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西番雅书 1:14-18 含义

西番雅宣告耶和华的愤怒之日即将来临。他的预言既适用于犹大,以及巴比伦即将入侵犹大,也适用于耶稣最终征服地球,那时他将清除地球上的罪恶,使地球恢复到原来和谐的状态。

在上一节中,先知西番雅描述了耶和华对犹大人民的审判,因为他们的邪恶和剥削他人(第 8-13 节)。在那里,他将犹大描绘成上帝亲自屠杀的祭品(第 7-8 节)。在本节中,西番雅对耶和华审判的描述不仅限于犹大,还适用于全人类,因为每个人都对耶和华犯了罪。

先知首先告诉读者,耶和华的大日已经临近了(第 14 节)

主的日子这个短语指的是神干预和审判的日子(阿摩司书 5:18)。这是主行使他的最高统治权和权威来统治人类权力和人类生存的日子。西番雅延续了第 7 节中首次引入的主的日子的主题。他重复了形容词“临近” ,以强调主审判的日子即将来临的必然性和紧迫性。他还将主审判的日子描述为“大” 。这意味着上帝的审判将是可怕的。它将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恐怖。(这发生在巴比伦击败犹大并流放所有人,只留下最贫穷的居民时——列王纪下 25:1-4)。

耶和华的这一天日,很可能表明西番雅又开始谈论这个世界的最终审判,这场审判将在时代的末期到来(第 2-3 节)。

耶和华的大日不仅临近,而且来得很快。这是另一条平行线,用来加强或强化耶和华审判临近的思想。这意味着上帝的审判不会花很长时间才能生效。它来得很快。

犹大遭受神的审判迫在眉睫,因为犹大人民大大违背了他们的盟约之神,正如《历代志下》和《列王纪下》所记载的那样。耶和华审判整个世界的大日也迫在眉睫,因为对耶和华来说,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亲爱的,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彼得后书 3:8-9

正如使徒彼得在他的第二封书信中所说,上帝的愿望始终是希望人们悔改并遵循他的方式,从而实现人类的繁荣。

《历代志下》和《列王纪下》告诉我们,约西亚王鼓励犹大人民追随耶和华。他通过宗教改革,试图清除巴力的所有祭坛和铸像(《历代志下》34:3-7)。结果,犹大人民在约西亚统治期间追随并远离了异教的剥削方式,但在他去世后又回到了邪恶的道路上。

因此,由于人民在约西亚的领导下悔改,上帝尊重约西亚的忠诚,并将对犹大的审判延至他统治之后。谈到约西亚,上帝通过女先知户勒大说道:

“因为你们听见我指着这地和其上居民所说的话,说这地必变为荒凉,受咒诅,你们便心里敬服,在我面前自卑,撕裂衣服,在我面前哭泣,所以我实在应允你们了。这是耶和华说的。所以,我必使你们平平安安地到坟墓那里,到你们列祖那里去。我要降在这地上的一切灾祸,你们也不至亲眼看见。”
列王纪下 22:19-20

耶和华对犹大很有耐心。他派了多位先知警告人民他们的罪恶行为,以便他们悔改。但他们未能坚持不懈地听从上帝的先知。他们不相信耶和华的律法对他们有好处,而是随从自己的欲望和想法(申命记 10:13)。他们采用了剥削的异教文化。因此,强者剥削弱者。富人剥削穷人;商人利用买家,人们通过偶像崇拜为自己辩护。因此,他们将受到神的审判,他们与上帝的契约的执行条款将被援引(申命记 28:15-68)。

西番雅告诉犹大人民,耶和华审判之日将带来创伤: “听啊,耶和华的日子战士在其中痛苦地呼喊(第 14 节)。耶和华的日子发出的声音将是痛苦的,因为它会带来绝望和毁灭。在那一天,即使是战士也会受苦。这可能是因为入侵部队将压倒并彻底击败他们。

战士这个词在希伯来语中是“gibbor”。广义上讲,它指的是在某些领域中非常重要或强大的人。例如,宁录是“地上的勇士”(创世记 10:8)。具体来说,这个词在军事语境中用来指代能够做出英雄事迹的强者(撒母耳记上 2:4;何西阿书 10:13;阿摩司书 2:14)。因此,在耶和华审判之日,战士的呐喊将表明审判有多么可怕,因为即使是强大的战士也无法抵挡它。

为了表明耶和华审判的规模和严厉程度,西番雅用了六个短语来描述。每个短语都以“”一词开头,以引起人们对主题的关注。如前所述,耶和华的日子是指他干预世界,惩罚人类恶行的时候。

根据西番雅书,那日是愤怒的日子(第 15 节)。那指的是耶和华的日子。

愤怒一词指的是上帝对邪恶和不公正的正义回应。上帝经常通过让人们承受自己行为的自然后果来发泄他的愤怒,如罗马书 1:24, 26, 28 中所述。上帝还任命人类权威来行使权力惩罚邪恶,并说这是他愤怒的表现,因为他授权这样做(罗马书 13:3-4)。

在这里,上帝将通过入侵犹大的外国势力来发泄他的愤怒。这符合以色列和犹大与上帝的约定,他们发誓要遵守上帝的命令,爱邻人(而不是剥削邻人)(出埃及记 19:8)。因此,他们将经历上帝的愤怒

发怒日子将是充满苦难和痛苦的日子(第 15 节)。苦难痛苦这两个词指的是生活中遇到的苦难和困难(申命记 28:53;撒母耳记上 22:2)。例如,痛苦指的是分娩的痛苦(耶利米书 4:31),耶路撒冷城的围困(以赛亚书 37:3)以及某人生活中无望的困境(诗篇 20:1;哈巴谷书 3:16)。西番雅希望他的听众知道,耶和华的审判日将带来苦难痛苦

那将是毁灭和荒凉的一天(第 15 节)。毁灭和荒凉这两个词属于灾难词汇。它们指的是审判之日犹大将遭受的破坏。当巴比伦征服并摧毁耶路撒冷时,这一切都应验了(列王纪下 25:1-4)。

西番雅继续描述上帝的审判,说那将是黑暗和阴郁的一天(第 15 节) 这样的黑暗会导致迷失方向和混乱。在我们的经文中,它与阴郁一词一起用作比喻,以描述上帝审判之将发生的严重损失(约珥书 2:2;阿摩司书 5:18)。

审判之将是乌云密布,黑暗的日子(第 15 节)。黑暗,阴暗,乌云密布的日子黑暗密布这四个词被用来描述上帝将通过巴比伦对他不顺服的人民施行的审判的毁灭性情况(约珥书 2:2)。

这些词语暗示,耶和华的日子,耶和华在耶路撒冷人民中间,将是审判和苦难的日子。那将是向坚固城和高大的角楼吹角和呐喊的日子(第 16 节) 这句话让人联想到入侵的外国军队围攻城墙的景象。

被入侵和征服符合上帝与以色列立约的约定条款(申命记 28:49, 52)。约定规定,如果人们违背遵守上帝契约律法的誓言,耶稣将其概括为爱上帝和爱邻人(马太福音 22:37-39),他们就会陷入异教文化。他们不会彼此相爱,而是会相互剥削。由此产生的审判将是,以色列将被他们信任而不是信任上帝的国家所剥削。

“号角节”这个短语中,被翻译为号角的术语在希伯来语中是“羊角号”。它指的是用羊角制成的管乐器。在古代,以色列人会在献燔祭和平安祭时吹响号角来庆祝新月节(《民数记》10:10)。羊角号也用于宣布吹角节。 (参见我们对《利未记》23:23-25 的评论)

有时,守望者会吹响号角,表示危险即将来临,例如当敌国逼近以色列时(《民数记》10:9)。在《西番雅书》中,号角声表示耶和华审判犹大及其城市的日子即将来临,因为侵略者围攻了这座城市(《何西阿书》5:8;《约珥书》2:1)。

战斗呐喊是与战争有关的声音。例如,当上帝命令约书亚和以色列人绕耶利哥城行军时,他说:“他们吹的角声拖长,你们听见角声,众民就要大声呼喊,城墙就必塌陷……”(约书亚记 6:5)。在阿摩司书中,上帝说他将摧毁亚扪首都拉巴的城墙和堡垒。那时,战斗之日就会有呐喊声(阿摩司书 1:14)。这又是一幅入侵部队追上犹大的画面。

坚固城高高的角楼这两个词代表城市防御入侵者的堡垒(阿摩司书 5:9)。第一个词(坚固城)的意思是“无法进入”。它出现在《民数记》中,探子向摩西和以色列人报告了绝望的报告,说迦南人的城市是无法攻克的(《民数记》13:27-28)。在《西番雅书》中,这两个词一起使用来表达城市被围困和攻击的意思。信息的内容肯定了耶和华将派遣他的工具猛烈地攻击耶路撒冷城。当巴比伦人在公元前 586 年征服耶路撒冷时,这得到了实现。

在下一节中,西番雅再次引入耶和华作为说话者。这一转变也引入了耶和华对人类的活动。上帝说,我将使人类遭受苦难(第 17 节)。“人类”一词(希伯来语为“ʾādhām”)出现在文本的开头,耶和华在那里宣布:“我将消灭人类和野兽……我将从地球上消灭人类”(西番雅书 1:3)。这里的“人类”包括全人类。

双重使用“人”一词,表明耶和华的毁灭力量具有普遍性。其目的是让他们像瞎子一样行走(第 17 节),这意味着人类将在黑暗中跌倒,没有方向感。这再次反映了上帝将对违背祂盟约的犹大进行审判。他们所熟悉的一切都将被抹去。

但神也将审判世上的邪恶,除掉邪恶,暴力,剥削和欺骗,代之以公义的国度。因此,使徒彼得劝诫新约信徒要过圣洁,敬虔的生活,并不断做到:

“…切切仰望神的日子来到。在那日,天必被火焚烧而销化,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但我们照他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
彼得后书 3:12-13

对人类进行如此严厉的审判的理由是,人类得罪了耶和华(第 17 节)。犯罪意味着违背上帝对他创造物的设计,和/或反抗他互利合作的方式(申命记 9:7;约书亚记 1:18)。上帝将对人类进行审判,因为他们抛弃了他的道路;他们没有彼此相爱,而是堕落到互相剥削,就像在诺亚之前的日子,当时大地充满了暴力(创世记 6:11)。

上帝审判罪恶就是要他按照他创造的初衷重置万物。让地球充满“正义”就是要地球与他的标准保持一致,即相互合作,相互服务,共同实现人类繁荣。或者,换句话说,要全心全意地爱上帝,爱邻如己(马太福音 22:37-39)。

当耶和华施行审判时,他们的血将像灰尘一样被倾倒,他们的肉将像粪土一样(第 17 节)。这个预言可能直接适用于巴比伦即将围攻和征服耶路撒冷,这将分两个阶段发生(列王纪下 25:1-9)。但它也可以比喻地适用于审判全地的大日(启示录 19:17-18)。

“倾倒如尘土”这个短语中的“尘土”一词是用来比喻上帝如何倾倒人的。这是一幅大规模死亡的画面。同样, “他们的肉体如粪土”这个短语中的“粪土”一词用来描绘上帝对待人类肉体的方式。正如粪土作为废物被扔出城市一样,人类的肉体也将如此,因为尸体堆积如山。这一事件在《耶利米书》的姊妹篇中有生动的描述:

“耶和华说:‘因此,日子将到,这地方不再称为陀斐特和欣嫩子谷,倒要称为杀戮谷。因为没有别的地方可埋葬尸首。这百姓的尸首必给空中的飞鸟和地上的野兽作食物,无人惊吓。’
耶利米书 7:32-33

耶利米书这段经文中提到的“欣嫩子谷”是耶路撒冷边境的一个山谷,至今仍被称为欣嫩谷。耶利米说,那里将有如此多的尸体,没有人有时间或空间埋葬它们,但他们会用尸体填满欣嫩谷。欣嫩谷在古代被用作一种垃圾填埋场,粪便和尸体被运到那里。这样,耶路撒冷居民的就会变成粪便,被扔进欣嫩谷。在新约中,欣嫩谷在希腊语中被称为“Gehenna”,通常被翻译成英文为“地狱” (参见我们的棘手话题文章“地狱是什么?”)

这两个术语(尘土粪便)指的是毫无价值的东西。人类将大量死亡,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和空间来埋葬尸体。这将是不可避免的,对穷人和富人都适用:在耶和华发怒的日子,他们的金银都不能救他们(第 18 节)。那些信靠财富而不是信靠主神的人会大失所望。

这幅图景将适用于对犹大的直接预言,以及未来对整个世界的审判。在《启示录》第 18 章中,我们看到世界商业利益集团的哀叹,“因为一小时内,如此多的财富就被毁坏了!”(启示录 18:17)。这是一系列事件的一部分,直到耶稣再来并摧毁地上各国的军队,他们的尸体堆积如山,就像耶路撒冷被毁的日子一样(启示录 19:11, 17-18)。迫在眉睫的巴比伦入侵将是耶稣在这个时代末期征服地球的写照。

从族长时代到现在,人们用货物和贵金属来衡量财富,特别是银和金创世记 13:2)。这些金属仍然是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西番雅时代的富人无法在耶和华对罪恶发怒的日子依靠财富来获得安全。

上帝将他的愤怒倾泻在罪恶上(罗马书 1:18)。圣经说,上帝任命人类政府作为代理人,将他的愤怒施加于邪恶和不公正(罗马书 13:3-4)。上帝也将他的愤怒倾泻在罪恶上,通过移开他的保护之手,让罪恶产生其自然后果,即死亡(罗马书 1:24, 26, 28, 6:23)。死亡是分离,而罪恶的大部分后果就是将人类与最初的设计分离;罪恶导致剥削和暴力,取代了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和谐社会。

整个地球将被他的嫉妒之火吞噬(第 18 节)。这说明了上帝的愤怒倾泻在地球罪恶之上的后果。这又一次说明了对整个地球的普遍审判。这里的审判被描绘成,这是整个圣经中用来表示审判的象征(哥林多前书 3:13)。圣经说上帝是吞噬之火,这说明他不仅是存在的本质,也是正义的本质(希伯来书 12:29)。

名词嫉妒在希伯来语中是“qinʾâ”或“qannāʾ”。它指的是热衷于维护关系,例如当配偶强烈渴望维护婚姻的团结时。在这种情况下,主热衷于让地球恢复其原始设计,即充满正义(彼得后书 3:13)。此处的圣经术语“正义”是指一切事物都按照上帝最初的设计和谐地运作。

上帝希望人类统治地球,为上帝服务,与人类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相处(见我们对诗篇第 8 篇的注释) 。当人类堕落时,地球充满了暴力,剥削和分离(创世记 6:11)。

结果,他将彻底毁灭地球上所有居民,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毁灭(第 18 节)。耶和华的愤怒和审判之日将结束地球的破碎,清除剥削,暴力和欺骗,恢复地球的原貌。那些以忠实的见证生活并克服世界影响的人,将获得在基督的和谐与欢乐中统治新地球的巨大回报(启示录 3:21)。

这节经文呼应了《启示录》中的一段话,其中生动详细地描述了主的审判之日:

“地上的君王,臣宰,将军,富人,壮士和一切为奴的,自主的,都藏在山洞和岩石穴里。他们向山和岩石说:‘倒在我们身上吧!把我们藏起来,躲避坐宝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愤怒;因为他们愤怒的大日到了,谁能站得住呢?’”
启示录 6:15-17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