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书中没有明显与约翰福音 2:1-5 平行的记载。
约翰福音第 2章以耶稣和他的新门徒参加加利利迦拿的婚礼开始。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 (1-2节)
约翰用“第三天”这句话来介绍这一事件。这句话似乎将迦拿的婚礼与约翰在第一章中描述的一系列事件联系起来。
以上解释了约翰使用“第三天”这个短语的功能原因,但使用这个短语可能还有其他主题原因。约翰福音中经常提到哲学主题。
第三天可能暗指上帝的创造工作。
在创世记 1 章中,上帝的创造工作分为六天。创世记解释并详细说明了上帝在每一天所做的事情。耶稣是永恒的道和万物的创造者(约翰福音 1:1-3),他即将开始一项新的工作。正如我们将看到的,这场婚礼(另一个创造行为)将是耶稣第一次公开行神迹的场合(约翰福音 1:11)。下一节的评论将进一步解释创造的主题(约翰福音 2:6-10)。
第三天可能是对耶稣复活的主题预期。
耶稣第三天复活(哥林多前书 15:3-4)。
当约翰介绍这场婚礼将在第三天举行时,他可能同时考虑了功能性和主题性的原因。
加利利是罗马时期位于犹大北部的一个地区,因该地区一个长十英里,宽五英里,呈菱形的湖泊而得名。迦拿镇位于湖泊以西十英里处,距离耶稣的家乡拿撒勒仅几英里。
婚宴期间,新婚夫妇出了点问题,因为酒用完了:酒用完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 (第 3 节)这对新郎的家人来说可能是一种尴尬,因为在古代犹太文化中,新郎的家人负责举办一场奢华的宴会,有时长达一周。
玛利亚向耶稣提出问题时,她只是简单地说,他们没有酒了(第 3 节)。严格来说,这不是一个问题,但耶稣的回答方式清楚地表明他知道玛利亚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很大的要求。耶稣对她说:“女人,这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我的时候还没有到(第 4 节) 。
耶稣毫不费力地就听出了她话中的真正问题。马利亚并不是在请求耶稣帮忙买菜——她可以向任何人请求。她在祈求奇迹。尽管耶稣的回答有点令人费解,但他明确表示,他最初并不打算干预这种情况。耶稣问马利亚,这种情况与他们两人有什么关系,因为他的时候还没有到(第 4 节),这暗示着他们在用密码说话:他们是房间里唯一知道耶稣神圣身份秘密的两个人。
当耶稣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时——他可能并不意味着他的死亡即将来临(这句话在耶稣的传道生涯中将具有这种含义);他也可能不是说他的尘世传道尚未开始。耶稣的传道始于他接受约翰的洗礼(约翰福音 1:29-34),他也开始招募门徒跟随他(约翰福音 1:43)。因此,耶稣的评论似乎更有可能表明他还没有准备好公开透露他的神圣身份,就像炫耀奇迹肯定会做的那样。这种解释得到了福音书中耶稣命令他的门徒和其他人保守这个“弥赛亚秘密”的几处经文的支持(马可福音 1:43-45, 8:29-30)。
耶稣没有称呼他的母亲为“妈妈”或类似的称呼,而是称呼她为“女人”(第 4 节)。这似乎是一个唐突或粗鲁的回应。然而,这里翻译为“女人”的希腊词只是一个成年女性的标准词,在这个语境中会表示尊重,也许就像英语单词“Ma'am”一样。因此,在这次对话中,耶稣一方面似乎断言他的关注点和使命与玛丽的并不相同,另一方面仍然尊重他的母亲。事实上,虽然玛丽在这种情况下主要关心她的朋友,但耶稣必须在他更大的使命——为世人的罪而死的背景下权衡她的请求(腓立比书 2:5-8, 约翰福音 1:29)。
从马利亚结束这段神秘对话的方式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键的启示。在听到耶稣的回答后,她对仆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 (第 5 节)。她只是走开,把事情交给耶稣处理。换句话说,她放弃了任何控制的幻想,相信耶稣会做最好的事情。看来,马利亚知道耶稣是谁,他关心她。但在认出他是谁后,她就把该做什么交给他决定。她没有告诉仆人到底会发生什么,而是指示他们按照他说的去做。马利亚在迦拿婚礼上的信心与加百列向她宣布她将奇迹般地怀上上帝的儿子时她所表现出来的信心相似(路加福音 1:26-38)。马利亚当时对加百列的回答是:“看哪,我是主的使女,愿你的话成就”(路加福音 1:38)。在这两种情况下,她都接受上帝的旨意。
因此,玛丽在这个例子中树立了信仰的典范:那些希望追随耶稣的人必须向他提出大胆的请求(腓立比书 4:6),但也必须放弃对自己处境的控制,并相信他会做最好的事,即使基督的意愿不符合他们的感受(罗马书 8:28)。不过,在这个例子中,玛丽确实实现了她的愿望。
在耶稣生命的尽头,我们将看到他在与父的关系中实践了类似的信仰。在客西马尼园,他将向父祈求一种方法来完成他的使命,而不必死在十字架上,但耶稣最终服从了上帝的计划和意志。耶稣会说“父啊,你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加福音 22:42)。路加福音中翻译为“愿意”和“将要”的词是两个不同的希腊词。耶稣对他父说的话最接近的意思是:“不要成就我的愿望,但成就你的计划。”
客西马尼园是一个例子,让我们在同一时刻看到耶稣真正的人性和真正的神性。具体来说,它向我们展示了当耶稣的人性意志和他的神性意志发生冲突时,他将自己的人性意志服从于神性。正是他对上帝的完全信任使他能够过上无罪的生活,因此将自己作为无可指责和可接受的牺牲品,为世人的罪孽献出(希伯来书 10:1-18)。
就像迦拿的玛利亚和客西马尼的耶稣一样,信徒应该大胆地祈祷,但也要放弃控制。我们应该始终认识到上帝的计划优于我们的愿望。满怀期待地祈祷和相信上帝会做正确的事对于信靠上帝都至关重要。在这段经文中,我们看到证据表明上帝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我们的祈祷,但同时又完全掌权。这个神秘而矛盾的真理迫使我们像玛利亚一样祈祷。我们必须向上帝提出重大的请求,相信他能够做到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没有信仰就不可能取悦上帝,任何来到上帝面前的人必须相信他是,并且他会奖励那些寻求他的人(希伯来书 11:6)。但我们也必须愿意将这些请求托付给他并放弃控制(路加福音 22:42)。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询问圣经说
约翰福音 2:1-5 含义
福音书中没有明显与约翰福音 2:1-5 平行的记载。
约翰福音第 2章以耶稣和他的新门徒参加加利利迦拿的婚礼开始。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 (1-2节)
约翰用“第三天”这句话来介绍这一事件。这句话似乎将迦拿的婚礼与约翰在第一章中描述的一系列事件联系起来。
以上解释了约翰使用“第三天”这个短语的功能原因,但使用这个短语可能还有其他主题原因。约翰福音中经常提到哲学主题。
第三天可能暗指上帝的创造工作。
在创世记 1 章中,上帝的创造工作分为六天。创世记解释并详细说明了上帝在每一天所做的事情。耶稣是永恒的道和万物的创造者(约翰福音 1:1-3),他即将开始一项新的工作。正如我们将看到的,这场婚礼(另一个创造行为)将是耶稣第一次公开行神迹的场合(约翰福音 1:11)。下一节的评论将进一步解释创造的主题(约翰福音 2:6-10)。
第三天可能是对耶稣复活的主题预期。
耶稣第三天复活(哥林多前书 15:3-4)。
当约翰介绍这场婚礼将在第三天举行时,他可能同时考虑了功能性和主题性的原因。
加利利是罗马时期位于犹大北部的一个地区,因该地区一个长十英里,宽五英里,呈菱形的湖泊而得名。迦拿镇位于湖泊以西十英里处,距离耶稣的家乡拿撒勒仅几英里。
婚宴期间,新婚夫妇出了点问题,因为酒用完了:酒用完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 (第 3 节)这对新郎的家人来说可能是一种尴尬,因为在古代犹太文化中,新郎的家人负责举办一场奢华的宴会,有时长达一周。
玛利亚向耶稣提出问题时,她只是简单地说,他们没有酒了(第 3 节)。严格来说,这不是一个问题,但耶稣的回答方式清楚地表明他知道玛利亚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很大的要求。耶稣对她说:“女人,这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我的时候还没有到(第 4 节) 。
耶稣毫不费力地就听出了她话中的真正问题。马利亚并不是在请求耶稣帮忙买菜——她可以向任何人请求。她在祈求奇迹。尽管耶稣的回答有点令人费解,但他明确表示,他最初并不打算干预这种情况。耶稣问马利亚,这种情况与他们两人有什么关系,因为他的时候还没有到(第 4 节),这暗示着他们在用密码说话:他们是房间里唯一知道耶稣神圣身份秘密的两个人。
当耶稣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时——他可能并不意味着他的死亡即将来临(这句话在耶稣的传道生涯中将具有这种含义);他也可能不是说他的尘世传道尚未开始。耶稣的传道始于他接受约翰的洗礼(约翰福音 1:29-34),他也开始招募门徒跟随他(约翰福音 1:43)。因此,耶稣的评论似乎更有可能表明他还没有准备好公开透露他的神圣身份,就像炫耀奇迹肯定会做的那样。这种解释得到了福音书中耶稣命令他的门徒和其他人保守这个“弥赛亚秘密”的几处经文的支持(马可福音 1:43-45, 8:29-30)。
耶稣没有称呼他的母亲为“妈妈”或类似的称呼,而是称呼她为“女人”(第 4 节)。这似乎是一个唐突或粗鲁的回应。然而,这里翻译为“女人”的希腊词只是一个成年女性的标准词,在这个语境中会表示尊重,也许就像英语单词“Ma'am”一样。因此,在这次对话中,耶稣一方面似乎断言他的关注点和使命与玛丽的并不相同,另一方面仍然尊重他的母亲。事实上,虽然玛丽在这种情况下主要关心她的朋友,但耶稣必须在他更大的使命——为世人的罪而死的背景下权衡她的请求(腓立比书 2:5-8, 约翰福音 1:29)。
从马利亚结束这段神秘对话的方式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键的启示。在听到耶稣的回答后,她对仆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 (第 5 节)。她只是走开,把事情交给耶稣处理。换句话说,她放弃了任何控制的幻想,相信耶稣会做最好的事情。看来,马利亚知道耶稣是谁,他关心她。但在认出他是谁后,她就把该做什么交给他决定。她没有告诉仆人到底会发生什么,而是指示他们按照他说的去做。马利亚在迦拿婚礼上的信心与加百列向她宣布她将奇迹般地怀上上帝的儿子时她所表现出来的信心相似(路加福音 1:26-38)。马利亚当时对加百列的回答是:“看哪,我是主的使女,愿你的话成就”(路加福音 1:38)。在这两种情况下,她都接受上帝的旨意。
因此,玛丽在这个例子中树立了信仰的典范:那些希望追随耶稣的人必须向他提出大胆的请求(腓立比书 4:6),但也必须放弃对自己处境的控制,并相信他会做最好的事,即使基督的意愿不符合他们的感受(罗马书 8:28)。不过,在这个例子中,玛丽确实实现了她的愿望。
在耶稣生命的尽头,我们将看到他在与父的关系中实践了类似的信仰。在客西马尼园,他将向父祈求一种方法来完成他的使命,而不必死在十字架上,但耶稣最终服从了上帝的计划和意志。耶稣会说“父啊,你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加福音 22:42)。路加福音中翻译为“愿意”和“将要”的词是两个不同的希腊词。耶稣对他父说的话最接近的意思是:“不要成就我的愿望,但成就你的计划。”
客西马尼园是一个例子,让我们在同一时刻看到耶稣真正的人性和真正的神性。具体来说,它向我们展示了当耶稣的人性意志和他的神性意志发生冲突时,他将自己的人性意志服从于神性。正是他对上帝的完全信任使他能够过上无罪的生活,因此将自己作为无可指责和可接受的牺牲品,为世人的罪孽献出(希伯来书 10:1-18)。
就像迦拿的玛利亚和客西马尼的耶稣一样,信徒应该大胆地祈祷,但也要放弃控制。我们应该始终认识到上帝的计划优于我们的愿望。满怀期待地祈祷和相信上帝会做正确的事对于信靠上帝都至关重要。在这段经文中,我们看到证据表明上帝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我们的祈祷,但同时又完全掌权。这个神秘而矛盾的真理迫使我们像玛利亚一样祈祷。我们必须向上帝提出重大的请求,相信他能够做到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没有信仰就不可能取悦上帝,任何来到上帝面前的人必须相信他是,并且他会奖励那些寻求他的人(希伯来书 11:6)。但我们也必须愿意将这些请求托付给他并放弃控制(路加福音 22:42)。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