“生不逢时”(《哥林多前书》15:8),将福音信息传给了地中海东部的犹太人和外邦人,并最终传到了罗马城。
使徒行传 13-28 详述了他的传教工作。此外,保罗将向教会和个人写不少于十三封书信,努力使人成为耶稣的门徒。保罗亲自将大使命的核心命令作为他一生的目标:
“我们传扬祂,用各样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献给神。我也为此劳苦,照着祂在我里面运行的大能竭力争战。”(歌罗西书 1:28-29)
当今教会的存在既证明了门徒们忠于耶稣的命令,使万民作门徒,也证明了这一命令将一直持续到末世弥赛亚的回归。
大使命和创世记 1:28-30 中的创造使命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相似之处。由于这些相似之处,创造使命有时被称为“最初的使命”。
大使命的核心命令与创世记 1:28-30 中的“原始使命”至少有两点有趣的相似之处。请考虑以下几点:
1a. 上帝创造了人类。人类是上帝创造计划的一部分。(创世记 1:26-27)
1b. 耶稣拯救了他的门徒。他的门徒是耶稣救赎计划的一部分,目的是使那些通过他的灵重生的人成为基督里的新造物。(路加福音 10:20, 约翰福音 15:3, 哥林多后书 5:17, 彼得前书 1:3-5)
2a. 上帝将他的统治权和权力赋予人类,作为他形象的承载者。(创世记 1:26-28)
2b. 耶稣将他的权柄赐给他的门徒。(马太福音 28:18-19上)
3a. 上帝委托人类与他合作开发地球。(创世记 1:28)
3b. 耶稣委托祂的门徒与祂合作将祂的福音传到万国。(马太福音 28:18-20, 马可福音 16:15)
从这些相似之处我们看到,正如上帝创造了亚当,然后委托他与他合作,共同统治世界;耶稣也救赎了他的门徒,然后委托他们与他合作,共同救赎世界。
“…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
这是关于门徒如何履行耶稣的命令,使万民作门徒的第二条指导方针和指示。
从根本上讲,以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义为他们施洗的指令意味着门徒们不应培养忠于门徒的助手,而应培养圣父上帝,圣子耶稣和圣灵的门徒。新门徒应以上帝的名义而不是他们自己的名义受洗。
耶稣的名字是天下人间唯一可以靠着耶稣得救的名字(使徒行传 4:12)。保罗提醒哥林多人这个真理(哥林多前书 1:23,, 1:30-313:11),并责备他们自称是彼得,保罗或亚波罗的门徒(哥林多前书 1:11-13, 3:3-9)。
洗礼是当时犹太文化中常见的习俗。犹太人主要将洗礼作为一种仪式来净化他们身上的不洁。耶稣指示他的门徒奉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施洗,以将他的洗礼与其他洗礼区分开来。
正是由于马太福音 28:19 中耶稣的教诲,直到今天,许多基督教的洗礼仪式仍然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使用这个短语。
洗礼这个词的意思是浸入。当一个人受洗时,他们会被浸入或浸入某物中。水过去和现在都是洗礼中用来表示精神浸入的常见元素。考古学家在以色列发现了大量古老的“mikvehs”,即用于仪式净化的古代洗礼池。
希伯来语“miqve”的意思是“收集”或“聚集”,通常用来指水池,如出埃及记 7:19 中将其翻译为水的“水库”。 mikveh 是带台阶的小地下室,人们可以将其浸入水中。在发现死海古卷的古代犹太“修道院”库姆兰,人们发现了许多 mikveh。
耶稣的表弟施洗约翰会把那些忏悔罪孽的人浸入水中,为即将到来的弥赛亚和他的王国做准备(马太福音 3:1-2, 4-6)。就约翰而言,他主要在约旦河为人们施洗。约翰的洗礼不是为了仪式净化。当约翰为人们施洗时,他用水来表示他受洗的人的精神浸入。约翰的洗礼是一种公开的行为,表示人们忏悔自己的罪孽。上帝的旨意是每个以色列人都忏悔并遵循他的方式。但以色列的领导人拒绝了上帝忏悔的意愿(路加福音 7:30)。
约翰的洗礼只是暂时的,预备性的(马太福音 3:11a)。悔改罪孽将使人心为接受弥赛亚做好准备。约翰预言:
“但那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给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马太福音 3:11b)
耶稣,弥赛亚,是继约翰之后更尊贵,更强大的人。耶稣的洗礼是永恒的,精神的洗礼,约翰的洗礼指向并预示了这种洗礼。施洗约翰的浸礼代表着精神上的忏悔。约翰提到的耶稣将提供的洗礼是沉浸在上帝的精神中,赋予新的生命和新的精神重生,使信徒成为基督里的新造物(哥林多后书 5:17)。
约翰的洗礼元素是水。弥赛亚耶稣的洗礼元素是圣灵和火。这是两次独立的浸礼,每次都是真正的洗礼,以信徒在水中的洗礼为代表。
圣灵的洗礼最初是在五旬节那天降临的(使徒行传 2:1-4),就在耶稣颁布大使命后不久。火的洗礼将在末世在基督的审判台(哥林多前书 3:13)降临。
但耶稣并没有授权他的门徒用他的审判或圣灵为人施洗。他授权他们以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义用水施洗。这种洗礼代表了真正的洗礼,应该在人们最初信仰耶稣时进行。
我们可以用以下方式来理解这四种洗礼:
圣经中提到了其他洗礼或浸礼,包括摩西在红海的洗礼(哥林多前书 10:2)和通过在基督里悔改来洁净良心的洗礼(彼得前书 3:21, 约翰一书 1:9)。
耶稣指示他的门徒在使万民作门徒时所用的洗礼,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呼唤神三位一体的名字:圣父,圣子和圣灵。
请注意,只有一个名字(名字是单数),但有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圣灵),新门徒要受洗归入其中。这是揭示上帝神秘三位一体本质的经典表达。只有一个上帝,但有三个位格。
马太福音 28:19 是马太福音中第二次明确提到三位一体的三个成员,并在同一场景中描述。第一次是在约翰为耶稣施洗时,耶稣从水里出来,
“耶稣受了洗,随即从水里上来。天忽然开了,他就看见神的灵仿佛鸽子降下,落在他身上。又有声音从天上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马太福音 3:16-17)
天上的声音来自父神。耶稣是神子。圣灵像鸽子一样降下来,落在耶稣身上。
有趣的是,马太福音中两次提到三位一体都涉及洗礼的行为和/或想法。正如耶稣作为弥赛亚的使命始于洗礼时三位一体神的存在,耶稣的门徒也同样要通过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洗礼来培养其他门徒。
正如圣父,圣子和圣灵都在弥赛亚的传道工作中发挥了作用,圣父,圣子和圣灵也在门徒的传道和成长中发挥了作用。
在耶稣的整个传道生涯中,圣父,圣子和圣灵共享着共同体和团契。圣父差遣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世上(约翰福音 3:16)。圣子耶稣寻求圣父的旨意(约翰福音 5:19,, 6:3812:49-50)。圣子则在圣灵的力量和领导下行事(马太福音 4:1, 12:18,路加福音 4:14, 4:18-19,约翰福音 3:34)。
当一个人相信耶稣时,他们就得到永生的礼物,并出生在上帝永恒的家庭中(约翰福音 1:12-13, 约翰福音 3:3, 罗马书 8:14-16)。然后,当信徒选择顺服并成为门徒时,他们得到的第一条指示就是奉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受洗。
通过接受水洗礼,他们承诺要走在信仰之路上。通过走在信仰的服从之路上,他们沉浸在与三位一体神的团契中。通过与天父团契,通过耶稣的复活力量和内在的圣灵,每个信徒都将获得无与伦比的体验和永生的奖赏(约翰福音 17:3)。
当门徒奉父的名受洗时,他们承诺要沉浸在父的旨意中并遵行父的旨意。所有爱神并遵守祂诫命的人都会得到超出他们理解能力的奖赏(哥林多前书 2:9)。他们得到父赐给子的奖赏(启示录 3:21)。
当门徒奉圣子的名受洗时,他们承认圣子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使他们能够沉浸在圣子的洁净之血中,洗去他们罪孽的污点(希伯来书 10:12)。这使每个信徒都能从罪恶和死亡的坟墓中走出来,进入圣子丰盛的复活生命中。
当门徒奉圣灵的名受洗时,他们认识到他们沉浸在圣灵无限的能力和力量之中,并公开承诺行在圣灵中,以像耶稣一样得胜(加拉太书 5:16, 启示录 3:21)。
耶稣带着大使命差遣祂的门徒到世上来,正如父差遣祂的儿子一样(腓立比书 2:5-9, 希伯来书 10:7)。耶稣命令: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
耶稣这样做,给了他的追随者一个像他一样的机会。耶稣为了服从他的父亲,放弃了天堂的舒适和安全(腓立比书 2:5-8)。同样,他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能够凭着信仰生活并克服生活中的考验,相信上帝,按照天父的旨意和圣灵的力量去爱和服务他人。
正如圣子在生活中信任并服从父神的旨意(马太福音 26:39),他的门徒也应该信任自己并在自己的生活中遵行父神的旨意(马太福音 6:25-34, 7:21)。我们要像他一样战胜困难(启示录 3:21)。
正如圣子耶稣受圣灵引导和赋予力量一样,他的门徒也应受圣灵引导和赋予力量。除了大使命之外,马太福音至少在两个场合谈到了圣灵在门徒生活中的作用:
约翰福音更明确地提到,他差遣门徒“保惠师”,也就是圣灵(约翰福音 14:16-17,, 14:2615:26)。耶稣实际上说,他最好升天,离开他们,这样他们就可以得到圣灵作为保惠师(约翰福音 16:7)。
但回到我们的更大观点,正如耶稣的使命所概述的,基督教的洗礼和门徒训练是由圣父,圣子和圣灵密不可分地推动的。
“…教导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
关于门徒如何履行耶稣的命令,使万民作门徒,第一个指导方针和指示是:去(字面意思是“去”)。“去”的意思是“无论我们在做什么,无论我们在哪里。”我们所有人都应该随时使万民作门徒。
第二是: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关于门徒如何履行耶稣的命令的第三条也是最后一条指导方针和指示是,教导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
通过传播,洗礼和教导,万民都成为了门徒。
耶稣向门徒解释他们应该传授什么,以便培养更多的门徒。他们特别要教导新门徒遵守耶稣命令门徒做的一切。
遵守意味着有意识地去做或遵守。遵守命令意味着有意图和服从的行为。
门徒们要教导未来的门徒在他们相处的时间里遵守耶稣吩咐他们的一切。
耶稣所吩咐的一切包括耶稣向他的门徒所命令和发布的每一条道德教义和以王国为导向的命令。
耶稣命令他的追随者做很多事情。他的登山宝训(马太福音 5-7)也许是他道德教义最全面的阐述。耶稣的其他一些命令如下:
耶稣所吩咐的一切,同样包括效仿祂的信心(马太福音 21:21),祂的观点(腓立比书 2:5)和祂的生活方式。由于这些是我们唯一能控制的三件事——我们信任的人,我们的观点和我们的行为——因此,理所当然地,这些就是我们要为之负责的事情。
耶稣在多个场合以各种方式命令他的追随者效仿他。以下是耶稣命令他的门徒效仿他的四个重要方式。
耶稣所命令的一切还包括大使命的命令,那就是让万民作门徒。
他的门徒要通过教导别人遵守耶稣对他们说的话来培养门徒,
“我在黑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光明中说出来;你们在耳边听到的低语,要在屋顶上宣扬出来。”(马太福音 10:27)
他的门徒要通过用自己的态度和行动效仿耶稣来教导别人,从而让其他人成为门徒:
“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马太福音 5:16)
门徒要去培养门徒,而这些门徒又会去培养更多的门徒,通过奉父,子,圣灵的名施洗,并教导他人遵守耶稣的诫命。这意味着这个诫命适用于所有信徒,直到世界的末了。
正如本评论中多次提到的,大使命的命令自耶稣颁布之日起一直到他再来时都是永恒的。因此,基督徒门徒训练的设计是自我复制的,这并非偶然。
“…看哪,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大使命和马太福音的最终表达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承诺。
耶稣向门徒许诺: “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他以感叹词开始自己的承诺: “瞧…… ”
感叹词和 lo是希腊语的翻译,通常翻译为:“看哪”。这些类型的感叹词用于引起对重要信息的注意。
耶稣刚刚在他的大使命中说了或暗示了许多重要的事情。但在结束之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他想说。他不想让门徒忽视或忘记这件事,所以他特别提醒门徒注意,说:瞧。这意味着这个命令会很难。世界反对耶稣的国度(约翰福音 17:16)。当耶稣的门徒把他的使命带给世界时,世界会反抗。但耶稣不会离开并洗手不干。他的精神将继续与他的每个门徒同在。
这不是暂时的,而是直到世界的末了。耶稣不想让他们错过或忘记,他会一直与门徒在一起,直到世界的末了。 “永远”一词表明,这个承诺不会有一刻失效。他希望他的门徒在余生中认识到并记住这些事情。
上帝之子和弥赛亚即将离开地球升入天堂(马可福音 16:19-20, 路加福音 24:50-53, 使徒行传 1:9-12)。但他的精神将永远与他们同在。
当耶稣向门徒承诺“我将永远与你们同在”时,他并不是在感情用事,而是在实实在在地说话。耶稣不会以肉身与他们同在。相反,他会通过圣灵的存在和力量与他们同在。上帝,以圣灵的身份,将真正地永远与他的门徒同在。
耶稣被捕和被定罪的那天晚上,他告诉门徒,他很快就要离开他们了,但他承诺会派一位神圣的帮助者来指导他们,让他们明白一切真理(约翰福音 14:16-17)。他承诺这位帮助者会教导他们一切,帮助他们记住有关上帝的一切(约翰福音 14:26)。这位承诺的帮助者就是上帝本人,即圣灵。
这并非新概念。在旧约中,上帝为亚当造了一个“帮手”,即夏娃。此后,翻译为“帮手”的希伯来语单词“ezer”主要用于描述上帝(如出埃及记 18:4, 申命记 33:26, 33:29,诗篇 33:20,,,, 70:5115:9-11121:2124:8)。上帝一直是我们的帮手,也将永远是我们的帮手。
此外,耶稣在那天晚上还告诉他的门徒,让圣灵代替耶稣成为上帝在世上的存在,对他们来说是有利的(约翰福音 16:7)。
作为凡人,耶稣具有人性的局限性,包括一次只能停留在一个地方。当耶稣差遣门徒去世界各地时,如果他仍以凡人的身份留在地球上,他就无法同时与所有人在一起。但圣灵不受人性的限制,可以永远与每一位门徒在一起。
因为耶稣是神,圣灵也是神,他们与父神同在,所以耶稣可以理所当然地向每个门徒承诺:我常与你们同在,因为圣灵常与我们同在。这是他先前在约翰福音 14, 15 和 16 章中差遣帮助者的承诺的重申。罗马书 8:9 和 彼得前书 1:11 中使用的“基督的灵”一词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应许对门徒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安慰。正如诗篇作者所言,无论我们去哪里,无论身处何地,上帝都与我们同在(诗篇 139:7-10)。
但耶稣在大使命结束时的承诺比诗篇 139 篇更进一步。诗篇 139 篇从修辞角度推断出一个消极的事实,即没有上帝的同在,我们无处可去。大使命则积极地陈述了圣灵上帝始终与我们同在的事实。
大使命的最后表达——甚至直到时代的终结——强化了耶稣的承诺,他将永远与他的门徒同在,直到这个时代的终结。
耶稣将永远与他的门徒同在,直到世界末日他以肉身再来。这个应许将超越耶稣亲自向门徒说出这些话的尘世生命。大使命的应许,就像它的命令一样,将延续并延续到门徒的下一代,甚至世界末日。
今世结束后,这个应许就不再必要了,因为神要与世人同住。因此,我们不再凭信心而活,而是凭眼见而活(启示录 21:3, 22)。
结论
因此,马太在他的福音书中结束了对耶稣作为弥赛亚身份的论述。
马太并没有叙述耶稣的升天,而是让读者了解耶稣对每个接受他是弥赛亚的人的行动号召。
信徒要不断地培养门徒,直到时代末期耶稣凯旋归来,并承诺建立他的王国(马太福音 22:39,,, 24:30-3125:3126:29)。耶稣回来时会奖赏祂忠实的追随者(马太福音 6:16-20,,,,,,,,,,, 7:13-147:24-258:1110:39-4213:43-4616:2519:28-3024:45-4725:6-725:20-2325:34-36),祂也会斥责那些邪恶或懒惰的追随者(马太福音 7:13-14,,,,,,,, 7:21-237:26-278:1210:37-3816:25-2624:48-5125:8-1225:24-30)。
愿我们永远寻求他的国和他的义(马太福音 6:33),直到世界末日的重聚,这样我们就会被发现是忠诚的,并受到上帝亲自的邀请,进入我们弥赛亚的喜乐中(马太福音 25:21)。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询问圣经说
马太福音 28:19-20 含义
福音书中没有与马太福音 28:19-20 明确的平行记载。
然而,马可福音 16:15-18, 路加福音 24:44-49, 使徒行传 1:4-5 和 /或哥林多前书 15:6 可能是马太福音 28:19-20 的平行记载。
马太福音 28:18-20 被称为“大使命”。这段经文不仅是马太福音中记载的耶稣的最后指示,也代表了马太福音记载的最后话语。
马太福音的结尾恰如其分,不像马可福音(马可福音 16:19-20)中那样以基督升天为结尾,也不像路加福音(路加福音 24:50-53)中那样以门徒在圣殿敬拜为结尾。它也没有像约翰福音(约翰福音 21:25)中那样以对耶稣众多事迹的观察为结尾。
相反,马太福音的结尾是弥赛亚亲口对信徒说的关于他们下一步该做什么的话。耶稣的话跃然纸上,直接对每一位读过或听过马太福音的信徒说话。这是一个合适的结尾,因为马太写他的福音书是为了证明耶稣就是圣经中预言的弥赛亚。
马太福音已提供大量证据证明耶稣确实是犹太人期盼已久的弥赛亚。然而,这位弥赛亚并没有像他的犹太听众所期望的那样征服罗马。因此,马太福音以弥赛亚的命令作为结尾,说明他应该如何运用他所赋予的权力,这是恰当的。
令人惊讶的答案是耶稣将会:
大使命是一个持久的号召,要求基督的门徒们直到世界的末了都要履行这个使命(第 20b 节)。
大使命只有两句话。
大使命的第一句话是耶稣的宣告:“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马太福音28:18)。
这一宣言意义重大,之前的《圣经说》注释解释了其中的一些含义。耶稣的宣言也为大使命的第二部分奠定了基础——马太福音 28:19-20, 这也是本注释所针对的经文。
大使命的第一句话是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宣言,而第二句话则发出并描述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命令: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19-20节)
第二句命令耶稣的追随者采取的简单行动是:使万民作门徒。
耶稣提出了三条指导方针,帮助解释门徒如何完成大使命,使万民作门徒。这三条指导方针是:
大使命的第二句话以令人鼓舞的承诺结束:看哪,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正如前文提到的,当门徒们听到耶稣宣告
“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祂了”(马太福音 28:18),他们很可能认为祂接下来会告诉他们,祂现在将行使祂的权柄来掌管地上。
尽管耶稣给了他们大使命,但他们似乎仍然认为耶稣即将以“弥赛亚”的身份来到这个世界,消灭他的敌人,建立他永恒的王国,拯救以色列,使之获得先知预言的和平,繁荣和无尽的荣耀。这是从耶稣升天前门徒问他“主啊,你就要在这时候复兴以色列国吗?”(使徒行传 1:6b)这一事实推断出来的。当时耶稣再次重申,在获得圣灵的力量后,他们的工作就是在整个地球上为他作见证(使徒行传 1:8)。
耶稣为门徒辩护时,教导他们祈祷,祈求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马太福音 6:10)。如果这个祷告有机会得到回应,那可能就是当刚刚复活的弥赛亚站在他们面前,宣布他被赋予了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马太福音 28:18)。
但门徒们的假设是错误的。耶稣当时不会推翻罗马,不会消灭诽谤和杀戮的敌人,也不会在地球上建立他的政治王国。虽然他回来后会做这些事情,甚至更多,但现在不是时候。当门徒问什么时候会来的时候,耶稣告诉他们那是父的事(使徒行传 1:7)。
与此同时,耶稣心中还有更大的计划。
耶稣并没有立即在以色列建立他的王国,而是要在整个地球人民的心中宣告和建立他的王国。他告诉彼拉多,他的王国不属于这个世界(约翰福音 18:36)。他的王国是一个精神王国。现在耶稣正在指示他的追随者将他的精神王国传播到整个地球。这将是耶稣回归并建立物质王国的前奏。
这个精神王国将是一个没有边界和障碍的王国。但在弥赛亚在末世归来之前(马太福音 13:24-30, 37-43 和 25:13),它将是一个信仰的精神王国。它将是一个遍布所有国家的门徒王国,他们生活并教导他人遵守耶稣所命令的一切。
因此,耶稣并没有满足门徒们眼前的希望,而是委托他们完成这项伟大的任务。通过完成这项伟大的任务,门徒们将参与比恢复以色列王国更伟大的事情。他们将成为拯救整个世界的一部分。
《圣经说》对马太福音 28:19-20 的注释将逐个短语地探讨大使命,并研究这些词语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研究其其他更外在的方面。
“去…”
大使命第二句的第一个字是“去”。在大多数英文译本(包括NASB-95)对第19节的翻译中,耶稣似乎发出了两个不同的命令:
但根据希腊文原文的语言,只命令一个行动:使人成为门徒。
在这节经文的希腊原文中, Go这个词是一个被动分词,用作使万民作门徒的祈使命令的状语从句。这种用法意味着Go修饰或描述了耶稣的门徒应该如何使万民作门徒。更准确地表达马太福音 28:19 希腊原文含义的表达可能是:“你们要去,使万民作门徒……”或“你们要去,使万民作门徒……”。
换句话说,耶稣的命令不是要门徒去到万国,而是要他们去到万国去,做他们该做的事。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每个信徒都应随时随地以两种方式培养门徒:
这个状语从句——“你们要去”——也暗示耶稣的门徒将要去各个地方,而不是停留在原地。除了随时随地遵守他的命令外,耶稣还希望他们刻意努力将他的教义传播到整个地球。并且他们要在整个旅程中培养门徒。
根据基督教传统,他们亲自传播福音,并在罗马帝国境内许多国家传播信徒,包括耶路撒冷以西和以北的国家,非洲腹地以南的国家,以及波斯和印度以东的国家。
实际上, “去”是耶稣的门徒在执行和贯彻耶稣的核心指示时要遵循的三条指导方针中的第一条。他们无论去哪里或碰巧去哪里,都要去培养门徒。他们不应该只在某些时候(而不是在其他时间)或在某些地方(而不是在其他地方)去培养门徒。
他们要随时随地,在任何地方培养门徒。
马可福音的结尾记载了耶稣对他的门徒说的类似的话:
“走遍世界,向万物传播福音。”
(马可福音 16:15)
这很可能是马可福音中的大使命版本,也可能是独立但类似的教导。无论哪种情况,马可福音 16:15 中的“去”一词的用法与马太福音 28:19 中“去”一词的用法相同,后者用作被动分词/状语从句。马可福音 16:15 中的命令是“向万民传福音”,这与马太福音所记录的“使万民作我的门徒”类似但不完全相同。
“…所以…”
大使命的最后一句第二个词是:因此。
因此这个词是连接两个独立分句的连接副词,表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它表明第二个分句是第一个分句的结果或结论。使人作门徒与耶稣的权柄有关。
在大使命的上下文中,第一部分是耶稣先前的宣告:“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马太福音 28:18)。第二部分是耶稣的命令,要使万民作门徒。因此,这个词清楚地将耶稣关于他的权威的宣告与他使万民作门徒的命令联系在一起。
因为耶稣被赋予了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马太福音 28:18),他的追随者要使万民作门徒(第 19 节)。耶稣被赋予绝对权威后,他选择行使和使用权威的方式之一就是授权和委托他的追随者使万民作门徒。
因此,这句话将耶稣的权威宣言与他使万民作门徒的命令联系起来,并证明了他的门徒使命的合法性。
当耶稣的追随者执行他的命令时,他们就是在服从复活的那位拥有天上地下一切权柄的人(马太福音 28:18)。耶稣的权柄超越了法利赛人,犹太议会,大祭司,彼拉多,凯撒和所有其他世俗权威的权威。此外,耶稣的权柄超越了任何恶魔势力(包括撒旦)的权威和力量。
这在《使徒行传》的开头就有所体现,当时犹太当局逮捕了彼得和约翰,因为他们宣称耶稣是弥赛亚,并宣扬他复活的力量。在公会释放使徒之前,他们警告他们不要再讲论和教导耶稣的名字(使徒行传 4:18):
“彼得,约翰回答他们说:‘听从你们而不听从神,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判断吧;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
(使徒行传 4:19-20)
就大使命而言,彼得和约翰选择遵循耶稣的最高权威,而不是犹太议会的权威,尽管他们会尊重并承担议会因传授耶稣之名而对他们的任何惩罚。
基督的追随者在一切事上都要服从耶稣。在传道期间,耶稣教导人们服从和遵守统治法律(马太福音 22:15-21)和宗教习俗(马太福音 23:1-2)。耶稣纳税(马太福音 17:24-27),只要不违反上帝的律法,他就会遵守宗教习俗(马太福音 15:3),并服从他的非法逮捕(马太福音 26:52-56)。
同样,圣经教导每个人,包括信徒,都应该服从执政当局,因为上帝将这样的当局置于他们之上(罗马书 13:1-7, 彼得前书 2:13-17)。圣经认可并广泛支持法治。然而,因为耶稣是最高和最终的权威,如果任何较小的权威(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机构)反对信徒服从耶稣,信徒应该满怀信心和仁慈地跟随耶稣,如果他们不公正地遭受任何世俗后果,就把自己托付给他。
就这一点,使徒保罗邀请罗马的信徒们思考:“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罗马书8:31)。
举例来说,这种服从上级权威,同时忍受不公正的下级权威的惩罚的做法有时被称为“公民抗命”。福音传教士,牧师马丁·路德·金博士在 1950 年代和 1960 年代的美国民权运动中,有效而和平地运用了这一基督教原则,努力改变人们的心和不公正的立法。
“使万民作我的门徒……”
大使命的核心是它的核心命令:使万民作门徒。
门徒是追随者。他们是老师或榜样的学生,学习者和模仿者。在犹太文化中,拥有门徒的老师或榜样被称为“拉比”(约翰福音 1:38)。门徒是超越单纯信仰某事或某人的人。门徒不断寻求更好地实践他们所相信的事情。翻译为使人作门徒的希腊词根也可以翻译为“指导”或“教导”。
耶稣并没有命令他的门徒去培养自己的门徒。他告诉他们去培养更多的门徒。正如耶稣在一切事上都跟随他的父亲一样,他也希望他的门徒在一切事上都跟随他。
成为门徒的第一步是公开作证自己是耶稣的信徒。耶稣说他们要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为这些新门徒洗礼,他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洗礼是内在信仰的外在标志。这是公开的见证或证言,表明一个人相信耶稣能拯救他脱离罪恶的毒液(约翰福音 3:14-15)。第一个见证(洗礼)是宣告对耶稣的信仰,并表达个人认同他,遵循他的教导的承诺。洗礼之后的见证是始终遵循耶稣的命令。
门徒要向其他人宣告耶稣是弥赛亚,是神的儿子,他不仅希望拯救他们脱离罪恶,获得永生的礼物,还邀请他们加入他,在他的弥赛亚王国里继承永生。
耶稣的门徒要不断繁衍。他们要培养更多的耶稣门徒,而这些门徒又会培养更多的耶稣门徒。
耶稣命令他的门徒不要仅仅将不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的人转变为相信他的人。大使命的范围更广泛。耶稣命令他的门徒培养和训练不信的人成为信徒,培养和训练信徒成为忠实的见证人。这将包括向有罪的信徒和不冷不热的信徒作证,努力帮助他们成为他的正式门徒——教导他们遵守耶稣命令他最初的追随者的一切。
在被钉十字架之前,耶稣赋予十二门徒神奇的能力,并委托他们向“以色列家迷失的羊”宣告天国(马太福音 10:5-7)。他严格告诉他们不要去外邦人或撒马利亚人的城镇(马太福音 10:5)。马太福音第 10 章详细记载了耶稣对这项使命的指示,有时被称为“小使命”。
小使命(马太福音 10:5 - 11:1,马可福音 6:7-13, 路加福音 9:1-6)和其他类似的使命(路加福音 10:1-24)似乎都是为这个大使命做准备。小使命相对较短,其范围仅限于以色列。大使命将持续到时代末期,并扩展到所有国家——地球上所有有人类的地方。
在犹太人的语境中,“国家”一词的意思是“外邦人”。由于门徒使万民作门徒,这就意味着外邦人将成为犹太弥赛亚的追随者,并参与弥赛亚王国。
耶稣告诉门徒,他们要使万民作门徒,其实是在告诉他们,他们将在实现有关外邦人将如何参与弥赛亚王国的预言中扮演关键角色。
这些承诺可以追溯到亚伯拉罕,并延伸到先知:
“并且地上万国都要因你的后裔(弥赛亚)得福。”
(创世记 22:18上)
“那天
列国必归向耶西(弥赛亚)的根,
谁将成为人民的信号?
他的安息之地将是辉煌的。”
(以赛亚书 11:10)
“他(弥赛亚)不会灰心丧气,也不会沮丧
直到他在地上设立公理;
海岛也必等候他的律法。”
(以赛亚书 42:4)
“他说:‘你做我的仆人(弥赛亚)还算小事。
使雅各众支派复兴,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人归回。
我还要使你成为列国的光
使我的救恩得以传遍地极。”
(以赛亚书 49:6)
另请参阅:弥迦书4:1-3。
大使命的核心命令是命令成为上帝的工具来实现这些预言。
耶稣命令万民作门徒,这与这些弥赛亚预言有关,这进一步表明他就是将预言变为现实的弥赛亚。在这方面,大使命是马太最后一次呼吁他的听众相信耶稣确实是弥赛亚。
耶稣的命令解决了犹太人可能存在的疑虑之一,这些疑虑原本对耶稣的弥赛亚资格持开放态度。这种疑虑可能是这样的:“如果耶稣是应许的弥赛亚,那么应许的弥赛亚王国在哪里?”
大使命的命令解决了缺乏可见王国的问题,即派遣弥赛亚的门徒去宣告和建立一个精神王国。耶稣是全地的精神之王,他的门徒要把这个王国传播到地极。
正如本评论前面提到的,大使命是耶稣王国建立的伟大前奏。国王派他的仆人到各条主要干道上去邀请他们发现的所有人参加婚宴(马太福音 22:9-10)。那一代的犹太人可以见证这一事件。他们可以看到有多少来自各个国家的人来相信,崇拜和跟随耶稣,这位甚至拯救外邦人的犹太弥赛亚。
所有愿意看的人都可以亲眼看到预言经文是如何因弥赛亚耶稣而实现的(创世记 22:18a,以赛亚书 11:10,,,, 42:449:149:649:12,弥迦书 4:1-3)。
耶稣亲自授予门徒大使命的门徒们都遵从了耶稣的命令,去使万民作门徒。
耶稣升天(使徒行传 1:9)和圣灵降临(使徒行传 2:1-4)之后,门徒们很快就开始把福音传遍世界各地,从五旬节那天的耶路撒冷开始(使徒行传 2:5-47)。那天,大约有三千名从罗马帝国各地前往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信了主(使徒行传 2:41),他们很快就带着福音回到了家乡。这三千名信主的犹太人很可能带着大使命的命令,开始在自己的家乡传播福音。
新约本身就是这项培养门徒事业的一部分。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约翰福音要么是由耶稣的门徒(马太和约翰)写的,要么由他们赞助(彼得被认为是马可福音的主要来源)。此外,彼得和约翰一共写了至少六封书信(彼得前书,彼得后书,约翰一书,约翰二书,约翰三书,启示录)。所有这些书面文件都在罗马世界的信徒中流传,以建立他们的信仰(提摩太后书 3:16, 彼得后书 3:16)。
基督教传统表明,耶稣最初的十二门徒中,所有十一位都积极参与了将福音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活动。《使徒行传》告诉我们,保罗,后来皈依耶稣,是耶稣的使徒,他“生不逢时”(《哥林多前书》15:8),将福音信息传给了地中海东部的犹太人和外邦人,并最终传到了罗马城。
使徒行传 13-28 详述了他的传教工作。此外,保罗将向教会和个人写不少于十三封书信,努力使人成为耶稣的门徒。保罗亲自将大使命的核心命令作为他一生的目标:
“我们传扬祂,用各样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献给神。我也为此劳苦,照着祂在我里面运行的大能竭力争战。”
(歌罗西书 1:28-29)
当今教会的存在既证明了门徒们忠于耶稣的命令,使万民作门徒,也证明了这一命令将一直持续到末世弥赛亚的回归。
大使命和创世记 1:28-30 中的创造使命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相似之处。由于这些相似之处,创造使命有时被称为“最初的使命”。
大使命的核心命令与创世记 1:28-30 中的“原始使命”至少有两点有趣的相似之处。请考虑以下几点:
1a. 上帝创造了人类。人类是上帝创造计划的一部分。
(创世记 1:26-27)
1b. 耶稣拯救了他的门徒。他的门徒是耶稣救赎计划的一部分,目的是使那些通过他的灵重生的人成为基督里的新造物。
(路加福音 10:20, 约翰福音 15:3, 哥林多后书 5:17, 彼得前书 1:3-5)
2a. 上帝将他的统治权和权力赋予人类,作为他形象的承载者。
(创世记 1:26-28)
2b. 耶稣将他的权柄赐给他的门徒。
(马太福音 28:18-19上)
3a. 上帝委托人类与他合作开发地球。
(创世记 1:28)
3b. 耶稣委托祂的门徒与祂合作将祂的福音传到万国。
(马太福音 28:18-20, 马可福音 16:15)
从这些相似之处我们看到,正如上帝创造了亚当,然后委托他与他合作,共同统治世界;耶稣也救赎了他的门徒,然后委托他们与他合作,共同救赎世界。
“…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
这是关于门徒如何履行耶稣的命令,使万民作门徒的第二条指导方针和指示。
从根本上讲,以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义为他们施洗的指令意味着门徒们不应培养忠于门徒的助手,而应培养圣父上帝,圣子耶稣和圣灵的门徒。新门徒应以上帝的名义而不是他们自己的名义受洗。
耶稣的名字是天下人间唯一可以靠着耶稣得救的名字(使徒行传 4:12)。保罗提醒哥林多人这个真理(哥林多前书 1:23,, 1:30-313:11),并责备他们自称是彼得,保罗或亚波罗的门徒(哥林多前书 1:11-13, 3:3-9)。
洗礼是当时犹太文化中常见的习俗。犹太人主要将洗礼作为一种仪式来净化他们身上的不洁。耶稣指示他的门徒奉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施洗,以将他的洗礼与其他洗礼区分开来。
正是由于马太福音 28:19 中耶稣的教诲,直到今天,许多基督教的洗礼仪式仍然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使用这个短语。
洗礼这个词的意思是浸入。当一个人受洗时,他们会被浸入或浸入某物中。水过去和现在都是洗礼中用来表示精神浸入的常见元素。考古学家在以色列发现了大量古老的“mikvehs”,即用于仪式净化的古代洗礼池。
希伯来语“miqve”的意思是“收集”或“聚集”,通常用来指水池,如出埃及记 7:19 中将其翻译为水的“水库”。 mikveh 是带台阶的小地下室,人们可以将其浸入水中。在发现死海古卷的古代犹太“修道院”库姆兰,人们发现了许多 mikveh。
耶稣的表弟施洗约翰会把那些忏悔罪孽的人浸入水中,为即将到来的弥赛亚和他的王国做准备(马太福音 3:1-2, 4-6)。就约翰而言,他主要在约旦河为人们施洗。约翰的洗礼不是为了仪式净化。当约翰为人们施洗时,他用水来表示他受洗的人的精神浸入。约翰的洗礼是一种公开的行为,表示人们忏悔自己的罪孽。上帝的旨意是每个以色列人都忏悔并遵循他的方式。但以色列的领导人拒绝了上帝忏悔的意愿(路加福音 7:30)。
约翰的洗礼只是暂时的,预备性的(马太福音 3:11a)。悔改罪孽将使人心为接受弥赛亚做好准备。约翰预言:
“但那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给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
(马太福音 3:11b)
耶稣,弥赛亚,是继约翰之后更尊贵,更强大的人。耶稣的洗礼是永恒的,精神的洗礼,约翰的洗礼指向并预示了这种洗礼。施洗约翰的浸礼代表着精神上的忏悔。约翰提到的耶稣将提供的洗礼是沉浸在上帝的精神中,赋予新的生命和新的精神重生,使信徒成为基督里的新造物(哥林多后书 5:17)。
约翰的洗礼元素是水。弥赛亚耶稣的洗礼元素是圣灵和火。这是两次独立的浸礼,每次都是真正的洗礼,以信徒在水中的洗礼为代表。
圣灵的洗礼最初是在五旬节那天降临的(使徒行传 2:1-4),就在耶稣颁布大使命后不久。火的洗礼将在末世在基督的审判台(哥林多前书 3:13)降临。
但耶稣并没有授权他的门徒用他的审判或圣灵为人施洗。他授权他们以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义用水施洗。这种洗礼代表了真正的洗礼,应该在人们最初信仰耶稣时进行。
我们可以用以下方式来理解这四种洗礼:
圣经中提到了其他洗礼或浸礼,包括摩西在红海的洗礼(哥林多前书 10:2)和通过在基督里悔改来洁净良心的洗礼(彼得前书 3:21, 约翰一书 1:9)。
耶稣指示他的门徒在使万民作门徒时所用的洗礼,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呼唤神三位一体的名字:圣父,圣子和圣灵。
请注意,只有一个名字(名字是单数),但有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圣灵),新门徒要受洗归入其中。这是揭示上帝神秘三位一体本质的经典表达。只有一个上帝,但有三个位格。
马太福音 28:19 是马太福音中第二次明确提到三位一体的三个成员,并在同一场景中描述。第一次是在约翰为耶稣施洗时,耶稣从水里出来,
“耶稣受了洗,随即从水里上来。天忽然开了,他就看见神的灵仿佛鸽子降下,落在他身上。又有声音从天上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马太福音 3:16-17)
天上的声音来自父神。耶稣是神子。圣灵像鸽子一样降下来,落在耶稣身上。
有趣的是,马太福音中两次提到三位一体都涉及洗礼的行为和/或想法。正如耶稣作为弥赛亚的使命始于洗礼时三位一体神的存在,耶稣的门徒也同样要通过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洗礼来培养其他门徒。
正如圣父,圣子和圣灵都在弥赛亚的传道工作中发挥了作用,圣父,圣子和圣灵也在门徒的传道和成长中发挥了作用。
在耶稣的整个传道生涯中,圣父,圣子和圣灵共享着共同体和团契。圣父差遣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世上(约翰福音 3:16)。圣子耶稣寻求圣父的旨意(约翰福音 5:19,, 6:3812:49-50)。圣子则在圣灵的力量和领导下行事(马太福音 4:1, 12:18,路加福音 4:14, 4:18-19,约翰福音 3:34)。
当一个人相信耶稣时,他们就得到永生的礼物,并出生在上帝永恒的家庭中(约翰福音 1:12-13, 约翰福音 3:3, 罗马书 8:14-16)。然后,当信徒选择顺服并成为门徒时,他们得到的第一条指示就是奉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受洗。
通过接受水洗礼,他们承诺要走在信仰之路上。通过走在信仰的服从之路上,他们沉浸在与三位一体神的团契中。通过与天父团契,通过耶稣的复活力量和内在的圣灵,每个信徒都将获得无与伦比的体验和永生的奖赏(约翰福音 17:3)。
当门徒奉父的名受洗时,他们承诺要沉浸在父的旨意中并遵行父的旨意。所有爱神并遵守祂诫命的人都会得到超出他们理解能力的奖赏(哥林多前书 2:9)。他们得到父赐给子的奖赏(启示录 3:21)。
当门徒奉圣子的名受洗时,他们承认圣子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使他们能够沉浸在圣子的洁净之血中,洗去他们罪孽的污点(希伯来书 10:12)。这使每个信徒都能从罪恶和死亡的坟墓中走出来,进入圣子丰盛的复活生命中。
当门徒奉圣灵的名受洗时,他们认识到他们沉浸在圣灵无限的能力和力量之中,并公开承诺行在圣灵中,以像耶稣一样得胜(加拉太书 5:16, 启示录 3:21)。
耶稣带着大使命差遣祂的门徒到世上来,正如父差遣祂的儿子一样(腓立比书 2:5-9, 希伯来书 10:7)。耶稣命令: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
耶稣这样做,给了他的追随者一个像他一样的机会。耶稣为了服从他的父亲,放弃了天堂的舒适和安全(腓立比书 2:5-8)。同样,他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能够凭着信仰生活并克服生活中的考验,相信上帝,按照天父的旨意和圣灵的力量去爱和服务他人。
正如圣子在生活中信任并服从父神的旨意(马太福音 26:39),他的门徒也应该信任自己并在自己的生活中遵行父神的旨意(马太福音 6:25-34, 7:21)。我们要像他一样战胜困难(启示录 3:21)。
正如圣子耶稣受圣灵引导和赋予力量一样,他的门徒也应受圣灵引导和赋予力量。除了大使命之外,马太福音至少在两个场合谈到了圣灵在门徒生活中的作用:
约翰福音更明确地提到,他差遣门徒“保惠师”,也就是圣灵(约翰福音 14:16-17,, 14:2615:26)。耶稣实际上说,他最好升天,离开他们,这样他们就可以得到圣灵作为保惠师(约翰福音 16:7)。
但回到我们的更大观点,正如耶稣的使命所概述的,基督教的洗礼和门徒训练是由圣父,圣子和圣灵密不可分地推动的。
“…教导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
关于门徒如何履行耶稣的命令,使万民作门徒,第一个指导方针和指示是:去(字面意思是“去”)。“去”的意思是“无论我们在做什么,无论我们在哪里。”我们所有人都应该随时使万民作门徒。
第二是: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
关于门徒如何履行耶稣的命令的第三条也是最后一条指导方针和指示是,教导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
通过传播,洗礼和教导,万民都成为了门徒。
耶稣向门徒解释他们应该传授什么,以便培养更多的门徒。他们特别要教导新门徒遵守耶稣命令门徒做的一切。
遵守意味着有意识地去做或遵守。遵守命令意味着有意图和服从的行为。
门徒们要教导未来的门徒在他们相处的时间里遵守耶稣吩咐他们的一切。
耶稣所吩咐的一切包括耶稣向他的门徒所命令和发布的每一条道德教义和以王国为导向的命令。
耶稣命令他的追随者做很多事情。他的登山宝训(马太福音 5-7)也许是他道德教义最全面的阐述。耶稣的其他一些命令如下:
耶稣所吩咐的一切,同样包括效仿祂的信心(马太福音 21:21),祂的观点(腓立比书 2:5)和祂的生活方式。由于这些是我们唯一能控制的三件事——我们信任的人,我们的观点和我们的行为——因此,理所当然地,这些就是我们要为之负责的事情。
耶稣在多个场合以各种方式命令他的追随者效仿他。以下是耶稣命令他的门徒效仿他的四个重要方式。
(马太福音 16:24-25)
(马太福音 20:26-28)
(约翰福音 15:10)
(约翰福音 15:12)
耶稣所命令的一切还包括大使命的命令,那就是让万民作门徒。
他的门徒要通过教导别人遵守耶稣对他们说的话来培养门徒,
“我在黑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光明中说出来;你们在耳边听到的低语,要在屋顶上宣扬出来。”
(马太福音 10:27)
他的门徒要通过用自己的态度和行动效仿耶稣来教导别人,从而让其他人成为门徒:
“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马太福音 5:16)
门徒要去培养门徒,而这些门徒又会去培养更多的门徒,通过奉父,子,圣灵的名施洗,并教导他人遵守耶稣的诫命。这意味着这个诫命适用于所有信徒,直到世界的末了。
正如本评论中多次提到的,大使命的命令自耶稣颁布之日起一直到他再来时都是永恒的。因此,基督徒门徒训练的设计是自我复制的,这并非偶然。
“…看哪,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大使命和马太福音的最终表达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承诺。
耶稣向门徒许诺: “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他以感叹词开始自己的承诺: “瞧…… ”
感叹词和 lo是希腊语的翻译,通常翻译为:“看哪”。这些类型的感叹词用于引起对重要信息的注意。
耶稣刚刚在他的大使命中说了或暗示了许多重要的事情。但在结束之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他想说。他不想让门徒忽视或忘记这件事,所以他特别提醒门徒注意,说:瞧。这意味着这个命令会很难。世界反对耶稣的国度(约翰福音 17:16)。当耶稣的门徒把他的使命带给世界时,世界会反抗。但耶稣不会离开并洗手不干。他的精神将继续与他的每个门徒同在。
这不是暂时的,而是直到世界的末了。耶稣不想让他们错过或忘记,他会一直与门徒在一起,直到世界的末了。 “永远”一词表明,这个承诺不会有一刻失效。他希望他的门徒在余生中认识到并记住这些事情。
上帝之子和弥赛亚即将离开地球升入天堂(马可福音 16:19-20, 路加福音 24:50-53, 使徒行传 1:9-12)。但他的精神将永远与他们同在。
当耶稣向门徒承诺“我将永远与你们同在”时,他并不是在感情用事,而是在实实在在地说话。耶稣不会以肉身与他们同在。相反,他会通过圣灵的存在和力量与他们同在。上帝,以圣灵的身份,将真正地永远与他的门徒同在。
耶稣被捕和被定罪的那天晚上,他告诉门徒,他很快就要离开他们了,但他承诺会派一位神圣的帮助者来指导他们,让他们明白一切真理(约翰福音 14:16-17)。他承诺这位帮助者会教导他们一切,帮助他们记住有关上帝的一切(约翰福音 14:26)。这位承诺的帮助者就是上帝本人,即圣灵。
这并非新概念。在旧约中,上帝为亚当造了一个“帮手”,即夏娃。此后,翻译为“帮手”的希伯来语单词“ezer”主要用于描述上帝(如出埃及记 18:4, 申命记 33:26, 33:29,诗篇 33:20,,,, 70:5115:9-11121:2124:8)。上帝一直是我们的帮手,也将永远是我们的帮手。
此外,耶稣在那天晚上还告诉他的门徒,让圣灵代替耶稣成为上帝在世上的存在,对他们来说是有利的(约翰福音 16:7)。
作为凡人,耶稣具有人性的局限性,包括一次只能停留在一个地方。当耶稣差遣门徒去世界各地时,如果他仍以凡人的身份留在地球上,他就无法同时与所有人在一起。但圣灵不受人性的限制,可以永远与每一位门徒在一起。
因为耶稣是神,圣灵也是神,他们与父神同在,所以耶稣可以理所当然地向每个门徒承诺:我常与你们同在,因为圣灵常与我们同在。这是他先前在约翰福音 14, 15 和 16 章中差遣帮助者的承诺的重申。罗马书 8:9 和 彼得前书 1:11 中使用的“基督的灵”一词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应许对门徒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安慰。正如诗篇作者所言,无论我们去哪里,无论身处何地,上帝都与我们同在(诗篇 139:7-10)。
但耶稣在大使命结束时的承诺比诗篇 139 篇更进一步。诗篇 139 篇从修辞角度推断出一个消极的事实,即没有上帝的同在,我们无处可去。大使命则积极地陈述了圣灵上帝始终与我们同在的事实。
(约翰福音 14:26)。
(罗马书 8:13, 加拉太书 5:16-17, 哥林多前书 10:13)。
(使徒行传 1:8, 哥林多前书 12:7-11, 加拉太书 5:22-23, 以弗所书 3:16)
大使命的最后表达——甚至直到时代的终结——强化了耶稣的承诺,他将永远与他的门徒同在,直到这个时代的终结。
耶稣将永远与他的门徒同在,直到世界末日他以肉身再来。这个应许将超越耶稣亲自向门徒说出这些话的尘世生命。大使命的应许,就像它的命令一样,将延续并延续到门徒的下一代,甚至世界末日。
今世结束后,这个应许就不再必要了,因为神要与世人同住。因此,我们不再凭信心而活,而是凭眼见而活(启示录 21:3, 22)。
结论
因此,马太在他的福音书中结束了对耶稣作为弥赛亚身份的论述。
马太并没有叙述耶稣的升天,而是让读者了解耶稣对每个接受他是弥赛亚的人的行动号召。
信徒要不断地培养门徒,直到时代末期耶稣凯旋归来,并承诺建立他的王国(马太福音 22:39,,, 24:30-3125:3126:29)。耶稣回来时会奖赏祂忠实的追随者(马太福音 6:16-20,,,,,,,,,,, 7:13-147:24-258:1110:39-4213:43-4616:2519:28-3024:45-4725:6-725:20-2325:34-36),祂也会斥责那些邪恶或懒惰的追随者(马太福音 7:13-14,,,,,,,, 7:21-237:26-278:1210:37-3816:25-2624:48-5125:8-1225:24-30)。
愿我们永远寻求他的国和他的义(马太福音 6:33),直到世界末日的重聚,这样我们就会被发现是忠诚的,并受到上帝亲自的邀请,进入我们弥赛亚的喜乐中(马太福音 25:21)。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