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 5 TRANSLATE ME: navigation.bible_commentary
请选择一段
耶稣看到许多的人,就退到了一座山上,有门徒跟随他。随后,耶稣开始教导他的门徒。接下来 5-7 章的内容在传统上被称 为“登山宝训”。
耶稣交叉对称中的第一个陈述着重于对自己有一个真实的看法。
耶稣以一种交叉对称的方式开始 “登山宝训”,其内容通常被称为 “八福”。为了描述他国度中的国民,耶稣重复使用了“有福了” (Makarios)一词,即一种完全的满足感。这些国民的核心特征是公义 (社会和谐) 和怜恤 (富有同情心的慷慨)。
耶稣在交叉对称中的第二个陈述 (B) 着重于哀恸,是一种悔改的表达。
耶稣所用交叉对称中的第三个陈述 (C) 着重于谦卑和温柔。
(D) 是耶稣所用交叉对称中的第一个中心主题,它着重于获取以及渴望拥有社会和谐和公义的途径。
耶稣所陈述的 (D’) 是他交叉对称中的第二个中心主题,它所着重的是耶稣国度政策原则的怜恤原则:怜恤人,并接受怜恤。
耶稣交叉对称中的第六个陈述 (C’) 着重于内在的纯洁 (清心)。
耶稣交叉对称中的第七个陈述 (B’) 所着重的是成为使人和睦的人。
耶稣 Makarios 交叉对称中的第八个陈述,也就是最后一个陈述 (A’),所涉及的是为义受逼迫。耶稣随后重述了这一观点,告诉他的门徒,神会因他们面对逼迫的公义生活而赏赐他们。
在常被称为 “八福” 的交叉对称之后,耶稣使用了 “盐” 和 “光” 的比喻,来形容他的门徒和他们对世界的影响。
耶稣告诉他的门徒,他并不是在废除律法,而是在成全摩西和先知的教导。然而,他明确指出,职业的律法遵循者没有足够的义进入天国。
耶稣说,义是一个既有外在遵行律法,又有内在反映律法背后精意的双重问题。采取暴力或怀有暴力的态度会导致不和谐 (不义)。
在总结有关怒气是不和谐 (不义) 表现的例子时,耶稣分享了一个可以应用它的方法。
和好不仅对你的弟兄很重要,对与你发生争执的人也很重要。迅速解决错误可以避免更严重的后果。
耶稣教导说,外在的奸淫罪和内在的淫念罪都违背了神的约。
耶稣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门徒最好将眼睛剜出,将手砍下——以一种令人难忘的方式来表达一个重要的真理。宁愿在今生因耶稣的缘故否定自己,也不要错失在他国度里生活、享受不可思议的好处。
耶稣堵住了人利用摩西就离婚之教导以谋取私利的漏洞。
耶稣表示,公义和和谐不是一个誓言的问题,而是纯粹的诚实和简单地说实话。
耶稣颠覆了世界的 “正义” 体系。他告诉他的门徒要寻找机会去服事,而非寻找机会在律法的字义下索取回报。
耶稣提供并要求的爱之观点与世界所提供的截然不同。
耶稣总结并命令那在他国度之人的品格标准。
第五章 总结
"登山宝训" 的内容由 5-7 章构成。耶稣从人群中退出,专心教导他的门徒,这是他的国度政策原则。耶稣是摩西所预言的第二个摩西,从一座不同的山上赐下从神而来的新的话语。他的教训与西奈山上从神而来之话语的目的相同——向人类显明,如何在与神和彼此的团契交流中建设性地生活。耶稣的重点在于律法背后的精意。没有内心的改变,规条则无法奏效。耶稣建立了新约,其律法是写在心上的 (耶利米书 31:31;马太福音 25:28)。
登山宝训从耶稣对 "一大群人" 讲话过渡到对由他门徒所组成的 "一小群人" 讲话。"一大群人" 包括来自周边国家,前来寻求身体得医治的外邦人。耶稣可能是对 "一大群人" 讲希腊文,因为它是当时的商业语言。人们普遍认为,耶稣教导犹太人时,通常是用亚兰文,它是犹太人从巴比伦回归之后所说的街头语言。
但是,耶稣很可能与同时期的多数犹太人一样,是多语言的。他一定有能力阅读并传讲希伯来文圣经。而且如上所述,他也极可能熟知古代世界的通用语言希腊文。他的养父约瑟极有可能是罗马城市塞弗里斯的一位商人,是需要知道一些希腊文的。
他也可能学习一些拉丁文,罗马政府的官方语言。马太最初可能是用亚兰文、希伯来文或希腊文来写福音书中有关耶稣弥赛亚的所有或部分叙述。无论他最初是以哪种语言所写,他的福音书是以希腊文的方式得以保存。我们所有的译本都是基于希腊文手抄本。